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地区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二猫 发表于 2017-4-4 1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今天,州委、州政府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州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部署甘南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2017年全州旅游发展工作。这次会议是在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州两会和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观摩大会后,州委、州政府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参会范围广、会议规格高,州委俞书记、省旅发委田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全域旅游创建和明年旅游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在创新理念上聚焦发力
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率先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区的目标,四区联创一定要做到四区联动。就旅游业而言,必须推动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实现旅游发展的观念变革、思维变革、经营变革和管理变革。
一要坚持多管齐下,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旅游产业的发展从空间、业态、产品到管理、服务、营销无不依赖于创新。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充分借助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厕所革命等新动能,促进旅游业全方位创新。区域创新上要立足县市、乡镇不同的主题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旅游差异化发展;产品创新上要加大特色主题线路、冬春季旅游产品和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旅游产品供给;营销创新上要推动旅游服务和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预订、销售;体制创新上要推进旅发委、综合执法局、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改革。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当前,我州旅游产业正处在由粗放向精细、由分散向集约、由景点向全域过渡的蜕变期,面临着基础设施功能不全、景区景点缺乏内涵、旅游产品简单粗放、市场运作模式单一、资源开发参差不齐、市场监管疲软乏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综合因素导致形成的,只能以综合施策的方法来解决。必须统筹协调好供给需求平衡、城乡旅游同步、景区内外共建、相关产业关联、软件硬件配套、规模质量并重等六个方面的关系,促进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
三要坚持转变方式,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绿色生态是甘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州实现绿色崛起、决胜未来的最大法宝。我们要充分利用甘南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依托大生态、发展大旅游,构筑大屏障,始终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要科学分析研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又要在绿色发展中让生态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夯实甘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积极探索旅游反哺生态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展旅游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建立形成保护绿色生态与推动旅游经济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开拓甘南绿色崛起新境界。
四要坚持全域开发,在开放发展上下功夫。旅游是促进开放、传播文明的最好方式,是促进交流交往交融最活跃、最有效的渠道,是实现区域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全域旅游将全州作为功能完整的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周边旅游通达化、旅游格局国际化,是我州最有效的开放手段。我们首先要围绕对接大九寨、融入大兰州,东西联动、南北拓展的布局,积极推动向东和向西双向开放,打造新的开放平台,培育新的开放热点。其次要构建全域旅游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和各种制约发展的边界,促进区域内外各种要素的开放整合。再次要借助旅游发展吸引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使旅游成为甘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开发的引擎。
五要坚持服务民生,在共享发展上下功夫。旅游既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物质文明动力和精神文明推手。要积极带动就业,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的优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众创业。要带动增加收入,利用旅游经济目标准、成本低、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要促进旅游消费,让广大群众走出家门、走出甘南,实现行有车,住有房,还有余钱去旅游,实实在在分享旅游业发展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二、高位谋划,在做大格局上聚焦发力
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项目的发展思路和全州一盘棋的思想,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局,构建甘南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要做到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和蓝图。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科学编制《甘南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继续完善《甘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旅游单一规划向全域旅游规划转变,实现与国民经济、城乡、国土、文化、交通、农业、环保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做到多规融合和无缝对接,提高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各类规划真正成为开展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实现全域旅游一张蓝图发展。旅游名镇和旅游专业村从今年开始也要积极着手规划的编制,突出特色化、区域化、一体化,做到与全州整体规划相统一、相协调、相衔接。
二要做靓景区景点。景点是旅游开发的细胞和核心。要按照到2018年将拉卜楞、冶力关大景区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倒排进度,全力推进2个大景区创建。按照一个县市重点打造一个核心景区的思路,推进拉卜楞、冶力关、拉尕山、大峪沟、扎尕那、当周草原、天下黄河第一弯、郎木寺等县域核心景区提质增效,美仁大草原2017年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把三个大景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做靓,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让游客在心理、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满足,最后达到没有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想走,走了的还想来的效果。
三要做美黄金线路。线路是旅游开发的骨骼和脉络。要大力培育宗教文化、民俗风情、草原峡谷、红色旅游4条主题品牌线路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黄河一江三河风情线,深度开发最美213国道最美民族风情线洛克之路等精品自驾游线路,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王格尔塘至夏河至阿木去乎、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4条绿色旅游走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倾力打造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甘南旅游黄金线路。
四要做大旅游板块。板块是全域旅游的平台和基础。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依托资源和地缘优势,全力打造合作夏河藏传佛教草原风情游、碌曲玛曲草原生态游、临潭卓尼民俗风情生态游、迭部舟曲峡谷森林游、迭部卓尼临潭红色游、舟曲地质灾害缅怀与教育六大旅游板块。抓住国家从战略层面统筹三省四州交界地区协调发展的机遇,共同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加大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周边市州的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努力把甘南打造成兰州甘南九寨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点。
三、深化改革,在注入动力上聚焦发力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必须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改革、求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动力活力。
一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强权增责,建立与全域旅游创建相适应的旅**政管理和区域治理体系。省、州相继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目的就是强化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指导监督,破除旅游发展中多头管理的体制障碍。各县市也要顺应全域旅游创建大局势,加快县市旅游机构改革步伐,在年内完成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组建任务。州旅游综合执法局组建以来,在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旅游市场整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各县市要参照州上做法,组建相应机构,形成旅游执法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消除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监管缺失的体制弊端。
二要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州文旅交建集团要在资源整合、市场融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每年为旅游项目融资3—5亿元,努力打破融资难的瓶颈制约。要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努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探索推进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
三要推进景区管理改革。深化大景区改革,有利于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一项核心改革任务,必须作为攻坚战来打,作为硬骨头来啃,务必在今年按期见效。要按照省上批复的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月底前完成冶力关大景区资源整合移交工作,3月底前完成拉卜楞、冶力关大景区管委会组建工作,4月底前依法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两个大景区实施市场化运营。
四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是指挥棒,评价是风向标,要充分运用好这两大工具。今年旅游发展绩效考核,更侧重于综合性和统筹性,更明晰了全域旅游的指向,考核内容与往年相比有新的变化,增加了复合性指标的权重,涵盖了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基础建设、联合执法、整合宣传、服务提升、产业融合等内容,体现了我们抓全域旅游的鲜明导向和坚定决心。绩效评价必须坚持科学性,要把立足点放在全方位的统计监测上,把我州基础旅游数据尽快纳入国家和省上数据库,加大旅游数据研判分析,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统计目录库,制定产品质量、服务品质、产业贡献、改革创新、市场监管、资源保护等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强化基础,在完善设施上聚焦发力
创建全域旅游,必须瞄准旅游业发展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这几个关键,按照抓项目、强基础、补短板的思路,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域旅游蓄积后劲。
一要全面加快项目落地。州委、州政府确定今后每年发改渠道投资的25%的用于涉旅项目,2017年投资额达到40亿元以上。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项目意识,全力保障项目落地,3月底前要完成旅游新建项目可研、申报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从4月份开工建设,5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2015年已下达的21个中央预算内藏区专项旅游项目。水利、交通、林业、农牧、住建等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景观化要求打造。各级各部门要深度研究国家产业导向,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藏区专项规划,完善州县市旅游项目库,谋划、申报、储备一批涉及产业开发、设施配套、遗迹保护、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项目。
二要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全域旅游的前置条件,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下功夫解决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问题。航空旅游要在拓展上做文章,积极争取开辟夏河太原北京、昆明夏河嘉峪关等重要客源地航线航班,新增天津、杭州等东部地区通航点,支持发展旅游包机业务。公路运输要在提速上做文章,开工建设合作至尕秀、赛尔龙至郎木寺2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桑科、郎木寺至迭部至九寨沟3条省级高速公路,打通出口路、断头路、联网路。景区通达要在环线上做文章,全面建成和提升冶力关、大峪沟、拉尕山、则岔石林、阿万仓、扎尕那、俄界、赛尔布、巴寨沟等多条通景道路,实现与国省道主干线相连接,构建旅游交通大环线。
三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坚持处处为游客着想,围绕精细化服务,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景区景点要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全州27A级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导览标识、木栈道、观景台、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年内在国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别建设1—2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停车场。游客服务设中心要立足提供全程服务,已建成的16座游客服务中心5月底前必须启用,合作市游客集散中心要尽早开工建设,各县市要在重点旅游乡镇、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年内实现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覆盖。要不断完善国家景区各类标识系统,在旅游道路沿线、景区景点设置藏、汉、英”3种文字的旅游标识牌及温馨提示,让游客看得见、看得懂、便于游。要启动当周等8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为自驾游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维护保养等服务。新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道路观景台24处。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4座,逐步解决旅游旺季如厕难问题。
四要加快特色城镇建设。坚持把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独特亮点的旅游城镇。各县市要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推动景城一体化建设,完善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合作市率先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各县市要在城区建设1—2条美食街、旅游商品购物街、民俗文化体验街等特色街区。按照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创建冶力关、新城、扎古录、木耳、腊子口、峰迭、桑科、阿木去乎、郎木寺、阿万仓10个旅游名镇。合作市要加快东四路旅游文化一条街改造建设,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临潭县冶力关景区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花期长、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花卉作物种植面积,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全面提升景区档次。新城景区要积极与宋城集团对接,依托洮州卫城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打造一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景演出剧目。
五、多业并举,在融合发展上聚焦发力
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强大联动作用,跳出旅游看旅游、抓旅游,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牧、商贸融合发展,年内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
一要深化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找准旅游和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深度挖掘民俗、宗教、红色、非遗等各类文化资源,发展藏歌、藏戏、藏舞等民俗文化演艺,逐步推出道得尔佛殿音乐实景化演出。开发民族服饰展示、唐卡绘制、洮砚制作、青稞酒酿造工艺等民俗文化产品。依托俄界会址、苏维埃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遗址遗迹,弘扬革命传统,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甘青川三省藏区文艺汇演、草原音乐节、民间艺人大赛等特色文艺活动,州县文艺院团在州内剧院和重点景区开展定期驻场演出,州大剧院年内演出在100场次以上。旅游名镇和旅游示范村要组建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县市文艺院团要指导创排锅庄、秧歌、花儿等地域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参与性广、互动性强的群众性文艺节目,增加旅游的文化元素。
二要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和系列户外体育运动产品。举办全国露营大会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山地穿越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开发大夏河、洮河、白龙江动感漂流项目,在扎尕那、大峪沟等景区推出徒步穿越、驴友在途等休闲体育产品,开发当周草原、甘加草原滑雪滑草等休闲娱乐项目,在合作太子山、夏河白石崖等景区开发登山攀岩等极限运动项目。
三要加大农旅融合。依托广袤草原、绿色田园、乡土文化、游牧生活等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休闲度假、民俗展演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专业村、农家乐聚集区开发农业观光、牧业生产、林果采摘等旅游产品,向游客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骑马、放牧等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体验式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回归自然。加快桑科、阿木去乎、尕海、阿万仓等草原帐篷城和演艺城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农牧生活体验、民族歌舞观赏等旅游新产品。
四要促进商旅融合。我州商贸自古发达,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茶马互市的客商集散地,商业旅游资源富集。要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出以唐卡、洮砚、锦带为代表的甘南礼物。举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和设计大赛,每个县市开发名优商品5种以上,各旅游景区至少开发1个标志性旅游商品。在合作市、夏河县和冶力关镇发展旅游商品购物街,在重点旅游城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商品专营店和专卖店,力争到年底,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到15%。挖掘传统藏餐文化,保持食材天然绿色、技艺传统神秘,推出蕨麻米饭、酥油糌粑、藏包等特色美食,打造舌尖上的甘南
五要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健体验、藏医药产品体验等康体旅游活动。在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景区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浴养生等旅游产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办中藏医康体保健基地。
六、促进共享,在旅游扶贫上聚焦发力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28

