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四年来的主要工作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银川实现发展理念重大转变、发展内涵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四年,是经受各种困难和挑战,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取得改革发展新成就的四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2258”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市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200亿元至1500亿元四个台阶,预计年底达到1580亿元,是2012年的1.4倍(下同),年均增长9%,占全区半壁江山;规上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年均增长10.1%,工业增加值跃居西北省会第二;固定资产投资1695亿元,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亿元,增长1.66倍,年均增长13.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52元和12096元,年均增长8.8%和9.7%;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9:51.3:44.8,三产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
四年来,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银川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明显跃升。主动承担为国家和自治区向西开放闯新路、做贡献的重要任务;国务院批复《银川城市总体规划》,“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得到强化,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居住在银川、创业在银川等七大品牌进一步凸显。承担着行政审批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十多项重要改革的试点任务,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之一。举办承办的中阿博览会、WCA世界电竞大赛、TMF全球智慧城市峰会和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成为四大世界级盛会品牌。银川从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小省会,跃升为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国家能源和优势农产品的“大后方”跃升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
四年来,我们认识和引领新常态,优化布局,调转结合,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不断强化对新常态下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规律性认识,适时调整出台工业19条、房地产16条等150余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调控工具,对冲经济下行,实现了从资源型向多元型经济的转变,从土地财政向新经济财政的转变,从传统旧动能向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动能转变,经济呈现出较强“抗压性”。一是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应对经济下行。在区域布局上,强化“全域银川”理念,推进永贺灵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开辟滨河新区功能区,城市由“阅海时代”向“黄河时代”跨越,由单核突进向双核驱动转变,城市规划面积扩展到2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了34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稳一、优二、提三、育新”,规上工业中“两化融合”企业占66.5%,优势主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大数据、电子竞技等新产业新业态率先布局、蓬勃发展。在园区布局上,新建综合保税区、通航产业园和临港经济区,iBi和TMT育成中心融合发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大园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0%,成为引领全区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建成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3个,省部级共建实验室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发展高新企业51家,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5%,为经济转型“加钢淬火”。铸件3D打印、羊绒分梳、煤基烯烃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现代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8%。以舍弗勒轴承、小巨人机床、巨能机器人、银川大河数控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据国际高端市场,智能制造水平居西北第二;以天通、佳晶蓝宝石和隆基硅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单打冠军;以伊品、泰瑞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中银、恒天如意为代表的现代纺织崛起,带动轻工业上调6.5个百分点。三是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转型。加强与中兴通讯合作,建成大数据中心一期,引进“好大夫”“微医”等大数据企业13家。荣获“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军用户奖”。WCA电竞大赛成为世界最大的第三方电竞平台;建成银川通航机场暨通航产业园;培育“双创”基地(空间)100个,共享装备进入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四众拾柴添薪助力。新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带动税收增长12.8%,高于传统产业7.5个百分点。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转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大阅城、新华联、万达广场、国际会议中心、润恒城、公铁物流中心等一批“双十工程”和物流园区建成运营,现代物流总额达到2660亿元。以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iBi育成中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实施中阿文化园、军博园、三沙源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旅游收入达到110亿元,入选十大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会展业荣获国家“金海豚”大奖。五是大力发展“三精”农业带动转型。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7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灵武长红枣等一批名优特农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六是优化投资结构引领转型。持续开展“准备之冬、建设之春、发展之夏、收获之秋”活动,实施项目4306个,三产投资占比达到60.8%,提高9.7个百分点。创新投融资模式,运用共享思维聚合资源、资本,打造智慧城市、恒天如意纺织产业等一批标杆。
四年来,我们着力打造“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名片,推动“美丽银川”向“美好银川”转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三座黄河大桥,打通新建扩建主干道路13条200公里,改造小街巷55条15公里,“八横十八纵”路网构建起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5.4个百分点。获批第二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拆迁1661万平方米,新建安置区30个570万平方米,20万人乔迁新居。实施既有节能改造830万平方米。新建15个小城镇、49个中心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配套七到位。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举,“数字城管”“以克论净”等新模式推广应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在永宁县召开。坚持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并举,实施110国道、滨河新区等大整治大绿化工程,新建续建徕龙、唐徕等市民休闲公园39个、小微公园60个,绿博园建成投用,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绿博会。治理沙化和荒漠化土地180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99%、41.03%和16.57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实施西部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艾依河、宝湖等扩整和岸线景观提升工程,新增水域1.4万亩,湖泊湿地面积占建成区的十分之一。实施“蓝天工程”,拆除燃煤小锅炉548台,淘汰黄标(老旧)车4.3万辆,启动华电灵武电厂“东热西送”工程。“塞上湖城”“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开展“书香银川、银川书香”等活动,评选“最美银川人”571名。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
四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打破体制坚冰,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一是供给侧改出新“蓝海”。去产能,淘汰钢铁加工、金属冶炼等落后产能158.16万吨;去库存,制定并落实货币化安置、农民工及乡村教师购房等政策,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降成本,累计减少企业用电、税收等成本16亿元;补短板,银西高铁动工兴建,包银高铁获批实施,百姓期盼多年的高铁梦即将变为现实;青银高速、乌玛高速改扩建完工,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二是“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办成事、一个平台全监管,一个号码优服务”审批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提升86%;新增市场主体13.29万户,年均增长27%,民间投资增速居全国前列。三是金融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开展“四个清理”,盘活国有资产302亿元;搭建金融控股、西部担保等金融创新体系,设立产业基金21支,组建通联资本、新兴产业资本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12家,吸引撬动社会资本600亿元助力产业转型升级;36家企业在
“新三板”挂牌;金融占服务业比重由17%提升到28%。四是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142万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双增双减”“双富”工程,102个空壳村全部脱壳。五是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深化。“先住院后付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全国推广。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教育改革实现投资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进入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试验区。社会保障经办实现“五险合一”。
