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王永胜
同志们:
今天下午,德祥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就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紫云实际,对2016年全县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与会同志围绕德祥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令人振奋,对于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大家更加鼓足了干劲,充满了信心,凝聚了共识。下面,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德祥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找准差距,准确研判经济发展形势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5年,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全国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既要“赶”又要“转”的繁重任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要求,按照“一二四”攻坚战略部署,以举办第五届安顺市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重要契机,抢抓机遇谋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1.1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一产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6%;二产完成8.92 亿元,同比增长16.8 %;三产完成25.92亿元,同比增长10.5%。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32亿元,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29亿元,同比增长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9亿元,同比增长2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完成57.03亿元,同比增长27.2%;各项贷款余额完成36.22亿元,同比增长24.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27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73元,同比增长12%。
一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粮经比由2014年的45:55调整为40:60,种植经济作物60.3万亩,增长40%。4个省级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值32.18亿元,同比增长191.2%,产值在全省十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排名第六,增速排名第三。建成12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十二乡镇全覆盖。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工业园区培育建设不断加快。滨河路、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300套公租房等一批工业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以浩翔混凝土、百安新型环保砖、玉腾石材等为代表的一批建材型企业和以黔中香、华宝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绿色轻工业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6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4.08亿元,其中。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率94.32%,完成税收0.4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户,新开工产业项目14个。旅游服务业日趋繁荣。成功举办格凸国际攀岩节、全球精英丛林穿越赛、重庆—格凸河千车自驾游、世界首场洞中交响音乐会、乐享徒步暨紫云万亩葡萄园品尝等系列活动,格凸河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格凸河镇格丼村、坝羊乡大坡村、火花乡落成村、四大寨乡噜嘎村等一批省、市级示范新农村。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07.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25.2%。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格凸河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和紫云电子商务运营(孵化)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入驻电商企业14家,上线销售农特产品20余类200余种,完成线上销售300余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4亿元,同比增长11.9%。
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功举办第五届安顺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建成海子公园、羊场红色文化公园等六大城市生态公园和县文化中心、海子大道、县民族高级中学、县一中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全面升级。城乡互动成效显著。格凸河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各乡镇小城镇建设齐头并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城区规划建设面积从5.03平方公里扩大到20余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4.5万人增长到8万余人,城镇化率从17.77%提升到38.33%。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64亿元,同比增长26.8%。实施各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5个,完成投资50.94亿元。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1亿元,安紫高速公路开工建设,S209省道木山堡至猴场公路(紫云段)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建成通村油路150公里,通组公路76.4公里,农村客运招呼站40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亿元,解决7500人安全饮水问题,鲁嘎水库下闸蓄水,三岔河水库工程稳步推进,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完成电力基础设施投资0.45亿元,解决116个自然组的用电困难。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启动实施“绿色紫云”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生态旅游指挥部,启动实施今冬明春2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退耕还林3.46万亩,完成营造林面积9.74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4.0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面积237公顷。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猫营镇污水处理厂、格凸河镇污水处理厂,启动松山、猫营、格凸河、板当等7个乡镇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全县集中工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预计达52%。
四是脱贫攻坚深入实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面启动实施“36768”扶贫攻坚战略,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65.4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5800万元。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实现猴场镇、达帮乡、白石岩乡3个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58.3%下降到33.3%。完成247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惠及贫困群众1141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期末的2936元增长到2015年的6573元,年均增长17.5%。
五是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十件实事”基本完成。投入教育事业经费5.61亿元,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县民族高级中学、县一中建成投入使用,实施一批中小学薄改工程,城乡学校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1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98.79%,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41%,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7.66%。建成1个公共体育场、2个乡镇级和4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投入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经费1.56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1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80.5%。建成县妇幼计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计室。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124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06户。投入民政资金8000万元,建成8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4个乡镇敬老院,城乡低保提标10%以上。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富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被评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面实施天网一二三期工程,县城智能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2015年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紫云公众安全感达97.04%,排位较去年提升25位,群众满意度达98.69%,全省排名22位。
以上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十分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紫云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增比进位不容乐观,发展压力空前增大
2015年,紫云在全省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第9位,较上半年进位1位,较2014年退1位。从2015年各增比进位指标来看,较2014年整体呈现“十升、十四平、九降”态势。
十升: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提升1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提升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升4位,科技进步指数提升4位,每万人人才资源数提升2位,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速提升3位,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1位,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提升9位,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3位,营造林任务保存率提升4位。升位10个指标权重分值33分,得分28.29分,比2014年增加4.08分。
