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开会那点事儿:少些再少些 短些再短些

[复制链接]
txxktb 发表于 2017-1-12 16: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正逢岁末年初,笔者在我老秘网区一个比较偏远的乡村采访。正午刚过,乡干部就急着往县城赶,原来下午要参加两场会议。乡长大致算了算,现在一年下来,少说得往县市和银川赶200多场会。
# K s; _8 |% m; \- ^ 9 k# n) c1 v8 x, V! s
乡长告诉笔者,要说现在的会议,比起过去确实是少了,而且很多会的时间也短了。只是,对于他们这些乡镇干部来说,即便上面开的是短会,可去参加一次,至少也得半天时间。这位乡长感慨道,就因为会还是太多,自己也知道走村入户、深入基层农户的重要,可往往也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
9 p6 l3 l3 l: _3 N Z+ I , B/ _! [8 ^; {! f
我们常说,乡村干部是最接近老百姓的、也应当最贴近老百姓,因为他们是落实诸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就拿脱贫攻坚来说,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帮助建档立卡户做规划、年底算账,哪一项都离不开一趟趟走村入户,否则就可能摸不准情况,抓不住群众的心思,如果因此眼看政策好,落实起来效果却未达预期,岂不遗憾?当然,这绝不是说基层干部就不需要到上面开会了。在农村,不时听村干部提起,村里年轻人少了,开会叫不来人,很多事情因此被耽搁,也很着急。可见,会不开也是不行的。
5 z8 X3 y% G* G% z. H " n4 S$ X# a% z! T
开会很有必要,特别是岁末年初,到了考核总结的时候,来年的工作也要着手安排部署、提前动员。即便不是年末这样的特殊时段,日常工作中,开会很多时候是能够传达精神、统一思想,或者了解情况、倾听意见,或者发现矛盾、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等等的重要方法。因此,开会是必要的,也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明白的是,一直以来被大家所反感的并不是开会本身,中央一直强调的“改会风”,也不是单纯减少会议数量之意,而是要下决心治一治“文山会海”的痼疾、改一改“又臭又长”的老调。
/ ~3 b! s' F# `( d & u: {0 T) E# {" G
所谓“文山会海”,往往有以下特点:时间长,而且长在套话、空话上,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空无一物,不需要讲的讲很多,需要讲的却讲不到位;内容虚,讲不到实际问题上,又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结果只能是——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总之,开会似乎只是为了开会。
/ E; Y- T; H/ I * {* o( Q' E1 L' M( @% x
明摆着,时间就那么多,会多了,尤其那些可开可不开的会、套话空话连篇的会多了,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工作,或者认认真真抓落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的,“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谁来落实?”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干部,一年有效的工作时间里,大半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那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和问需于民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受到挤压。因此,那些徒劳无功的会,不仅耽误时间、浪费资源、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损害形象。试想,群众来找干部,得到的答复动辄就是开会去了,群众会是什么感觉?
, r3 f$ t% y" L& _! y2 b+ t. P ) |3 U* J2 k, d: a
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不是仅凭开会就能开出来的。说到底,一些人还是得摈弃“开会才算重视,发文才算落实”的思维惯性和工作定势,尽量少开会,多开高效会、合并会、电话(电视)会。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7-1-13 1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提供写短文开短会很有必要,以下是综合秘书工作上大家发表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欢迎交流讨论:


      作为省直单位专业加班狗,鄙人只能以泪洗面,一年365天,正式的会议通知就已经超过365个,领导天天开会,我天天报名......其他单位也差不多。年头到年尾总是以会议的方式开始或结束......让人觉得不开会就是不够重视,开了才是贯彻落实,最后督查督办到经验交流会才算完事。虽说开会是治国的一种方式,但总感觉弊端不少,真正落实到实处除了上报的报告写的,可能更直观的还是基层老百姓的感受(更为重要)上面天天加班加点忙得团团转,基层忙得团团转,很多时候实地的老百姓看热闹的感觉多。不免有一种开会落实像表演一样乏味!有的会可不可以几年来一次?可不可以多让领导在基层调研考察的时间多一点,少奔波于各个会场?


      文山会海本身就是指会议和文件过多了,肯定是超了某个“度”,比如说到了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的应付,比如说把会议当工作,把文件当政绩,等等。但是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凡是必要的一点也不能少,改革攻坚中急需统一思想、协调步骤,上传下达中需要反映问题、及时沟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揽全局,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全面深化改革“蹄急步稳”,必要的会议和文件的增加是必然的。因此,判断是不是文山会海说到底不是说数量怎样,而是说会议和文件的质量质量怎样、解决问题和贯彻落实的效果怎样。


       希望上级在会议或文件中明确对各级的要求,内容明确了,不仅有利于贯彻执行,更能有效避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最重要的是不会造成对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的曲解、变通、延伸,最大限度的减轻基层负担。当然者需要上级机关的同志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基层的情况。


      我单位经常要参加电视电话会议,参会人员动不动就非值班执勤人员,结果一大帮人坐在那里听,大部分都在神游,真正认真听的没几个,反正会后还会把讲话材料发下来。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只看开会材料,半个钟搞定,结果坐在会场至少要2个钟。希望哪天能减少陪会人员。


      会议要直奔主题,少说套话,多讲干货。最好能有视频会议,各部门联通,这样减少时间的同时方便参会的人。议题酝酿不成熟不上会,决议未落实不再开会;小范围动议,多会议集中开;少人参会,说短话,求实效。


      年底各种总结报告,上面十几个人上百个人,每人都觉得自己的活急,下面只有两三个人,每天八点回家算早的,一年到头,工作不突出,腰已受不住。明日要到期了,头顶还有四个文要交,一个基层笨兵的生活写照。为什么有文山会海呢,主要还是把它作为了抓落实的形式之一,上级来检查工作,总要看你开会传达了没有、发文了没有。


      对文山会海不能一杆子打死,而是应该以是否有利于推动工作为标准。如果是真正协调工作、解决问题的会议、文件,再多也不怕多。反之,如果是流于形式,应付式的会议、文件,一件都嫌多。 作为我们基层文字工作者,即便辛苦,也不怕多写推动问题解决的会议材料、各类报告。文山是事务繁忙表现,会海是协调督促落实,文有文的好处,会有会的好处,不要只注重数量,关键是质量和效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9粉丝

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