正序浏览
二猫 发表于 2017-4-4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同志们:


近两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高扬生态甘南的旗帜,开启绿色崛起的梦想,把转型发展作为守住青山绿水、呵护蓝天白云、建设美丽家园的长远之计来付诸实践,把旅游产业作为后发超赶、转型升级、富民兴州的战略举措来厚植培育,走出去强化集化宣传推介、走进来美化亮化城乡环境,举全州之力打造和谐繁荣幸福美丽新甘南,昔日徘徊不前、封闭落后的景象渐行远去,当今美丽迷人、开放进取的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越来越焕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我州先后被国际国内多家旅游权威机构评定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人们纷至沓来、接踵而至,给高原大地增添了靓丽光彩和不凡魅力。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江海回荡。山寂寂,水殇殇。纵横奔突显锋芒。甘南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我们为甘南这一片山水叫好,也以拥有这样一片山水自豪,最近我们连续召开了三天会议,就是环境综合整治总结表彰暨现场观摩推进,会议的主题是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这一切所做的工作就是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环境,提振信心。然而我们在看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迅猛崛起,大美甘南日新月异、脱胎换骨的同时,更要冷静、理性、客观看待繁荣背后的虚弱、强劲中的乏力、褒奖里的危机,进一步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分析差距、弥补短板,全力突破基础设施、营销理念、服务水平、管理能力、人文环境等方面节点性、跨越性障碍,紧紧围绕五大生态建设,精准聚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前瞻性、精细化的思维,聚力打造甘南旅游产业升级版、全力推动旅游发展进入新轨道。刚才,凌云州长作了很全面的讲话,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做了具体的指导和扎实的部署。田主任这次到甘南来对我们鼓舞很大,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点到的六个方面的建议、问题、要求,很有针对性,这是我们的缺点,也是短板,下来我们一定要抓好落实。这次我们的会议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两个重点会议的鼓劲会和加油会,会议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任务之明确、目标之清晰,在这次会议中必须要体现。现在,我在这里讲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旅游业是推动甘南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


甘南虽然矗立于雪域高原,漫长的时间经受着严寒,但大自然格外眷恋,毫不吝惜的赐予了我们雄浑与壮美、粗狂与豪迈、神奇与多彩、宁静与质朴,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身临其境地触摸到高山的巍峨、感受到草原的博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赋予了甘南厚重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俗民风、包容的气质胸怀,让世界频频点赞。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神秘独特的宗教文化、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光辉灿烂的红色传承为一身的甘南在整个藏区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摆脱落后、赶超发展、全面进步的最大优势,也是适应引领新常态、实现绿色崛起的根本动力,更是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和谐繁荣幸福美丽新甘南的有效路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国家层面送给甘南的大馅饼,能否成功创建,考验我们的认识、能力、水平和智慧。我们必须要把30多年来的景点模式转变成全域旅游模式,我总结了几句话,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空间的再拓展,发展历程的再追溯,发展形势的再创新,发展模式的再塑造,是将区域整体归零,完成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实现景区景点未来一体化,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甘南草原就是个大景区,合作市我们要按照景区来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全域旅游做铺垫,一切都是为全域旅游夯基础,做保障。