十四平: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增速、旅游总收入及增速、过夜游客人数占游客总人数比重、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发生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森林覆盖率位次与2014年保持不变。位次不变的14个指标权重分值39分,2015得分30.13分,比2014年减少0.05分。
九降:非粮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第3位下降到第6位,耕地产出率从第7位下降到第8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从第4位下降到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第2位下降到第3位,生态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第5位下降到第6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指数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从第6位下降到第1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第8位下降到第10位,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从第2位下降到第8位。降位的9个指标权重分值28分,2015年得分21.36分,比2014年减少2.24分。
从指标分析的角度来看,一是部分重要指标虽然持续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如:生产总值增速回落4.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回落2.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2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回落13个百分点等。重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动力缺乏,经济发展活力下降。二是排名靠后指标所占权重较大,拖累整体分值,紫云进入前5位(含第5位)的指标有17个,权重为47%,排名后5位(含第6位)的指标有16个,权重为53%。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10个生态功能县的综合测评中排位不尽理想,突围难度大,增比进位难。从全县整体发展现状来看,一是整体经济实力仍然较弱,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较小,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2015年,生产总值全省排6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省排第56 位,工业增加值全省排第80位,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排列第7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排第8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全省排列第79位。二是脱贫攻坚压力巨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基数大,扣除今年减贫数据,全县还有4个贫困乡镇、77个贫困村、7.16万贫困人口。三是融资困难凸显,银行贷款期限结构、投向结构不合理,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偏高,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小康路、电、水、讯、房等建设滞后,尤其是交通瓶颈依然没有破解;城市功能不完善,小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五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水泥、石材等主导工业产品销量不佳,园区内企业财政税收贡献率低;新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新业态、新产品不多;农产品主要以粗放型销售为主,深加工率和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有待升级转型,第三产业疲软,拉动力不足。
同志们,2015年安顺在全省成功打赢了“保位战”,同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关岭增比进位2位,步入前五行列,紫云不进反退,2016年稍有不慎,甚至有挂末垫底的危险,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发展压力空前增大。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时候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我们在充分认识面临挑战和困难的同时,更要敏锐的发现紫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从国内大环境来看,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期,虽然存在一系列矛盾和不确定因素,但经济总体是逐渐步入上升期的,投资消费的拉动力仍然不断增强,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总趋势没有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紫云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日益改善的区位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然是大有可为的。从全省的发展形势来看,贵州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十二五”期间,贵州抢抓国家各项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经济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不断缩小与泛珠三角经济区其他省份的差距,以贵阳、安顺、贵安新区为核心的贵州新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贵州必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一个新亮点。紫云与全省其他县区一样,正在步入全省经济增长新的上升通道。从周边和自身发展形势来看,一是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大投资格局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随着贵兴高铁、紫望高速、安紫高速、隆百铁路等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为紫云经济带来巨大的投资拉动力,另一方面将使紫云“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备和便捷,紫云在“十三五”期间即将成为安顺南部乃至全省的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机遇将进一步凸显,发动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黄家湾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启动建成,工程性缺水瓶颈也将进一步破解,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二是资源优势日益彰显。石材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入驻企业日渐增多,石材工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农业示范园区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优化,农业资源将得到充分挖掘,产出效益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迎来新机遇;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全域旅游格局日渐形成,紫云旅游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第三产业将实现大发展。三是城市发展活力日渐增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后,紫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进一步扩容,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村与城镇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城乡协调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必将成为推动紫云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新的着力点。
二、明确目标、补齐短板,强力推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紫云实现与全市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抓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8亿元,增长1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增长28%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5%以上;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低于194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743元和7625元,增长14%和16%以上;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市调控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39.63%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96%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达9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进程。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建琨书记和永涛市长都分别指出: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大扶贫战略的实施可以拉动大投资,带活大产业,促进大消费。2016年,全县上下要扎实推进“36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七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绿色紫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六大组合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板当、宗地、大营、四大寨4个乡镇减贫摘帽。加强对各类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的整合,积极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扶贫。统一建立扶贫项目库,实行联合审批、共同实施,支持贫困群众通过项目带动脱贫。将生态移民与农民进城入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整合资源,逐村推进,建设移民安置房1994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69户6483人。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多举措扶持移民群众就业创业。扎实抓好即墨对口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等工作,汇聚各方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模式,破解制约脱贫攻坚难题。
