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是应用写作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因当前各种版本的《应用写作》教程均未专题对经验材料的写作方法作详尽的阐述,故笔者根据自身工作与教学实践作一探讨,希望能给文秘工作者以及文秘专业的学生点滴启发。 经验材料写作第一步:深入调查,摸清详情 经验材料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其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社会实践的典型性及其本质、规律,必然需要静下心去深入调查。调查的方法,有查阅文献、自己调研、学习积累等。 做调查,首先要求“广”。社会实践的层面诸多,其结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稍微浮躁、片面即可能造成“管窥锥指”而“不见金牛”。最大限度地避免该情况的惟一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对详情了熟于胸。当然了,求“广”并非指写稿时的“大而全”,仅指准备阶段占有材料而言,“大而全”的经验材料往往是谈不出什么真正经验来的。 其次是要求“真”。写作经验材料的目的是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全局,那么对所掌握材料的真实性,必然要进行反复核实,如果了解的仅仅是事物的表象,那得出的结论,要么是假的,要么是非本质规律的。如果收集到的是错误的材料,那所造成的“流毒”就更加大了。 再次是要求“细”。社会和事物的复杂性,致使一些表象上看似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实际上往往并非真正的主导,而一些几乎被人忽略的因素,却是真正的原因。古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近人说拿破伦惨败滑铁卢是因为胆小怕事、惟命是从的格鲁希元帅在一秒钟内作出的错误决定所致,都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某人本来计划是调查其他事的,在了解中却发现被调查单位另一方面的经验很好,于是“临阵换将”,终成优稿。 最后是要求“深”。通过前几阶段的占有材料、分析、比较、印证、发现眉目之后,绝对不能“浅尝辄止”、放过线索,应“顺藤摸瓜”“打破沙锅里到底”地深入下去,最终才能找到典型的、真实的、科学的有用材料。 经验材料写作第二步:仔细推敲,定好主题 占有详实材料之后,在写作之前,不应急于下笔,而是要仔细推敲,思考,把所写材料的主题定好。 主题要“出新”。“新”可以说是经验材料的生命线,能否“出新”是检验经验材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出新”不是煽动文秘工作者故意拔高、脱离实际地哗众取宠,而是要求“深刻”,通过对材料的提炼,发现他人未发现的东西。例如湖南×××××学院,在撰拟评估报告过程中,总结各种成绩时,发现一个现象:一所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的学校,如何能在组建3年多的时间里以“加速度”发展,在省内兄弟院校中赢得广泛赞誉。经广泛调研发现,学校领导特别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教师特别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学生特别脚踏实地、坚持以业报国——而这,又是基于学校属地矿行业办学,不仅众多毕业生走向地矿工作一线,部分师资也来源于地矿单位,再加上学校与地矿系统的天然联系,使得“地质人”精神在学校不断继承与弘扬,从上世纪50年代建校初期“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爱国主义、乐观主义的价值追求,到20世纪80、90年代“热爱地质科学、献身地质事业”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的凸现,直至今天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地质人才开发,地质人精神一直影响、激励和教育了学校几代师生,因而将主题定位“传承地质人精神,培养高技能工程人才”,深刻揭示了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优良传统,得到专家们的认可。 主题要“正确”。主题正确是撰写经验材料的基本要求,经验材料的主题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时,经验材料也要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与规律。因此,必须坚决地摈弃唯心的、迷信的思想,或把偶然当必然,确定主题时,要慎思在前。 主题要“集中”。一篇经验材料应只表达一个主题,重点要突出。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把问题说深说透,而不是试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多个意图,也不应在一篇文章中使用许多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零乱、分散。面面俱到必然导致处处不深入。 主题要“鲜明”。经验材料主题鲜明是指其观点必须明确。材料表述要清楚、明白,而不能笼统、模棱两可甚至含糊其词。如果一篇文章张冠李戴、或者分析原因时采取“想当然″的模式,那是写不成功的。 经验材料写作第三步:谋篇求“精”,行文求“活” 情况明了、主题明确后,就到了动笔阶段。这时应该精心谋篇、灵活行文。如果写作不慎,造成辞不达意,那么结果就是前功尽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