第一,发展旅游是加速经济华丽转身的强劲动力。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甘南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长期以来我州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一产过大、二产不强、三产偏小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能够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牵引辐射作用。发展旅游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甘南抢抓机遇、赢得主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实现底部突围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以旅游的发展壮大为契机,千方百计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一产、二产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全州经济进入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快车道。


第二,发展旅游是推动供给对接改革的有力抓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正在从需求侧向供给侧发生转变,以消费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组形成。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现代服务业相应也发生深刻变化,已从少数人的奢侈行为发展成为大众消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国内游已超过40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每年旅游3次,蕴藏着惊人的消费力。我们要顺应大众消费趋向,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对接消费需求的有效举措,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来打造,作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第三,发展旅游是实现生态绿色崛起的战略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甘南实现绿色崛起、决胜未来的最大法宝。发展旅游业是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中大量的农牧业人口被解放出来,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无力经营的生产性土地用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使山川更加秀美、江河更加清澈、大气更加清洁。同时,各行各业在旅游发展中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丰厚红利,使生态保护形成普遍共识,爱护环境成为习惯自觉。


第四,发展旅游是攻克贫困最后堡垒的有效路径。综合分析我州农牧村贫困问题的根源,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观念滞后、素质不高、缺乏技能是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主要从事一亩三分地的传统生产,不愿走出去,不愿从事其他行业,固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受穷,从根本上难以拔穷根.改穷貌。发展旅游业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农家乐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经营活动,不仅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而且其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创业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高,适应现代社会能力有效提升,改变面貌、脱贫致富的愿望和决心空前增强。


第五,发展旅游是筑牢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固基石。实现长治久安,民生是根本,发展是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所有的社会矛盾根本上都是经济落后,发展滞后引起的,因贫生乱在甘南表现的更加突出。我们牢固树立短期发展靠稳定、长期稳定靠发展的理念,把旅游大发展作为惠民、利民、富民、安民的长远工程,我们把条件具备适宜旅游发展、矛盾多发、易发的区域纳入全州旅游发展规划,集中力`量优先投资建设,推动广大农牧民由游牧转向定居、由传统转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唯一依靠草山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出草山,从事旅游为主第三产业,逐步摆脱资源的高度依赖,打破了多年来为生存抢草山、为生活争资源的恶性局面,把注意力引导到致富奔小康上来。


第六,发展旅游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有力平台。旅游业是对外交流的桥梁、展示形象的窗口、传播文明的载体。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是经济水平、形象面貌、文明素质、开放程度的最直接体现。外界对甘南的认知和了解,人们对我州的第一印象,主要是通过旅游观光留下的。发展旅游业倒逼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全面改善,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使各族群众接受了新事物,改变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老观念,树立了开放进取、开拓创新、包容多样的大理念,汇聚了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人才流、商务流、文化流,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七,发展旅游是打造幸福美丽甘南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通过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着力描绘一幅城市赏心悦目、乡村美丽整洁、景区魅力无穷、道路通畅干净、河流清澈灵动的和谐画卷,让各族人民在优美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中安居乐业,让每一个人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促进旅游大发展中,我们全面整治城乡环境,不仅实现了山川大地、草原深处的干净整洁,而且呈现出自然美、心灵美、道德美、文化美的繁荣景象,让游客领略到生态风光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甘南经济发展、环境美化、社会进步、安定祥和、人民幸福的崭新变化。


第八,发展旅游是主动迈入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文明是甘南的发展方向,也是各族人民的期盼所在。我州旅游业的迅猛崛起,游客的井喷式增长,不仅开拓了市场空间,带来了丰厚收益,保持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而且现代文明新风破窗而入,带动了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变革,形象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观念巨大转变,社会发育加速成熟,精神文明普及传播,全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加快推动了社会发展文明进程,实现了甘南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先进,从愚昧到文明的革命性突破。


二、粗放性是制约旅游跨越发展的硬性障碍,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尽快破除


我们的环境很粗放,景点很粗放,管理很粗放,设计很粗放,硬件很粗放,软件也很粗放,这是甘南的基本州情。景区粗糙,管理粗放,道路破旧,设施陈旧,产品稀少,创意稀缺,基本上没有创意的东西,投资单一,体制不畅,游多购少,基本上没有产品,游多购少的问题十分突出,就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空间越大,潜力越大,希望越大。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呈现出了各行各业抓旅游,千军万马搞旅游,各族群众盼旅游、促旅游的喜人景象。但全州上下,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空前热情还没有迸发出来。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窘境仍然没有改变。


一是思想观念放不开,设计谋划看不远。由于我们在旅游发展上起步晚、动作小、走得慢,在整体水平上与旅游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表面上看是基础设施的差距、投入不足的差距,但从根本上讲是思想观念和顶层设计上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思想不开放,认识不到位,眼界不开阔,没有把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没有看到旅游产业未来的强劲优势和多元效应,没有树立起大旅游、大产业、大投入、大发展、大竞争的观念,没有对宏观政策深度研究,没有对潜在的机遇充分把握,没有对加快发展鼓足信心,使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规划引导不够有力,部分建成运营旅游项目层次低、承载能力弱,不得不过几年推倒重建,使我们在旅游发展上一直徘徊往复、裹足不前,小脚姿态非常明显。在谋篇布局上全州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各景区景点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散、小、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没有真正形成聚合放大效应。


二是基础设施短半截,服务水平慢一拍。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要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州接待条件一直跟不上市场快速增长的需要,一直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从硬件看,我州公路等级普遍较低、景区之间连接不畅、没有形成大旅游环线,特别是景区内断头路多、通达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主干道沿线和景区景点停车场、观景台、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较为短缺,以游客为中心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消费购物等场所总量不足、层次较低。从软件看,服务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的问题特别明显,尤其是旅游专业人才跟不上旅游发展的形势,规划策划、研发管理、宣传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几乎没有,大量专职、专业、有资质的导游服务人员更加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全州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的供给需要。


三是景区景点少文化,旅游产品缺创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离开文化就是魂不附体。当前,我州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还远远不够,一些景区建设不伦不类、不中不西,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文化在旅游当中的比重不高,高品位资源、低层次开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客观地讲,我州旅游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牵引拉动作用弱。另外旅游产品总量少、开发慢,特色不浓、吸引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使游客在我州游多购少,消费不足,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四是投资主体太单一,市场运作能力弱。资金投入是旅游发展有力保障,投入不足是影响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长期以来,国家和省上对旅游投资项目少,资金小,政策性的支持较为短缺。当前景区建设主要靠地方吃紧的财政来筹措,这些有限的资金对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小修小补、小打小闹,难有大的作为,这种局面一直困扰着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加之旅游业本身投入成本高、风险大、回收慢,使社会资本难进入,贷款融资不顺畅,正是由于受投入不足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州还有相当一些景区景点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


五是管理体制不顺畅,资源开发层次低。大景区建设是整合旅游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州一些景区景点管理体制不顺、隶属关系不明,使管理上各自为政,投入上彼此观望,宣传上互相等待,利益上争夺扯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耗,直接影响了大旅游的规划、大资源的开发、大景区的打造、大环线的联通、大宣传的合力,严重制约着全州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六是品牌宣传声音小,客源拓展渠道窄。靓丽的品牌是旅游形象的高颜值,也是对外宣传的大招牌。尽管我们在宣传方面创新思路、精心策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发声太小、震撼不够、冲击不强。特别是在活化甘南元素、讲好甘南故事、传播甘南声音、做好甘南文章方面创意不新、策划不够、影响不广,还没完全释放九色香巴拉的品牌效应,还没真正展现出甘南文化的魅力和自信。