四年来,我们搭建平台,连接通道,对外开放迈出扎实步伐。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三位一体”开放核心区。滨河新区累计投资32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150个,“四城”建设强力推进。综合保税区获批肉类(水果、种苗)进境口岸,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三园一轴”及宁夏国际会堂等成为对外开放新地标,28家总部企业、419家金融企业入驻。巩固深化中阿博览会成果,推动中沙产业园进入国家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打通陆路、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实现货物出口交货值87.92亿元。建成河东机场三期,开通11条国际航线、70条国内航线,年吞吐旅客突破630万人次;与丝路沿线10个关区实现通关一体化,开通“中阿号”等国际货运班列;电子口岸、丝路通中阿B2C电商平台上线运行,在约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引进500强企业24家,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39.3亿元,年均增长13.7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5%。
四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公共财政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兑现为民承诺实事47件。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城镇年均新增就业6.1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0万人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惠及7.47万人。首推大病医保上不封顶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居西部省会首位;建设各类保障房240万平方米,圆了7万多低收入群体安居梦。投资34.5亿元,建成半子沟等移民安置区26个,精准扶贫减少深度贫困人口7.24万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3%以上,闽宁协作模式全国推广。投入100亿元建成中小学、幼儿园200余所,率先在全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实施国际医疗城、口腔医院等一批健康医疗项目,卡瓦心脏中心、韩国JK美容整形等国际高端医疗服务资源落户银川。建成韩美林艺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和华夏河图艺术家村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镇村(居)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文化馆年会等重大节会。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交通、文化和体育等7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进入全国38个主要城市前十,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荣获“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市”。依法妥善处置“1·05”公交纵火案。精准防控贺兰山“8·21”特大洪灾,实现零伤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起数下降41%。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成为另一张靓丽名片。人才、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防震减灾、气象、档案、史志、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四年来,我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深入推进职能和作风转变,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区市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2327件。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2部、政府规章9部,每年依法公开信息8万余条。荣获“中国政府创新优秀实践奖”“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金融工作局、人才工作局和大数据管理服务局。编制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精简行政职权65.4%,行政职权在西北省会中最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区市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审计、环保督查和自治区巡视问题整改率达到98%。制定行政问责制度13项,创新开展“电视问政、电视施政”,剑指“四风”及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先后问责224个单位2300余人。“三公”经费大幅压减,公车改革走在西部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从发展实践看,我们经受住了转型升级初期最严峻的考验,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看,银川在国家大格局中的位置发生了积极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移;从老百姓的收获看,我们不断补齐社会民生短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四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四年的体会与经验弥足珍贵,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牢牢汲取,不断发扬光大。
一是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这个经济工作大逻辑,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市情,认真落实“双调双转”和“2258”工作思路和任务,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一步接轨产业前沿、零度承接产业高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始终立足银川欠发达的实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用好国家赋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中阿博览会金字招牌,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是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工作方法。我们直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难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去研究解决和落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通过开辟滨河新区功能区、创新智慧城市模式等,破解了发展空间不足、发展新动能不足和城市病等瓶颈,在解决问题中突破,在突破中实现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以为民谋福祉为中心,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我们坚持把维护和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以干部的工作高度提升银川的发展高度,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办好棚户区改造、道路畅通等为民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市上下凝聚起了共同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五是必须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深刻认识到银川事业是历届班子工作的传承、延续和发展,既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也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干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只要以敢为人先的胆略和运筹得当的智慧,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这些经验是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的,也是市十四次党代会要求我们传承和坚持的,经验十分宝贵,成绩鼓舞人心,是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坚强领导以及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银中央和自治区各单位,向驻银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和支持银川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在银川发展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发展不足、规模较小、质量不高是我们最大的实际,尤其是与西部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亟待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赶超。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转升步子不大,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刚刚起步,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发展瓶颈需持续破解。三是投资强度放缓、驱动能力减弱,缺乏一批支撑力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增收压力依然较大,受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居民持续增收困难加大,非税收入占比较高,刚性支出不断扩大,收支矛盾加剧。五是开放水平还不高,平台、通道和辐射源(点)建设还处在培育阶段,与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不相匹配。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定的松懈情绪、不善作为等现象,责任担当和依法履职能力迫需改进。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本届政府任期内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时期。宏伟的事业需要精准的定位和方向指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临宁夏·银川视察指导,对行政审批改革、智慧城市、闽宁扶贫协作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载入史册的“银川会议”,给我们鼓劲加压、把脉导航,作出了“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为银川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自治区要求银川继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践行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实现新跨越,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强化首府使命和责任担当,遵循“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质朴真理,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主动作为、创新实干,勇当“四个宁夏”建设排头兵。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各项工作,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各项部署及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两宜两化”和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四个宁夏”和伟大中国梦的银川篇章。