(二)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扩大项目投资规模。把扩大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推项目、拓融资和扩大招商引资三举措不动摇。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同比增长28%以上。重点加快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安紫高速公路、格凸河镇至格凸河景区旅游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深入研究上级资金投向和重点项目规划,建立项目争取奖惩机制,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投资盘子。对已明确投向的项目优先解决前期工作经费,落实项目用地。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大旅游、大扶贫和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6亿元以上,切实提高招商签约项目履约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努力做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争取省级债券额度,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完善县级领导重大项目包保服务考评制度,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全力以赴抓工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工业发展滞后,工业企业财税贡献增长缓慢一直以来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只有补齐这一短板,才能更好的促进发展。2016年,要继续按照县委提出的“以石为主、与时俱进、多元并举、统筹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全力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小微石材园建设,持续壮大工业经济。确保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用好PPP融资模式,推进园区投资公司实体化运作,增强园区发展造血功能,确保新增规模企业5户以上。全力促成一批项目落地开工,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标准厂、园区路网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为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加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用足用活“3个15万元”等资金扶持政策,着力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1万户以上,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2亿元以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引进生态环保型和产品加工型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个改企”工作,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5户以上。
(四)全力以赴抓农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定不移走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路子,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4个省级示范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带动各乡镇结合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实现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达68亿元以上,非粮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2%以上。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新型经营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乡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达70%以上。种植烤烟2.9万亩以上,新建茶园6000亩以上,发展中药材种植2万亩以上,建设1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养殖户200户以上。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推进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全面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
(五)全力以赴打造旅游升级版,推动三产蓬勃发展。以格凸河旅游景区为核心,推动穿洞景区、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攀岩文化和自然生态禀赋等资源优势,布局自然山水、户外体验、农业观光及历史文化走廊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文体农旅融合发展,不断向全域旅游目标迈进。重点加快小穿洞景区、攀岩基地、帐篷老秘网、中洞等旅游项目开发。完成亚鲁王等星级老秘网和一批特色客栈建设,力争今年旅游接待标准床位达500张以上,过夜游客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比重达8‰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9.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加快旅游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旅**业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创新宣传营销模式,继续办好格凸国际攀岩节、全球精英丛林穿越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多渠道开拓旅游市场,不断提高紫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8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23.78%以上。积极引进绿色生态、休闲养生等高端度假产品落地建设,以旅游产业带动壮大批零住餐业,发展农特产品批发、商贸物流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贡献率,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6%以上。
(六)全力以赴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全域紫云、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要求,高起点做好城镇规划,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化、城镇人本化、农民市民化、乡村美丽化。进一步发挥好城投公司的投融资主体作用,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破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切实加快县城新城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完成科学路开发建设和万旦仓棚户区改造,继续完善紫云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公租房、住房租赁市场与商品房的高度融合,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进行销售,消化库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坚定不移地走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继续抓好格凸河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实现猫营小城镇及猫营工业园区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七)全力以赴夯实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提升通达通畅能力。积极协助做好安紫高速、紫望高速、贵兴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县乡道路改造,完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309省道改国道工程,实施一批通组硬化路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加快推进以水利工程项目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库区移民工作;加快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实施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继续实施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为契机,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变电工程、配电网项目建设,确保城乡正常供电和安全用电。大力实施光网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大通信和广电网络建设力度,努力实现3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4G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八)全力以赴保护自然环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沿线、县城周边和石漠化严重的乡镇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全民绿化行动,完成退耕还林20万亩,新增造林47.7万亩,治理岩溶面积22.54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96%以上。加快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二期、猫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格凸河镇污水处理厂管网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城乡垃圾生活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完善水库移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强化饮用水资源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内。认真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工作,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九)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建设平安和谐新紫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十五年教育工程,抓好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继续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文化活动阵地、体育健身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工程。加快新城区体育场等一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046人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强化社会保障,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妥善安排好城乡低保户、五保供养人员、困难群体、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82套;继续推动城镇保障房向乡镇延伸,扶贫生态移民房重点向城镇布局,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向中心村靠拢,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深入推进“平安紫云”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调解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抓好“天网工程”建设,大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同志们,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号角已经吹响,发展的机遇时不我待,发展的使命催人奋进,2016年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