    三、大理念是引领旅游繁荣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用一步见底的认识全面谋划


理念是思路的源头、决策的支点、行动的起点、发展的亮点、人民的福点。五大发展理念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高标杆,是集中智慧、汇聚资源的牵引力,要以新的理念指导旅游事业大发展,以新的思路描绘旅游发展大蓝图,以新的路径涂抹旅游画卷大底色。一是用崇尚创新来开辟旅游发展新天地。创新是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没有活力。从新技术、新空间、新业态到新模式、新管理、新服务,无不依赖于创新。要着眼于旅游发展新常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创新、产品创新、宣传创新、营销创新,要把握甘南处在冬季大约在冬季的季节性特征,以及高原大约在高原的地理性特征,要用逆向思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大力推动冬春季旅游闪亮登台。没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创建就是一句空话,繁荣就是一部神话。抓旅游首位产业的过程中,其实是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认识不统一,思想不统一,在甘南,就会影响工作,导致举步不前。现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聚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就要有这样的认识和定位,也要有这样的雄心和壮志。


二是用注重协调来聚拢旅游发展新要素。协调是旅游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调动部门、行业、社会、企业共建共赢,推动旅游供给、区域、城乡、要素互相平衡,引导景观游、文化游、民俗游、体验游同步推进,做好旅游+”的大文章,加快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各大要素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认识到旅游的本质就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着力把游客从景区引流到全域,让游客与居民有更多的互动,与当地风土人情有更多的感应,实现游客、农牧民、市场三个主体都满意。三是用倡导绿色来担当旅游发展新重任。绿色是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旅游业本身就是以生态、文化为依托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没有绿色旅游就失去底色。要把绿色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美丽、低碳发展、生态良好的绿色产业。始终坚守绿色生态红线,对赖以生存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冰雪湿地等宝贵资源要科学有序开发,进一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生态保护的压力,使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既能守住青山绿水,又能赚来金山银山。四是用厚植开放来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开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置条件,旅游业的开放开发为区域整体发展聚集人气、汇集财气、拓展空间、催生机遇。目前甘南的客源市场的主体在附近几个省份,还完全没打开沿海市场,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气魄,更加深远的眼光,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新颖的渠道,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工程,加速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步伐,扩大开放范围,实现互利共赢、多元平衡的旅游开放新格局。五是用推进共享来催生旅游发展新动能。共享是旅游业发展的出发地,也是归宿点。在旅游项目设计开发中,把解决群众就业需求、扶持贫困户参与、公共服务从城市到乡村延伸作为硬性要求、这将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让群众充分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热情,形成助推旅游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珍惜发展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的自觉,使甘南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四、精准化是打造旅游全新版本的有效举措,必须靠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


当前甘南旅游产业发展已进入后发赶超、洼地崛起的快车道,今年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收入超过40个亿,已占地方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我们在为之欢呼鼓舞,为之喝彩欣喜的同时,决不可孤芳自赏、满足陶醉。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战略眼光、没有危机意识,在现有的基础环境、设施条件、服务水平上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游客进一步增长后,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逐步显现、发酵放大,以往的艰辛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功亏一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精准聚焦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生态主攻方向,紧紧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这一个战略平台,冲出管卡,破除障碍、奋力突破千万人次关键节点,为甘南旅游开辟出更加广阔发展的空间。


一是要一步登天做规划。规划是龙头、是先导、是纲领,科学的规划本身就是财富、是资源、是生命力。甘南景区规划和建设管理,我总结三句话:规划三尺高,建设两尺深、管理一层薄,就是这样的关系。一丈的规划就只做三尺的规划,三尺规划的建设还没有按照三尺规划来做,管理层次又降低了。所以叫规划三尺高,建设两尺深、管理一层薄,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这就是我们的水平。编制甘南旅游发展规划,实质是对甘南的一次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的过程,要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的理念,坚持高站位规划、大思路布局、差异化运作,立足当前、科学编制《甘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跳出文化看文化、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把握甘南旅游文化独特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的气质,适应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趋势,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战略思维,编制一套以全州规划为总纲、县市规划为框架、各专项规划为基础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按照全州一盘棋、县县有精品多规合一的要求,把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道路交通、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产业规划有机统一起来,打出组合拳、奏响大合唱,为旅游产业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要把原生态保护、民俗文化传承贯穿到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细化到每个环节,坚决克服下了臭棋不在意的问题,实在开发不了的景区,就不要孤注一掷地破坏,尽可能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不留败笔。要坚持内外结合,认真吸取借鉴各地先进规划理念,实现内脑外脑不断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尽可能地避免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规划的生命在于执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执行和实施,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将规划贯穿于项目建设、整体开发的全过程。


二是要一步到位建景区。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摇篮和港湾 ,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和支持,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鸡汤和虫草,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皇冠和佛殿,它的意义就这么重大,大景区是游客心情的放飞地,是游客心灵的安放地,是游客梦想的实现地,是游客生活的栖息地,是游客人生的跨越地,是游客岁月的记忆地,也是游客美好的憧憬地,所以必须要下决心,打造大景区,提升大景区。要坚持世界眼光、瞄准国际一流、紧跟时代潮流是实现旅游大发展、大升级、大跨越的先决条件。两个大景区是省上确定的20个大景区其中的两个,但是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没有几个像样的5A级景区支撑不起来,这是硬件,也是应势变化。所以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和景区建设上要抓住几个重点,把握几个原则。先重点后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必须要坚持这样的原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力而就。不四面出击、不贪大求全、不全面撒网,要小切口、鼓足气、用全力,一个拳头打出去,每一笔都见精彩。要坚持点上抓景区、线上抓景点、面上抓景色,做到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局。以合作市为中心,以夏河拉卜楞和冶力关为半径的大景区2017年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求得更大突破。大手笔做好美仁草原大景区建设这篇好文章,依托这里是全国仅存的九大泥滩型湿地的自然优势,合冶二级公路便捷的交通优势、合作市区的服务优势,景上造景、锦上添花,修建木栈道,建设观景台,使游客能够近距离无障碍地拥抱草原湿地、观赏日出日落、体验民族风情、品味藏乡文化,把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呈现给世人。景区建成后,要邀请中央、省内主流媒体走进草原实地考察,集中宣传,做到一鸣惊人,一炮打响。冶力关景区要与美仁草原景区联成一线,形成互动篇章。车巴沟旅游开发要与扎尕那景区打造形成姊妹篇章,打破县域条块分割,共同谋篇布局。要把合作市作为一个旅游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下大力气推动美食街、旅游商品购物街、民俗文化体验街等特色街道建设,着力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倾力打造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五彩风情线,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3条绿色旅游走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使甘南处处有美景,时时显魅力。坚持城乡建设和旅游发展互促互动,实现城景结合、城景一体,使全州每个县城和历史名镇都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一鸣惊人创品牌。品牌是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打造富有本土化、特色化、体验化、情境化的品牌,使我州旅游更富内涵、更具风情、更加靓丽,更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尽力把人留住,让游客在甘南的时间更长一些,消费更多一些。桑科草原和冶力关明年要给全省人民、全体游客精彩绽放,横空出世,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信心,没有这样的决心、信心,我们永远是亦步亦趋,跟着别人的路子走,永远在后面。冶力关镇是游客的集中地、集散地。冶力关的文化品味怎样提升。文化氛围怎样营造,文化产品怎样打造,事关冶力关大景区的生命和活力。要把冶力关夜景观打造起来,对农家乐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体现冶力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要把文化作为甘南最厚重的底色。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文化旅游就失去了魅力。甘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安多藏区文化核心区。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各族群众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要充分利用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对历史人物、历史文物、民族风俗、民间传说等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播,讲全历史故事,讲奇神话传说,把优秀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把甘南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甘南品牌的传播力、提高文化旅游的附加值,让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独特魅力绽放耀眼光芒。要把生态当成最强大的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州发展旅游业最突出的优势、最重要的本钱、最响亮的品牌。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甘南的生态定位,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努力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做到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节会视为最宽广的舞台。要依托我州丰富多彩的资源禀赋,要按照一县(市)一节会、一县(市)一赛事的原则,精心设计震撼力大、吸引力强的各类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高质量举办第十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香浪节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格萨尔赛马大会暨格萨尔文化论坛碌曲锅庄舞大赛楹联文化暨民族风情旅游艺术节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暨安多地区则巴邀请赛等特色节庆活动,持续展现甘南旅游的风采。