各位代表,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方能紧跟时代潮流。当前,银川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最集中的阶段,处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最紧要的当口,改革发展不进则退。纵观国际风云变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在叠加释放发展新机遇、新空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产业要向三维智能科技型转化,企业公司组织要向平台化方向演进,这种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我国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但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正在孕育着拥抱新经济体系的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先行先试政策正逐步呈现溢出效应,为我老秘网市创新发展、转型追赶带来巨大的势能。立足当下看银川,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正在催生新的发展力量。新时代,新机遇,新期待。今后五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把银川开放内涵式发展推向新阶段,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
——“经济繁荣”,就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新经济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位次在全国省会中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
——“民族团结”,就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得到深化,各民族更加和睦相处、融合共生。用团结推动发展,用发展促进团结,民族事务法制化水平显著提升,民族团结的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
——“环境优美”,就是舒朗、大气、清爽的城市风格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现代化城市功能和品质更加完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工业自备井全部关停,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品牌更加靓丽,实现“六城联创”目标。
——“人民富裕”,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逐步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和8.5%;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率先在自治区和西北省会城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建平台、聚人才、强投入,建设“创新型银川”。主动融入全球科技革命浪潮,统筹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优化完善创新体系,挖掘用好“3+1”动力,完善平台搭建、奖励补助、成果转化应用等全链条扶持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紧密衔接,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搭建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系列平台,抓好中阿科技园建设,支持清华、浙大等知名院校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联盟,力争建设2家以上国家级研发平台,新认定10家以上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坚定不移走银川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力争在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现代纺织和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世界前沿的核心技术。加快建设人才特区,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专家学者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争取建设博士后研究站、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完善对科研人员的股权、期权及分配激励机制,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名利双收”,让世界级人才拿到世界级待遇。努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着力构建集研发、孵化、融资、服务和园区承接、知识产权保护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调结构、强动能、促转型,打造银川经济升级版。主动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高端服务业为主体、新型工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市场经营全链条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建立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柔性制造单元,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共享铸钢、巨能机器人等50家示范企业依靠互联网汇聚全球智慧,形成新的产业动能。大力实施“千百亿”工程。继续做大能源化工、现代纺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煤化工、化纤、纺织、制衣和时尚品牌关联技术互通互融;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着力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反梯度”发展战略。对标国际产业前沿、瞄准产业高端,促进通航、电商、电竞、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产业加速布局发展,催生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推动现代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物流、全域旅游、健康养老、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抓好“三精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1+2+4”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占比达到90%以上;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适度规模经营和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均达到70%以上。创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三)搭云桥、建云链、释云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通过“+互联网”为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插上互联网翅膀。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智慧银川大数据二期、智慧城市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再吸引一批新业态落户银川;搭建国家级云平台、数据库,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计算、数据服务等新型产业模式,衍生一批智慧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应用链、创新链、发展链,打造西北信息经济发展高地。持续推进信息惠民。着眼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社会服务精细化、市民生活便捷化,拓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领域,收集开放涵盖信用、科技、环境、安监、气象等300多项数据,再研究开发一批智能化应用项目,力争在社会服务领域全覆盖、有提高。
(四)抓统筹、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建设“银川都市区”。主动担当西北重要中心城市责任,统筹推进区域空间布局、城市功能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全域空间一体化。认真落实银川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多规合一),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套体系管全域。加快推进永宁、贺兰撤县设市(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灵武与宁东、滨河新区、综保区、临港经济区融合互动,申创国家级新区。按照舒朗、大气、清爽的城市风格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支持兴庆区开展城市空间修复,打造特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增加公共绿地。支持金凤区优化行政服务空间布局,建设阅海经济区,打造总部经济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支持西夏区实施“西夏突破”,实现由工业主导型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转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镇、街(村)、院(点)。推进全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适度超前和适度举债原则,争取国家批复建设地铁1号和2号线,力争建成旅游环线轻轨、银川至宁东轻轨和银新铁路有轨电车、永贺线城市轨道交通、银川至巴彦浩特快速铁路、银西高铁、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大团结广场客运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列入全国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城市。推进全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就业创业人口向功能区集中的基本原则,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服务短板,全面消除城中村、城市棚户区,农村人均公共服务配套占有率达到西北最高,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五。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抓好空间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坚持市场主体,强化项目组合,使系列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产业的聚集地、创客发展的承载地、宜居宜游的乐园。推进全域生态建设一体化。实施大绿化、城市景观提升、湖泊水系连通和城市防洪工程,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好城市稻田,打造黄河两岸绿色化、湖泊湿地景观化、贺兰山东麓田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