(三)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个性服务。各级群团组织精心设计工作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活动。市总工会坚持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了“工会组建月”、“农民工集中入会”等活动,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针对特困职工,市总工会开展了“百家特困职工家庭帮扶行动”,对特别困难的职工每月给予生活救助。
团市委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并且在部分社区设立了青少年活动服务站,主要针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志愿服务。
妇联系统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工作,为全市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党的群团工作不断加强,在服务群众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群团工作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一)群团组织地位尴尬。首先,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少数党委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对此认识不到位,不能主动把群团工作摆上位置,突出表现为重经济工作轻群团工作的倾向。基层群团组织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对群团工作缺乏研究,只做一些表面性、应付性的工作。一些群团干部自身认识也不到位,存在应付、畏难情绪,没有真正把群团工作当做事业来干,不扑下身子做调研,不深入群众做工作,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致使群团组织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感受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群团事业的发展。
其次,群团组织不是党政机关,而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因此,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属性,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最广泛地联系和发动群众,为群众想实招、办实事,应该是其优势和特长。但是调查中发现,群团干部以坐班、开会为主,很少下基层调研,真正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不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衙门作风。究其原因是工作导向机关化,群团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服务群众,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专门应付上面的各项考核、检查上。群团组织中的有限人力大部分用来应对上级日常事务,工作思路也是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为要务,出现工作内循环、封闭化的问题。
(二)群团组织基层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团组织自身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只有工青妇基层组织延伸到乡镇村一级,而其他的群团组织大多数只建立到县(区)一级。乡镇群团工作专职人员少,流动性大,配备不及时,导致很大一部分基层群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难开展,更谈不上开拓新的阵地和活动空间,群团组织相当薄弱。同时,很多私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还没有建立起群团组织,有些即使建立了相关组织也是形同虚设,更谈不上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问题。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服务群众能力差,亟待改革强化。
(三)群团组织缺乏协调机制。调研中发现,群团组织的服务对象存在交叉,比如一位新兴企业的女青年,既是工会会员也是共青团、妇联的服务对象。此外还发现,不同组织在处理群团工作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政策的冲突,再加上配套政策法规制定的相对滞后,使得不同群团组织在代表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时缺乏相互的协调机制,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例如市总工会反映,前几年制定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仅仅召开过一次会议,后来就悄然无声了,使得群团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难以落实。
(四)群团组织人力普遍缺乏。群团组织机关编制普遍偏少,缺人(缺编制)是群团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调查发现,大多数群团组织“有将缺兵”,县级工会组织一般为3至8人,县级团委、妇联分别为3至5人,干事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专职群团干部更少,普遍存在着群团工作一肩挑的现象,有的群团干部还要承担群团工作以外的诸多工作,造成很多群团干部无心做好也无力做好日益复杂的群团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群团工作缺乏经费保障。绝大多数群团组织缺经费。调查发现,尤其基层群团组织的经费更加短缺,普遍反映基层组织活动多、经费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费保障严重不足,今年有、明年无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基层组织甚至基本没有工作经费,完全靠群团干部的个人感情和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凭借人脉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群团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路径探索
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认真服务群众,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有力延伸。了解基层呼声愿望、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群团组织永葆先进性的保证。当前,群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对晋城市群团组织调研的结果分析,要想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力量,为群众更好地服务,改革的思路应该是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把力量配置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一)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重视。调查发现,群团组织普遍反映各级领导对群团组织的工作不够重视,基于这样的现实,首先建议各级常委会或党委会要每年1—2次集体听取群团工作汇报、指导群团工作,帮助群团组织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党委协调群团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管领导联系群团组织制度、各类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群团工作例会制度。建议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及财政、教育、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切实加强群团组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其次,对班子结构进行优化组合。我们可以参照《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对我老秘网市的群团组织进行改革。比如,上海团市委实行了专、挂、兼相结合的方式对班子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团市委、团区县委书记班子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班子挂职成员由市委、区县委统一选派各行各业热爱共青团工作、有干劲的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班子兼职成员由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青年典型、基层青年代表、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充分发挥了各方优势和潜能。这样,使群团组织更能够好地服务群众,真正把团组织建设成青少年之家,把妇联建设成妇女之家,把工会组织建设成职工之家。
第三,健全机关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群团干部可以通过下基层蹲点、窗口服务单位开门接待、到基层服务站轮岗等方式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二)加强群团组织的资源整合。为了适应群团组织服务对象交叉的现实状况,建议将工、青、妇、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资源整合,建立群团社区服务站。这样可以集聚群团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增强组织服务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群团工作要发展、要有所作为,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由单干走向联合,主动跳出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固有模式,确保实现共赢和绩效最优化。
(三)全力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了解决群团组织人力普遍缺乏的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我老秘网市仅有团委一家志愿者服务队伍,该队伍成立于2004年7月,注册志愿者从几十人到四万余人,从5个分会发展到22个分会,我们从单一的服务项目到现在的10类服务项目,从一月一次到天天志愿者服务,从被动安排志愿者服务到主动志愿服务,得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众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需要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充实进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共管。
千改革万改革,其初衷和最终归宿都是服务群众,一切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参照标准。群团组织改革的目标,就是让群团组织的工作更加接近群众。我们知道,群团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深化改革,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针对群团组织人力普遍缺乏的问题,重庆开县群团改革的试点办法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开县城区就有10万志愿者和2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包括各种团体,能够为市民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2016年以来,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近万人次。庞大的志愿队伍,精准的服务定位,服务常态化、专业化、面对面、零距离、全天候,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成色。
(四)保障群团组织的工作经费。为确保群团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必须加强对群团组织经费保障水平。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对基层群团组织的经费补贴应该落实到位,按人头划拨的经费重点向基层倾斜。”为此,群团工作经费保障应该突出“面向基层,重心下沉”,着重向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倾斜。群团组织的专项资金需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群团募集、上级补助等多种方式筹集,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机关一般性行政运行支出。
(五)建设高效精干的群团工作队伍。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群团组织应集中各方人才精英,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群团干部特别是领导机关干部要争当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要紧盯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重点帮助群众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为我们联系群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渠道,据团中央调查,超过70%的青年希望团组织更多利用微博、微信开展青年工作。群团组织要实现组织、引领、服务群众,首先不能落后于群众,作为群团干部,要知网、懂网、熟练用网,进而着力打造网上群团,建设网上阵地,通过互联网覆盖广大网民以及更多新兴社会群体,更加及时便捷地为群众服务。
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提升对群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大做强群团组织,发挥其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进而为推进党的中心工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