四是要一鼓作气美环境。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要素,环境好,才能人气旺,才会发展快。我们去年油菜花观赏带做了之后社会反响特别好,广受游客欢迎。去年我们把梯田全部换成花草,观赏的花草,不是简单的置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造和提升。要研究怎样成景,怎样建成大盆景”“大花园,打造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旅游产品。环保是旅游的主色调,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实质上就是在做美青山绿水、妆点旅游形象。一个污水横流的、垃圾成堆的、大气污染的旅游全域环境是不符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的,环保是全域旅游的清新剂,也是全域旅游的健康蓝,它是原生态,它是无价的,所以我们在景区建设过程,要把环保的理念深深的根植景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部位。我们要以绿色环保新能源,清洁低碳新生活为引领,着力加强旅游环境培育,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事事关系旅游环境,处处要为旅游服务的现代文明理念,充分激发调动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行景区、旅行社、酒店、导游、农家乐等行业服务标准,督促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推行规范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消费先行赔付制度,对旅游侵权违法行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力把负面影响到最低限度。设卡收费、欺客宰客、欺行霸市是甘南旅游健康发展的一大硬伤,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出重拳严厉打击,坚决铲除这种雁过拔毛、杀鸡取卵、只顾眼前利益的狭隘思想,使甘南旅游走向更加有序、更加规范的轨道。


五是一元多举求创新。创新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出路,要通过旅游+”的手段,把旅游和不同产业业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我们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就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甘南改革化的问题,供给是由人的需求来决定的,要研究人,一切围绕人来转,必须把自己置换到游客的身份上换位思考,研究游客需要什么,怎样让游客更舒服、更安逸、更舒畅,身心往更高更美的地方飞翔。道路沿线的环境生态修复,新建道路的环境治理修复,景点的打造要一并考虑。要大力发展观光农牧业,围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手工艺制作、采摘、耕作、放牧等民俗体验产品;围绕山水风光、宗教寺庙,打造摄影、朝圣、修学、文艺创作等文化宗教体验产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展示甘南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重点打造休闲度假、骑马巡游、探险科考、藏医药养生等个性体验产品。要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开展户外运动旅游项目,开发汽车越野、低空飞行、滑冰滑雪、徒步穿越等旅游产品,使体育赛事活动成为一个个流动的景点。同时,要依托甘南民族歌舞、戏剧、服饰、饮食等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唐卡、洮砚、藏医药以及藏毯、宗教用品、藏式帐篷等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智慧旅游,确保重点景区、旅游城镇、宾馆饭店实现网络和WIFI全覆盖,搭建游客与目的地的信息桥梁。打造各具特色的自营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在线旅游社区、旅游购物、度假租赁等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六是要一步见底新乡村。我们打造首位产业、富民产业、就是通过旅游富民、实现脱贫。将来建设的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镶嵌在甘南草原上的珍珠玛瑙,以这种模式建设把游客都吸附住,让他知道目的地在那,景区是那个点,真正让他落脚到生态文明,小康村,旅游村。乡村修不起来,全域旅游就是一句空话。老百姓富不起来,一切的打造都是纸上谈兵。要立足我州农牧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通过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做足做深自然人文两篇大文章,做精做大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乡村旅馆等乡村旅游品牌,做好做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建立分工合作,上下游衔接,农工商游有机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让广大农牧民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努力实现旅游增值和脱贫攻坚的双赢。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平台、大力创建一批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 着力弥补甘南旅游线长点少的不足,努力使生态文明小康村成为闪耀在雪域高原上的漫天群星。


七是要一线贯通破瓶颈。交通是制约甘南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甘南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的最大制约。一路通、万事通,一路兴、百业新,明年合作到卓尼的高速必须开工。我们要坚持连接景区、畅通环线、强化保障、提升服务的基本思路,以构建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抓住机遇、统筹谋划,着力加块州内与州外、州际与省际、景区与周边、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建设步伐,推动形成公路、铁路与航空立体交错、快速快捷的现代化交通格局。要通过面上联动、点上发力的办法,把各县市的王牌景点连接起来,让景观道真正畅通起来,让全州旅游不再有死角盲点和断头区域,让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看点、都能消费,尽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八是要一点多面筹资金。我们搭建了个融资平台,但是我们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来解决融资的问题。融资难题不破解,旅游业就不会得到大发展。要坚持上争外引内聚三管齐下,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融资新体系,形成投资主化多元化、融资手段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新机制,吸引各类资金投入甘南旅游开发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衔接对接,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总盘子。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融资,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景点、经营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州县市持续完善旅游项目库,论证储备一批对当地发展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完善旅游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发挥文旅交建集团平台支撑作用,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投融资力度。


九是要一心诚意聚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与甘南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的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州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宣传甘南,推介甘南,人才很少,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打造大旅游,实现大发展,我去年讲过,我们的大景区,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规划,打造大旅游,通过大旅游实现大发展,这么大的产业,突破到一千五百万的时候,游客蜂拥而至的时候是怎样的场景,但是我们还没有配套的人才队伍,我一直讲游客需要什么,旅游的导游队伍培养起来了没有,问题在哪,现在的问题是赶快做,尽快建立适合旅游发展的队伍。我们把这个队伍先组建起来,市场建立起来之前自己做,再进入市场。不然的话我们要横空出世、精彩绽放,从哪绽放去。游客来确实需要这样的中间的环节,这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基本要素,这也是旅游的基本规律。一要鼓励支持重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机制,做到用事业激励人,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涌现,努力开创我州旅游人才活力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二要广开渠道育人才。要把旅游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创新培训、岗位培训,不断为旅游人才充电。要整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三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合理流动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旅游人才的岗位责任感和创新活力,努力实现旅游人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十是要一炮打响博美名。宣传营销是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一分资源、两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创造宣传产品,要研究怎样的宣传产品是有效的,怎样的产品是四两拨千斤的,成本少、品质好、营销大。借助三省五市州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整合力量开展营销。继续做好赴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国一线城市的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在提升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旅游目的地宣传和文化旅游产品营销,打通市场渠道,招徕更多游客。要坚持文艺巡演机制,旅游旺季在甘南大剧院轮番上阵各类文艺演出,做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活动,时时在升温,为广大游客和干部群众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要在用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技术,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宣传叠加效应。不断提升甘南藏区知名度,持续释放甘南旅游新风采,让九色甘南香巴拉的旅游品牌越唱越响。把甘南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旅游最佳旅游目的地。


