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且指出,公文应当做到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在实际工作中,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 & \( q) A" S% ^& u4 x
2 P( S/ B0 k5 I* L% N1 ~0 ?- c$ @ . I3 ?8 `7 ~7 Z; X4 P8 ]
8 I0 g8 X3 E3 {4 T2 U c
易出现的错误
& ^: x$ F/ y3 C" k3 t0 S4 M' ?7 x( z5 }
4 v7 _ [2 y* ~: W0 M6 ^
, x# e8 z9 ^1 Y4 V% t语义重复是指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出现句中某个成分多余,从而导致语义的重复。语义重复通常的表现形式有:主语重复,谓语重复,宾语重复,定语重复,状语重复,补语重复等。在此,作者列举20例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并进行简要辨析。 0 l1 Q: e+ L" h3 ]; G* c
1 i! ^8 W+ D7 ]1 J {! E/ ?
R: L7 l G9 _% M8 K+ `0 P
- J# y, [+ x# L+ a5 C1.例句:此次事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波及到很多地方。“波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波及”的释意为“牵涉到;影响到”,其本身已经含有“到”的意思,把“波及”和“到”连用的现象很常见,属于语义重复。 ! m4 c7 q2 b' X$ z
, L! i4 q5 g0 e( A# F9 l3 T5 a2 n5 O4 t
+ z- } n! X m$ Z4 f. W9 N
! U( t% C- U/ V) ^' Q& K- J9 i3 N2.例句:事件的调查一旦有新的进展,我们将及时公诸于众。“公诸于众”。从古音看,“诸”和“之”同音,而“诸”和“于”有时叠韵,“诸”即之于或之乎的合音,已经包含“于”的意思。可以说“公之于众”,而不能说“公诸于众”。
' f- d" ]8 m, P/ \: Y
+ s) {1 P' |+ t' E- } ? , ?2 H/ e+ f8 V% X& F( w4 A2 d5 v
% z* k/ F. V* O9 {0 c7 S4 e3 I3.例句: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陋习。“不良陋习”。“不良”是不好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习惯。如果要表达某种行为或习惯不好,用“陋习”即可,无需在“陋习”前面加上“不良”“不好”“坏”等字词修饰,造成语义重复。
& e; @4 ~* S. i1 z3 H5 D; ?8 G* Q& [ H$ u
5 @1 y. T/ P0 g3 O; I* @/ f! C' D
4.例句:这些简直就是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浪费”。“浪费”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其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意思,既然是“浪费”,就一定没有必要。“不必要的浪费”的言外之意误导人们以为还有“必要的浪费”。
: M' F$ v- E3 }+ `: P1 Q0 S
! F2 G5 Y9 g8 `1 v w 0 M2 H' L4 J( ~5 m9 X( l' K/ [4 x
! C5 ]6 S1 x) R5.例句:他真是一位好楷模啊。“好楷模”。“楷模”表示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是对行为主体的赞扬,已经包含“好”的意思,使用时无需用“好”来修饰。 $ P" Q, a9 P) x$ c. |9 y/ l
+ d7 @7 j: m8 O3 Q
# [8 _5 ^" p5 Y% x/ {/ L
0 X5 K- ~5 [5 Y" z: M6.例句:他不仅对她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更加变本加厉”。“变本加厉”属贬义,多用于坏行为、坏事情,是指事情的状态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例句中在“变本加厉”前面画蛇添足地加上“更加”,造成语义重复,应该去掉。 : ]0 v& }" D7 y1 M' [
& F" \3 x) k; {' U, S7 L8 N7 m8 ~. S
+ ]( M4 I7 r( s* t5 C2 I
& z4 y1 w5 d4 D/ _% l7.例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得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生活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出自《老子》,意思是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本身含有生活的意思。“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意思是“百姓的生活安定愉快的生活和劳动”,显然是重复,应该删除其中的“生活”,直接表述为“安居乐业”即可。
