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依靠雨后春笋般的乡镇企业屹立于全国县域经济前列,著名的华西村是八九十年代全国学习的楷模。近年来,当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进一步减缓之际,苏南地区凭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再一次脱颖而出,领跑长三角乃至全国。对比与之地域相邻、文化相近、资源相同的嘉兴地区,我们在发展理念、产业层次、措施办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此次由县委副书记、县长章剑同志率团赴苏南溧阳市、武进区、江阴市、昆山市学习考察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正视差距、学习经验的效果,苏南地区面对经济新常态,有较多先进理念和优秀做法值得海盐学习借鉴。现就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1.只有在发展理念和谋篇布局上紧跟时代浪潮,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80年代初期,苏南地区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90年代初,又敏锐抓住了港澳台到大陆投资机遇,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入户,同时通过打造规模经济、进行产权改革、进行资本运作重点打造大企业;新时期又以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以品牌、标准、专利为抓手,发展企业自主核心技术,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从而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转型发展期,他们又以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以德国4.0工业标准和国家2025中国制造为蓝本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模式。苏南地区对于时代步伐的把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在于抓住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苏南地区始终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攻点,全神聚焦、全心谋划、全情投入,为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地的工业经济都十分发达。2014年溧阳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江阴市6522亿,武进区4268亿,昆山市8708亿,四地2014年三次产业的占比为:溧阳市6.4:52.1:41.5,江阴市2.0:55.2:42.8,武进区2.8:56.7:40.5,昆山市3.2:47:49.8,除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昆山,其余三地的工业占比均超过了50%。江阴更是在介绍中说到,江阴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城市,工业经济的实际占比已经超过60%。目前江阴有19个企业超100亿销售,最多的一个企业集团达600亿销售,有31个企业入库税金超1亿,最多的一个超16.5亿。
3.新兴产业培育必须以高层次、大规模、有特色的平台建设作支撑。苏南地区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关键是招商引资做得好,发展平台搭得好。我们考察的几个开发区、产业园,多数是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起点定位很高。如溧阳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园区区域面积规划大,行政配备层级高,有利于统筹协调与运行效率;江阴的领军人才创智园内又有高新技术创业园、江阴软件园等7大专业特色园区,目前已入住项目693个,拥有各类人才7006人;武进区则重点推进四个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高地”。近年来,该区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先后投用,全区各类孵化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5家;昆山的经济开发区1992年就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从自费开发做起,目前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5亿元,工业总产值5100亿元。
4.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永恒动力。江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了31.5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05万人,诺奖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22人、“两院”院士30人,已有688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在江阴创新创业。江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抓了10个方面的内容,其第一个内容就是强化人才应用和科技创新力度。该市通过出台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善于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进而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江阴2004年就出台了“引进优秀人才实施细则”,后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建设江阴“人才特区”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江阴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政策细则》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目前其每年用于人才方面的支持达5000万元、科技创新方面每年3000万元。
5.机器换人、腾笼换鸟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最佳路径。“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这句话我们常说的话在苏南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得到实现。昆山市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路径十分明确,就是做好“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这3篇文章。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扶持企业由小变大,最终“插柳成荫”;对于老企业、老技术就通过机器换人,技术更新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老树开花”;对于三高一低的企业则有步骤的实施“腾笼换鸟”工作。此外,昆山还辅以“十个一批”政策,排定实施名单,每批都锁定具体的项目和企业开展实施,确保提升效果。昆山的富士康公司就通过机器换人将10万工人减少到6万,减员达40%。
6.积极融入资本市场、以金融服务创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股改上市,不仅打通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通道,更能促进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生产力。企业上市能极大地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江阴市上市公司35家,其中境内上市23家,市值达4000亿元,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百分之一。此外,在宏观环境日益趋紧、企业微观运行的困难形势下,因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问题引起的风险日益增多,加强企业的金融服务至关重要。江阴对所有企业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对有问题的企业,把银行和担保公司叫到一起坐下来商量,设立金融防火墙,切断由1家不良企业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武进区政府则出资2亿元设立企业风险专项应急资金,帮助重点企业渡过暂时难关,保持全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7.项目为王、生态为本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此次考察的四个地方,都是工业经济的发达区域,但环境都非常优美。公路旁大绿量的绿化、城市街道两旁园林式、景点式的绿地随处可见。武进、江阴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溧阳市更在确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时就提出了坚持“项目为王、生态为本”两轮驱动战略,要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之路。溧阳作为旅游城市,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品牌等方面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前茅。全市拥有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处,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市旅游收入82亿元。
8.民营经济和本土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此次考察的四地,除昆山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外,其他三地都主要以民营经济和本土经济发展为主。通过积极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转市工程,推动和壮大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升级。武进区通过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确定了100家重点培育的工业大企业,分别采取做强基地、项目投资、鼓励上市、创建品牌等方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目前超百亿、超50亿元、超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6家、13家和47家。通过实施股改上市工程,目前全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家,累计募集资金151.7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8家。通过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每年都确定一批高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小微上规模培育企业名单,实行重点培育扶持,近两年,312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83家。
9.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学习考察的四个地方,还有都有一个共同点,投资环境优、服务好。一方面生态环境好,更重要是综合环境好,如四地的人才环境、转型环境、投资环境等都很好。另一方面是服务优。考察的四地都说到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效能、营造亲商、安商的发展大环境。昆山曾经的服务口号更是“客商说怎么办,不说不能办”。虽然在新形势下这个需要调整,但无不说明了他们对企业服务的用心。
10.产业集聚区建设能够有效破解产业低小散难题。产业集聚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昆山依靠台商集聚、地理交通等优势,转型动力强劲。武进区按照“一镇一业”的基本思路,积极做好项目引进、链条完善、形态优化三篇文章,全力打造块状集聚型的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建设能够有效破解产业低小散难题。溧阳的上上电缆集团将电缆从弱做强、从强做特,开展特种电线电缆的生产,涵盖了多个领域上千个品种,大企业的规模效应下,自然同行业的小企业就少了生存空间,自然减少了。溧阳的电缆企业还发展了像安靠智能输电工公司这样拥有国家级检测室的高新企业,将电缆的这个产业几乎做全。
二、海盐“十三五”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