五、聚合力是推进旅游长足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把抓铁有痕的作风贯穿始终


同心同力、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是实现旅游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撑。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各项工作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干部,核心在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积极推动,努力为全州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工作落实得怎么样,一把手是关键。要全面推行旅游工作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切实担负起推进落实旅游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动作为、全力支持,时刻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要落实副地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抓县市重点景区建设责任制,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包抓责任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点促面、示范带动,帮助县市理思路、定措施、解难题,真正当好产业发展的指导员、改革创新的协调员、工作推进的督导员,确保州委、州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行业和产业,发展好旅游业不仅仅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层面的协调配合。全州各级各部门都是旅游工作的主体,都是旅游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都有责任在发展旅游上献计出力、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各县市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谋事干事,要树立全局观念,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中找准位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对一些关联事项开展积极的协调、配合与攻坚,切实把各自的资源优势运用好,把各自的工作任务承担好,努力形成推动全州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要强化措施办法。发展旅游任务艰巨繁重,工作量大面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硬件后软件、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近期、中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今明两年全州旅游工作重点和长远规划,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全力破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使各个阶段的工作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有序推进,确保在等层设计上高人一筹、在基础硬件上大跨一步、在景区景点上提升一层、在服务水平上多补一课、在对外宣传上多出一招,推进旅游产业超常规发展。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要牢固树立抓好旅游发展是本职、不抓旅游发展是失职、不抓旅游发展是失职、抓不好旅游发展是渎职的思想,严格督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严格进行年终集中验收和考评考核。要由州委督查室和州政府督查室牵头,配齐人员、整合力量,制定年度督查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同时,要对照会议安排,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具体该由哪个县市、哪个部门牵头、参与和落实都要一一明确下来,以季度为节点进行跟踪督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州委、州政府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重大作用,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实际业绩,完善制度办法,制定刚性指标,形成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严把考核关,兑现好承诺,落实好奖罚,绝不能流于形式。对成绩突出的要实行以奖代补,最大限度地激发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激情和动力。对工作业绩平平、任务完不成的,要严肃问责,努力形成促进旅游发展的倒逼机制。


同志们,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事关全州产业转型、结构优化,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能力、带动能力、竞争能力和支撑能力,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楼主| 二猫 发表于 2017-4-4 13: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岁末年初各项工作非常繁忙,省委、省政府决定挤出一天半时间,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要是检验一年来旅游强省建设的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省旅游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昨天,大家实地考察了灵山、三清山和婺源篁岭景区,亲身感受了上饶旅游产业的发展变化。刚才,会议通报了2014年全省旅游产业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牌;强卫书记为2016年旅发大会承办地授了旗;上饶市陈俊卿同志作了交流发言,2016年旅发大会承办地鹰潭市陈兴超同志作了承诺发言。国家旅游局对江西的旅游工作非常关心,前不久将全国旅游工作会放在南昌召开,今天杜江副局长又专程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加快推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接力奋进、跨越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展现新气象
一年来,全省上下围绕旅游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坚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一样抓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总量与发展质量双提升,促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发展提速、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3.13亿人次,增长25.2%,总量是2012年的1.9倍;旅游总收入达2649.7亿元,增长39.8%,增幅连续2年超过35%,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增幅连续2年高于旅游人次增幅13个百分点以上,旅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个更加
(一)旅游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直涉旅部门是重要责任单位,形成全省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并进的工作格局,旅游发展氛围空前浓厚。上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南昌加大财政投入,去年安排专项资金5500万元,着力打造江西旅游核心集散地;抚州提出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由各地自弹自唱的独角戏转变为全省协调统一的集体大合唱
(二)旅游管理体制更加高效。围绕提升旅游管理效率,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深入推进旅游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旅**政管理和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省旅游局,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实现旅游管理职能由行业指导向统筹产业发展转变;组建省旅游集团,统筹全省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资源开发;重大问题协调、产业发展调度、游客满意度评价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各设区市及鄱阳、樟树、南城、九江、安源、青原、浮梁等20多个重点旅游县(市、区)成立了旅发委;九江、上饶、鹰潭建立了旅游差异化考核机制,对旅游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实施差异化考核;萍乡成立了旅游规划专业委员会,统筹制定各类涉旅规划;九江成立庐山旅游发展集团,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构建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景区管理机制。
(三)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各地紧紧围绕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需求,积极引进重大旅游项目,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初步形成了山、水、城、村和演艺、休闲、购物等种类多样、业态多元的旅游产业体系。上饶灵山、婺源篁岭、九江大千世界梦幻游乐园、樟树中国古海养生度假区、安福羊狮幕等一批新兴景区建成开放,宜春明月山观光小火车、南昌赣江两岸微电影灯光秀、鹰潭寻梦龙虎山大型实景演出等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各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杭南长段开通运行,德上高速三清山连接线竣工通车,樟树至阁皂山景区、彭泽定山镇至龙宫洞景区、泰和至井冈山景区等一批旅游公路实现升级改造,旅游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开展了金牌讲解班等人才培训工程和全省十佳最美导游员评选活动。建成景德镇、吉安、萍乡、赣州等一批市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启动了智慧旅游岛、省旅游微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建设,鹰潭推出龙虎山官方微信平台和免费无线上网计划,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五)旅游形象品牌更加响亮。通过深入实施旅游宣传四个一工程,即一句宣传口号、一本旅游画册、一首旅游歌曲、一部旅游宣传片,加大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形象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江西旅游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策划举办江西风景独好系列特色旅游推广活动,在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国际道教论坛、澳门妈祖旅游文化节等平台充分展示了江西旅游魅力。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在推广本地旅游产品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内涵。宜春、萍乡、新余共同推出明月山、富硒温泉、仙女湖、武功山五日养生游精品线路,并在主要客源城市开展旅游推介。三清山、婺源和景德镇组合成最美的山、最美的乡村、最美的镇旅游线路,开展最美之旅联合营销,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虽然旅游强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与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值总量仍然偏小,旅游龙头企业总体较少,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待提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观光游览的多,休闲度假的少,多元化旅游业态尚未完全形成;门票经济依赖过重,住宿、娱乐、购物等其他旅游要素发展相对滞后,游客综合消费较低;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体系不健全,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少、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景区存在行政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体制机制有待理顺;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等,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奋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深化之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优化旅游管理,加快推动智慧旅游发展,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新跨越。力争201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500亿元,分别增长22%32%;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800亿元,完成旅游实际投资500亿元。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创新是动力之源、活力之基。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必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一是深化旅**政管理改革。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旅游强省建设相适应的旅**政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行业管理到综合管理转变,健全旅游产业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旅**政管理效率;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从监管为主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二是深化旅游企业改革。积极发挥省旅游集团在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市场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景区管理体制,探索景区所有权归国家、行政管理由管委会负责、经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运营模式。采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景区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庐山、武功山、庐山西海等地多头管理的问题。三是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以庐山破除票中票园中园,实行一票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门票价格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科学有序、公开透明、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新体制。坚决落实江西景区5年不涨价的承诺。新开发景区在确定门票价格时,要充分考虑景区竞争条件和对市场、社会的影响,更多的惠及游客,疏导门票价格矛盾。通过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清除旅游强省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让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真正活起来快起来
(二)坚持统筹谋划,进一步巩固旅游发展支撑。按照重规划、抓项目、强景区、优配套的思路,抓住旅游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写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为旅游强省建设奠定基础、蓄积后劲。一是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在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省十三五旅游规划和其他专项旅游规划,不断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重点加强赣东北全国旅游高地、昌九和昌抚旅游一体化示范区、赣南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区域旅游合作,组建跨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投资建设联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产品线路的有机衔接,实现产业布局、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一体化。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每年省级调度10个左右重大旅游项目,市级推进50个左右重点旅游项目,重点旅游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以上旅游项目,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精品旅游项目。三是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加大国家A级景区创建力度,争取瑞金共和国摇篮、宜春明月山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加快大觉山、龟峰、仙女湖、武功山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推进三清山、庐山旅游示范景区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标杆景区。四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主要交通干道与景区连接线建设,重点旅游城市要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站点建立游客中转站,开通直达主要景区的快速公交专线;完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标牌,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服务。加快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旅游景区景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识、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为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做强平台、完善设施,为旅游强省建设打好基础强健筋骨
(三)加强系统对接,进一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具有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必须以互动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对接的方法,积极拓展旅游覆盖领域,不断衍生旅游新业态,拓展发展新空间。一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把握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推动陶瓷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等赣鄱文化精髓融入旅游,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鼓励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参与景区经营,推出一批旅游演艺精品。二是推动城乡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利用古村古镇,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乡愁旅游小镇;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遴选一批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树立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变成景区的理念,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服务体系配套化、人居环境亲情化建设,使新型城镇成为游客与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三是促进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加快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转化为优质生态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打造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老年旅游、温泉旅游、水上旅游等多元化产品,构建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业态群。通过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互补对接、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产业互动、城乡互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四)发展智慧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智慧旅游的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代表着未来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努力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一是建立全省旅游数据中心。加快旅游景区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国家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及旅游集散中心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旅游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分析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度和兴趣点,为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提供重要依据,提升旅游智慧的融合效果。二是打造全省网络游客服务中心。围绕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省智慧旅游布局和应用,归集交通和景区门票在线交易、旅游线路查询、医疗救助、景观体验、餐饮住宿、租车服务、地方特产购买等导航、导游、导购服务,建设一批旅游智能服务平台。三是探索发行江西旅游卡。联合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宾馆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企业,推出涵盖旅游各领域的特色支付产品,发行江西旅游卡,为持卡人提供景区购票折扣、网上和电话预订优惠以及酒店、保险、购物等各类专属优惠和服务。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
(五)强化宣传推广,进一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宣传是推广旅游产品、提升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对旅游来讲,再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如果不宣传推介,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要在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目的地宣传和旅游产品营销,打通市场渠道,招徕更多游客。一是加强旅游目的地推广。灵活运用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和航线营销等营销方式,通过新兴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探索网络旅游特卖会模式,使旅游产品通过网络热销客源市场。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具有红色记忆的市场关注热点,不断提升江西旅游知名度。二是开展城市客源地营销。巩固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客源地,积极开拓环渤海等高铁延伸的客源市场。继续做好北京、上海、西安和港澳台等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在沪昆、京福高铁沿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做热高铁旅游市场。三是拓宽专业营销渠道。积极策应国家开放旅行社跨省设分社、门市部的政策限制,鼓励我省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布局营销渠道。通过委托、授权和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借助国内外专业旅游营销机构、中介组织,开展小规模、多层次、短周期的精准旅游促销活动,做到旅游宣传月月有活动、天天有声音。
(六)优化旅游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建设文明、有序、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一是依法整治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旅游黄金周制度,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切实推进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努力构建旅游信用体系,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二是推进旅游标准建设。加强旅**业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和实施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露营地建设等地方旅游标准,加快建立完善旅游统计和评价标准,加大国家、省级旅游标准的执行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制定个性化管理服务标准,逐步完善我省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创新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继续办好金牌讲解班、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研讨班;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全省旅游人才百县千人培养计划,为100个县(市、区)培养1000名旅游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闯劲的旅游人才队伍。通过规范和优化旅游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江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三、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旅游强省建设新局面
推进旅游强省建设,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破解发展难题,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奋力迈出旅游强省建设的新步伐。
(一)明确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旅发委要担当好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参谋长、改革创新的协调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工作推进的督导员;省直有关部门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专项规划,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形成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破解难题抓落实。要善于从游客关注的焦点、市场需求的热点中梳理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直面矛盾、攻坚克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研究有效办法,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确保旅游强省建设顺利推进。
(三)完善政策抓落实。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旅游扶持政策,创新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能用、实用、管用的实施细则。各地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探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好办法,创造性地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工作,努力保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强化督查抓落实。认真对照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分工,按照年初建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加大旅游强省建设督查力度,重点推动政策落实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力破中梗阻现象,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有效落实。