% f; |4 Y; }& g7 X0 g: P
( w8 u( {: A% G
% T* K6 y2 Y% r, m
# `) ~1 ^8 ~0 ^$ q3 `( u8.例句:我们已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凯旋而归”。这是在党政机关公文乃至报刊中常见错误用法之一,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凯旋”的意思。“凯旋”是指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含有“归来”的意思。“凯旋”即可,不必加上“而归”“归来”。
0 Z: c* B# e" G8 c( }' A0 W+ U! O1 Z6 G: x" V9 u
. H9 v, \' O, }$ F7 v% J" u
8 U7 K' B( a& b! j9.例句:我们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亲眼目睹”。“目睹”表示亲眼看见,再在“目睹”前面加上“亲眼”就多余了。不是“亲眼”的,怎么能称作“目睹”。如果非要使用“亲眼”的话,可以表述为“亲眼看见”。
% a p, i7 i3 Q; H ^5 v9 ` a) H1 P& ?% k
0 r7 u; m c) Y- M( H! p. G6 f0 f; Y# S
- c d% {; C Y9 }$ e+ z
10.例句:明天按计划进行带妆彩排。“带妆彩排”。“彩排”是指演出前的最后排练,演员穿着演出服装并化妆,音乐、舞台等各部门均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工作。所以“彩排”本身就带“彩”,不用特意强调“带妆”。 3 _2 d9 H2 @( t
5 } V5 G: y6 }- | 5 F2 [) [: L+ ?# }4 i
9 S7 G: g& M& y8 e! J
11.例句:所有顾客都将获得免费赠送的礼品。“免费赠送”。“赠送”本身就是免费的,如果还要花钱或是付出其他成本,就不叫“赠送”,而叫“购买”“兑换”“交换”等。“免费赠送”可能是长期的口语表达习惯而受到的影响。
# Z0 y! W4 N+ H k% v- F# G3 w9 |+ ^' T7 a4 R0 I2 z6 w
0 R0 S1 Q3 |+ V- i* e
8 C, m% {: W5 \$ l) P" E12.例句:媒体对这一数据提出质疑。“提出质疑”。“质疑”的意思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再加上“提出”就造成了语义重复,这也是很常见的错误之一。 8 [* L7 Q- ?" j# J4 N
. q- Q0 N$ }8 y* M) L
2 l$ m! |; x* z& V/ ^
! y0 x7 M2 i7 x" U7 x5 p13.例句:今年的洪灾使得本市的百姓民不聊生。“百姓民不聊生”。“民不聊生”指的是百姓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形容人民生活困难。显然,“民不聊生”本身所描述的对象就是“百姓”,无需多此一举地在其前面加上“百姓”。
+ K8 R% Q6 `! F/ [% T# s% z8 p5 ~# E8 C. X- l' I6 y
# a' q( P. z5 B) [3 B8 `& ~; R5 r% C9 J* K9 y8 ^% u( M
14.例句:对于如何调控房价的问题,政府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尽了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本身就是想出来的,形容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因此,“千方百计”前就不用“想”了。
$ V# Q' R3 R! M+ Y, ^" g Q7 C7 h; d8 M% d
) k: Q+ N9 ]/ h5 ^: q
5 _# ?7 h. {0 w$ b3 l) A y. h15.例句:看得出来,他是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苦衷”指的是说不出来的痛苦或为难的心情。因此,“难言之隐”就相当于“苦衷”。可以描述为“有什么苦衷”“有何难言之隐”。
, [5 i# H! U: G# Q A
1 y' l: Q9 @. N( L0 }; e/ E
- h$ t% L! X! C) U; L" l+ L% L1 y+ M# F
16.例句:对此很多人感到自惭形秽。“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原指因为自己在相貌方面不如他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自愧”就是自己感到惭愧的意思,“自惭形秽”前面没有必要加上“感到”。
6 S7 b8 }5 B8 |( \$ {0 X7 d2 u1 p( o- a* g' X
# O/ T7 _# }' p, d3 j# Q
7 e9 L7 z% O# [! {: y& u/ H: T- s2 d- I% [6 s/ D7 h6 `( \
1 E( f+ D3 r4 C8 u6 F'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