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伟强
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务求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务求在特色上更加凸显、务求在重点上更加突出、务求在运作上更加有效、务求在领导上更加有力的“五个更加”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期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构筑农业生产新平台。一要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奖励、补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冬春水利和水毁工程集中整治的积极性,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建后管理。二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心组织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建设项目,加快改造好基本烟田17.4万亩和中低产田5万亩;建设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2.2万亩和万亩标准农田;实施好63个省级立项土地整理项目12.1万亩。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把秸秆还田,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今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50万亩。三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海峡西岸三明气象中心及“预警到乡、预案到村”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进各地防汛抗旱体系建设,实现各监控系统信息共享,全面提升防汛抗旱预警预报能力。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抓紧落实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实施植保工程为重点,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加快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防火林带建设和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四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水稻、蔬菜、果茶、花卉、食用菌、药用植物等农林良种选育,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农业产业调整优化提供品种支持和技术支撑。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涉农企业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具有特色和优势产业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完善和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以巩固和发展省级商品粮基地县为重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超级稻示范片、丰产片,着力推广关键增产技术和高产优质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47万亩、产量128万吨任务。二要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林竹、烟叶、果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肉牛肉羊、莲子、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开展现代农业高产高效项目竞赛活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市、区)培育1—2个特色强项,全市优先发展39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三要突出发展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全年争创国家级农业品牌企业1-2个,争创省级农业品牌企业3-5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新增省级品牌农业金奖企业2-3家,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5个。四要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巩固提高建宁、泰宁、明溪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3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国家级生态村。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1万口、20个沼气综合利用示范片。五要加快发展外向农业。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明台两地农林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和以茶叶、黄花菜为主的台湾良种推广示范基地的发展,支持农林产销班试点和高优农林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创办一批外向型农业实体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三、巩固强农惠农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一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标准。二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根据国家、省上政策导向,策划生成一批农村沼气建设、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建设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省盘子,使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上的扶持范围。同时,要加大农林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办好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和农业专场招商会,用好“6.18”、“9.8”和花博会、茶博会等招商平台,吸引更多区外客商来明开发农业产业,带动我市农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强龙带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引进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制定政策帮扶措施,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一批上规模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集中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各种形式组建农发担保公司,解决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四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提高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协作引导劳动力有序流转,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建立起一支15万人的农民工技术队伍。五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继续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对我市20户以下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边远偏僻的自然村要年度实施整体搬迁,大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扶贫助学”、“希望工程”、“幸福工程”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济困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工作新机制。一要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132”计划。多渠道增加对“132”计划试点镇、示范村、推进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挂钩帮扶“132计划”示范村、推进村的制度,开展部门(部队)、规模以上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与示范村、推进村结对帮扶活动。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创绿色家园行动”、“美德在农家活动”为抓手,以国道、溪河流域沿线村庄及高速公路互通口村庄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二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继续开展城乡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和支教活动,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实行免除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低保家庭寄宿学生提高补助标准,平等对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要继续加大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力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进一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贡献奖励制度。继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继续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村级文化中心户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搞好农民休闲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三要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农村“六大员”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协助村党组织、村委会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成为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严把入口关、素质关、管理关、服务关、奖惩关,加快建设一支更有朝气、更加懂行、更具活力、更优服务的“六大员”队伍,为建立健全运转有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添农村发展新活力。一要稳定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搭建县级统一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二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流转等林改配套改革,积极引导村集体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解决好林改的关键性后续问题,进一步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三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四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拓展支农贷款投放领域,开办打工创业贷款、农村经纪人贷款、“双带”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沼气池建设贷款业务;积极探索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的有效办法,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提高补贴和赔付标准;积极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稳步推进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五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用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建和谐的能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农村党员队伍、群团组织、“六大员”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老年协会、农民等“八个方面”作用,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广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做法,深入开展“双带双创”活动,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为市委农办主任)
(责任编辑:黄茂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