同志们,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升级,努力把江西建成旅游强省。

 
 楼主| 二猫 发表于 2017-4-4 1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发展全域旅游是泾源旅游业的战略方向,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富民强县,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老秘网县认真贯彻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立足休闲避暑旅游县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着力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



 

一高点布局,构建全要素融合新格局

坚持全域一体发展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推进多规融合,完善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唱响天高云淡六盘山——泾水之源、避暑胜地旅游品牌,着力推进景村一体、城景协同、主客共享,实现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产城一体,再造全产业联动新优势

立足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特色,大力推进旅游+“模式,促进旅游在横向上与三次产业渗透融合,在纵向上贯穿全产业链,努力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和业态。积极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相融合,依托草畜、苗木、林业经济等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推进建设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建设卧龙山旅游休闲区、万汇生态园、北环旅游休憩带,形成城景交融的城市景观带;进一步优化滨河旅游小镇生态坏境,重点推动十里泾河生态长廊回乡水坊建设,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环线、游客接待服务体系,加快两带四区建设,从景点景区向全域旅游拓展;大力实施要素配套计划,开发探险、攀岩、漂流等体验式休闲项目,满足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和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五步同化,开拓全景化建设新路径

坚持水路绿齐头并进,特色村寨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举。一是按照道路功能化的要求,在加快国省干道建设的同时,实施主干道路两侧骑行道、游步道等慢行系统,实现旅游慢进快出快进慢游转变。二是紧扣水系景观化的设计,充分利用规划区内泾河、香水河等水资源,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不同水体形态,逐步形成三水润城的水生环境。三是秉承生态乡土化的理念,选用本地针叶树为骨干树种,适时配置六盘山野生花灌木和彩色小乔木,精心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多彩的旅游风景道。四是坚持村庄民俗化的方向,突出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对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建设一批民俗旅游村寨和要素完备的美丽村庄。五是围绕设施便利化的要求,按照空间和时序,在公路沿线设置游客服务驿站,合理布局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电商便民超市、特色老饭桌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承载能力。



 

  补齐短板,拓展全时化消费新领域

深度挖潜,重点开发一批具有泾源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全产业链、全要素增收。一是让冬季旅游起来。放大周沟滑雪场的示范效应,在累积二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六盘山国际滑雪场项目,形成全域旅游新的引爆点。二是让文化活动起来。注重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开展踏脚、赶牛、回族婚礼等民俗演艺进景区活动,适时举办山花节、冰雪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三是让夜间消费起来。分区改造鹏胜清真美食街和龙潭文化街区,编排一台具有泾源地域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让游客白天游览观景,晚上购物看戏。



 

广泛动员,开创全面化共享新局面

以旅游精准扶贫为抓手,进一步擦亮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金字招牌,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星级农家乐、乡村民宿、回乡百坊等旅游业态,通过扶持一批旅游扶贫模范村、模范户、带头人,引导贫困人口广泛参与旅游项目的经营和建设,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深入开展雁归巢创业行动,鼓励回乡创业能人、中小微企业在旅游、住宿、餐饮等方面创新业态、解决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迸发活力,营造一切资源皆为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新气象。

