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文不是闲聊天,切忌东拉西扯,必须围绕明确的主题组织语言,否则让人不知所云,便失去了写公文的意义。主题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题思想、主旨,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还可以叫做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主题是构成公文的要素之一,是公文目的的具体体现,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 . a0 ^2 M( t7 a6 M$ y" X O8 k5 C
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应如何确定主题呢?确定文章主题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具备较强的思想理论功底、政策水平、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n0 t; G- G! v" L1 w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就是领导想要我们讲什么?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集体意见。在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充实完善。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使领导的思想火花和片段式的工作要求逐渐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思想体系,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讲话稿质量。其次是凝炼提高。对领导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照单全收”,而是要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把不清楚的问题思考讲清楚,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经过再思考、优化、提炼,再整合到领导思想体系中。比如这样的句子:“班子不团结,就会伤了同志间的感情,就会经常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就会搞得下面无所适从,就会损害班子形象,就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这句话如果加以凝练提高,就可以是“班子不团结是削弱班子战斗力的隐患,是危害事业发展的毒瘤”,这就显得凝练、理性、鲜明了许多,完全可以作为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的主题。第三是延伸挖掘。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主动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为什么想表达这样的主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这种延伸挖掘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而保持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 % \: {/ B6 p1 O6 t5 U* N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就是现实条件(材料)支持我们讲什么?主题是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对材料进行消化处理而提炼出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关联度的高低,对形成主题有很大影响。比如,起草一个单位年终总结,从各个部门、各个线条收集到的材料一致表明,今年该单位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欠佳。那么,这些材料就不支持确立一个完全正面的、肯定工作的主题。如果要想确立一个正面的主题,就需要进一步收集到支持该主题的材料。胡乔木同志曾告诫机关的同志:“写文章用材料是为了说明观点,文章写出来叫大家看不清楚,就是不鲜明,就是材料与观点没有联系好,每个观点应该接着有事实作证明,不能证明观点的事实不要用。”可见,主题的确定势必要受到材料的影响,这也是在确立主题时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一般来说,事物的客观本质最能揭示主题,而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常常蕴含在深层次里,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向深处开掘,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最主要、最深刻的本质意义,以此确定文稿的主题。这有点类似高考中的材料作文,通过阅读几段材料,从中领会出一个合理的主题,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当然,这不但对作者的再认识能力有一定要求,还要求有一定的悟性和灵性。 6 e+ s3 o& `) q
7 y: P, s( B- e( F6 n h
大的战略目标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和具体措施。深化主题,要注意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要把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提出现实、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以此为依据确定恰当的主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说清楚怎么办,拿过来就能操作。比如,中央下发的一份文件把“以人为本”作为主题,具体到乡镇一级政府在宣贯精神时,就要考虑落实“以人为本”,拿出具体工作措施,这类公文的主题就可以结合乡镇具体的扶贫、医疗、捐赠、社会保障等工作来确定,拿出一个“接地气”的主题,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来自:微信公号山羊胡的公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