    
六优化环境,创新全方位服务新举措

一是创新融资模式,将全域旅游项目按类别划分5大类31个项目包,引进社会资本,通过PPP项目、基金类项目等不同渠道,全力推动20公里旅游服务带和生态观光牧场建设。二是探索全行业综合治理机制,推动旅游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建立以旅游部门为主导,公安、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公共参与的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推进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实施旅游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旅游线和公交线两线合一,让游客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



 

 



 

 
 楼主| 二猫 发表于 2017-4-4 13: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今晚,红色遵义流光溢彩,酒都仁怀美轮美奂,茅台镇1915广场高朋满座,我们在这里一起品味贵州山水的神奇诗韵,共同展望贵州旅游的美好前景,这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大事、喜事。受陈敏尔书记委托,我谨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旅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游因山而兴、因水而灵。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最亮的风景眼、最浓的乡愁源。历经时光雕琢,贵州山水尽显自然天成之美。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这里苍山如海、万峰成林,溶岩飞瀑、河道纵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青山如屏、水鸣如琴、别有洞天的山形水貌,被称为“山的王国”、“水的世界”。唐代诗人孟郊盛赞:“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感叹:“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浸润历史氤氲,贵州山水尽显人文风情之淳。因山水相隔,千百年来,贵州生活在不同独立单元的同一民族衍生各具特色的文化单元,生活在同一独立单元的不同民族融合诞生新的文化,并完整保留下来,成为今天的“文化千岛”和“民族生态博物馆”。长盛不衰的姊妹节、火把节、跳花节等民族节庆,绚丽多姿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民族歌舞,各具特色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民族建筑,传诵千年的仰阿莎、亚鲁王等民族史诗,无一不记述着山地文明的厚重与淳朴。律动现代文明,贵州山水尽显天人合一之贵。道法自然、师法自然的古老哲学理念,内植于贵州人的思想中,外化于贵州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上,让醉美山水在现代文明中绽放别样风采。依山就势的山地城镇、镶嵌山间的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的山地产业,阡陌繁华中彰显着山的质朴、水的空灵,在现代文明中弥足珍贵,醉美山水正在铺就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山地旅游业作为坚守两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将大旅游与大数据、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一起做强做优,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3.9%和27%;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015年的9.2%,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十三五”,我省旅游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1.5%和38.1%,其中入黔游客增长50.1%、过夜游客增长39.1%。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井喷,分别增长36.9%和38.1%。年初,贵州入选美国《纽约时报》推荐的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近日,《走进贵州苗寨》纪录片在法国热播。贵州之旅正在成为国内外游客憧憬向往的纵情山水之旅,返璞归真之旅,追忆乡愁之旅。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山地旅游战略定位,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我们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把全省作为旅游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优化环境、美化景观、提升服务,把贵州全域打造成公园、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让旅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我们将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制定实施山地旅游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山地旅游景区景点高空索道、人行栈道、车览通道、观景台,开发一批旅游低空飞行项目,让游客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贵州山地风景,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感受。推动旅游与山地农耕、山地工业、山地城镇、山地建筑深度融合发展,丰富山地旅游业态,以业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打造贵州山地旅游品牌。
 
    我们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秉承“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群众参与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分享旅游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深度开发披蓑戴笠、荷锄扶犁等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采摘篱园、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推动农产品、手工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大幅提高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让绿水青山给山区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我们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坚持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并重,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深度挖掘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土家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精髓,重点挖掘白酒酿造、茶叶生产加工、“三线”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利用一体化等特色产业文化,加强传统村落、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红色文化旧址和工业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
 
    我们将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围绕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依托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全面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工程,整合相关部门和单位数据资源,打造多彩贵州智慧旅游云,推动大数据在旅游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旅游交通干线、旅游宾馆酒店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信息标准化达标。推进“智慧旅游”应用,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智慧旅游小镇”和“智慧景区”,实现旅游宣传营销精准化、市场监管精细化、业态打造精品化、服务管理智能化。
 
    我们将大力发展满意旅游。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为主题,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食品卫生、旅游消防安全大检查常态化,确保旅客安全。实施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主体、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提升大行动,加强旅游服务监管,做到精细、热情服务。特别是严厉打击擅自抬高门票价格、住宿价格、餐饮价格、旅游商品价格、公交车和出租车价格、制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等侵犯游客权益的行为。全面加强旅游环境卫生治理,所有景区景点建设垃圾集中收运、污水处理设施和标准化旅游厕所,所有旅游酒店饭店、农家乐做到厨房净、房间净、设施净和服务人员衣着整洁、文明礼貌,所有旅游运营车辆确保安全、卫生,为广大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旅游服务。制定实施“快旅慢游”建设规划,加快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加强星级酒店、游客集散中心、露营基地等公共设施和高端品牌酒店、主题度假酒店、乡村客栈、汽车旅馆建设,让游客进得来、住下来、静下来。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开放、创新、奋进的贵州,热忱欢迎大家考察洽谈、投资兴业,让海内外旅游客商分享黔中大地的无限商机,共享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红利;淳朴、热情、友好的各族人民,真诚邀请各界朋友畅游多彩贵州、畅享醉美山水,共谱旅游业发展新篇章!
 
 楼主| owl 发表于 2024-3-14 18: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出以唐卡、洮砚、锦带为代表的“甘南礼物”。举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和设计大赛,每个县市开发名优商品5种以上,各旅游景区至少开发1个标志性旅游商品。在合作市、夏河县和冶力关镇发展旅游商品购物街,在重点旅游城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商品专营店和专卖店,力争到年底,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到15%。挖掘传统藏餐文化,保持食材天然绿色、技艺传统神秘,推出蕨麻米饭、酥油糌粑、藏包等特色美食,打造“舌尖上的甘南”。
五要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
 
花天酒地 发表于 2018-8-27 2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快速回复#务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注重文化的共享,国际上的旅游热点可以说都有不得不去的地方、不得不买的产品、不得不体验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到北京去,第一次到北京的人一定会去天安门,很多人一定会去看故宫;到瑞士去很多人一定会去买手表,手表买不起也会买军刀类的产品,指甲钳这一类的东西;到奥地利去很多人一定会去听一场音乐会。前几天我跟石省长带队到上海、到杭州去看了一下,杭州正好开完了G20,很大的感触就是杭州利用了G20,大大提升了旅游资源的影响力,改善了环境,扩大了知名度。据他们说中秋节期间,杭州的所有景区全部爆满,历史上都没有这
 
小秘迷 发表于 2024-4-25 22: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要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健体验、藏医药产品体验等康体旅游活动。在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景区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浴养生等旅游产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办中藏医康体保健基地。
 
碧野林风眠 发表于 2023-2-6 08: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要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健体验、藏医药产品体验等康体旅游活动。在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景区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浴养生等旅游产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办中藏医康体保健基地。
 
古城小秘 发表于 2021-5-12 1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健体验、藏医药产品体验等康体旅游活动。在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景区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浴养生等旅游产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办中藏医康体保健基地。
 
lizhiming 发表于 2024-4-26 1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要加大农旅融合。依托广袤草原、绿色田园、乡土文化、游牧生活等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休闲度假、民俗展演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专业村、农家乐聚集区开发农业观光、牧业生产、林果采摘等旅游产品,向游客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骑马、放牧等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体验式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回归自然。加快桑科、阿木去
 
104848qq 发表于 2017-4-5 1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潇湘子 发表于 2017-4-10 15: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小指 发表于 2017-7-9 15: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出项目和招商,推动经济韧性增长
 
琉蕤 发表于 2017-8-24 17: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大门票不涨价的前提下,各类小门票一律取消
 
佛度小百 发表于 2017-9-16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0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