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在中共湛江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 刘 小 华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湛江市“十二五”工作,审议《中共湛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究部署“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动员全市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十二五”时期推动“五年崛起”取得显著成绩,为湛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湛江市豪情满怀创大业、攻坚克难推崛起、取得不平凡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湛江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咬定“五年崛起看湛江”的目标不动摇,以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头等大事,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龙头产业项目推迟建设、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等突出困难,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突出打好工业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三场大会战”,坚决守住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两条底线,强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湛江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极大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奋力开创大工业时代,聚力推动一批骨干项目建设投产,全市共安排工业重点项目86个,累计完成投资726亿元,项目安排数量和完成投资量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宝钢湛江钢铁基地1号高炉建成投产,晨鸣、冠豪纸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大唐雷州电力、京信东海岛电力、鹏尊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科炼化项目具备全面开工条件。我们着力培育产业增长极,东海岛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奋勇高新区成功实现转型发展,湛江产业园2013年度全省考核总分第一,廉江产业园连续五年获评省优秀园区,各县(市、区)产业园建设都有长足进步,预计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我们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南方海谷”核心区启动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取得新成绩。我们扎实建设现代农业强市,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4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比2010年增长24.5%;全市绿色食品和农业品牌数连续四年稳居全省之首。我们进一步加快以滨海旅游、金融商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并扎实推进基础建设,湖光岩、特呈岛、金沙湾、吉兆湾等景区创A升级取得可喜成绩,金融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预计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002亿元,是2010年的1.7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1681亿元,是2010年的2倍。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5个县(市)有4个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4个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6%,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预计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450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33000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0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00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 “十二五”是湛江市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2.7%;深湛高铁茂湛段、海湾大桥连接线二期工程、东海岛疏港大道、南三大桥、湖光快线、雷湖公路等重大项目建成,东海岛铁路、云湛高速公路湛江先行段等项目加快建设; 续建和新建高速公路121公里,改造省道和县乡道1288公里,完成农村硬底化道路建设4884公里;湛江港成为我省第三个、环北部湾首个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大港;湛江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万人次,迁建选址获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我们大力实施城市扩容提质,聚力建设海东新区,在建拟建项目96个,总投资517.52亿元,湛江奥体中心、海东快线、海东体育公园等项目建成使用,市区“一湾两岸”成为湛江靓丽的城市名片;强力推进建成区强芯提质和精细化管理,积极践行建设“脚印城市、循环城市、海绵城市”理念,全面实施“大街大道白改黑、小街小巷旧变新”工程,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各项工作,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有望获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特别是经过三年艰苦的创卫冲刺和去年铁腕整治市区交通秩序,我们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湛江市区进入多年来最干净、最有序、最舒适的时期。廉江、吴川、雷州、徐闻、遂溪5个县城规划建设管理也上了新的水平。我们坚决守住蓝天白云底线,海湾清障、市区河渠整治成效明显,鹤地水库水质达到近五年来最好水平;完成赤坎水库整治,新建市区最大的瑞云湖公园;实施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计划,建成生态文明区城4个、生态文明镇20个、生态文明村2074条;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和近海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稳居广东前三位、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十二五”是湛江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湛江人精神,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人文素质得到新的提升。我们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如期兑现民生实事,全市每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均超过70%;每年十项民心工程、十件民生实事逐一落实;全面打响告别茅草房大会战,雷州半岛18264户茅草房住户陆续搬入新房,实现居住方式的历史性革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235套,建成12826套;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医保“湛江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10年增加近16万人,增幅达30%;企业退休职工月均养老金待遇比2010年增加958元,增幅达85%;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和260元;建立了80岁以上老人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我们扎实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使250个贫困村32287户贫困户163807人实现了脱贫。我们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和社会管理创新,持续开展铁腕清枪行动,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深入开展“5+2”系列专项整治,主动抓好信访维稳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连续五年实现重大民俗活动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为“零”,连续六年未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成功化解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18.6亿元历史债务,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创造并践行“人”“躲”“防”三字经,全面提升防灾应急能力,连续四年应对9场台风实现人员零死亡、交通零事故、治安零案件、卫生零疫情的“四零”目标,今年又成功防御抗击强台风“彩虹”,实现了特大灾难无群死群伤、特大灾后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完成教育强市创建工作,湛江教育基地建设全面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即将竣工,“好人好报”活动入选“粤治”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年度优秀案例,在全国首创“阳光厨房”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顺利完成,雷剧、吴川南派粤剧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绩,蝉联四次并即将荣获第五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特别是成功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第七届省残运会,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科技、科协、法制、审计、物价、统计、粮食、对台、人防、海防打私、残联、侨联、文联、社科、党史研究、市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经济协作、驻外机构及老区建设、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十二五”是湛江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稳步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累计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68项,压缩幅度达47.8%;调整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292项;强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170多户,增长27.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各类企业发展活力,湛江港集团和市交投、基投、旅投、水投等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骨干企业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家中小企业成功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在全省率先探索县镇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全市10间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全市4636个事业单位完成分类改革,完成率达82.5%;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5万异地务工人员通过积分制落户湛江。我们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成为全省首批、粤西首个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铺开,湛江开发区人民法院基层一审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预计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6.9亿美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建成国家级食品农业产品安全出口示范区,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和中国水产博览会、东盟华商交流会、湛江海洋周及系列经贸推介活动,并争取湛江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永久会址;东海岛和湛江港宝满港区被纳入国家开放口岸,徐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与青岛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北海市签订《湛江—北海粤桂特别经济合作区框架协议》,与驻湛高校、科研机构、农垦等中央和省驻湛单位建立更加紧密协作关系。 “十二五”是湛江市党的建设显著加强、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湛江得到有效落实。我们重视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创设并办好“湛江大讲坛·领导干部论坛”,发挥各级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首创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我们坚持“树理想、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用功臣”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严格落实市管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开展机关作风整治,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我们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在2011年顺利完成市县镇村四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去年又比省规定时间提前四个半月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失联党员归队工程”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彻底解决了68个社区还没有自主办公用房问题;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1900名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获得大专学历;大幅提高全市1296个贫困村村干部和全市2万多名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积极性。我们积极支持人大依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民主监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政议政,积极支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注重处理好军地、校地、垦地、企地等方面关系,在全市上下形成和衷共济、团结进取的良好局面。我们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创新县(市、区)委书记向市委述职述廉机制,全面开展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活动;加大反腐倡廉和作风整治力度,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084件,结案281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749人,其中处级干部83人,科级干部493人,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创业环境。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接力开拓、接续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实干的结果,是中央和省驻湛单位、驻湛部队及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鼎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过去五年来为湛江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胸怀理想,才能点燃激情、主动作为。正是因为我们咬定“五年崛起看湛江”这一奋斗目标,确定建设更具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的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和代表广东实力、广东形象的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发展愿景,抱着让湛江人民更自信更自豪更幸福这一理想信念,才始终做到了自加压力、奋发图强,豪情满怀创大业,信心百倍谋崛起。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科学谋划、找准出路。正是因为我们准确把握“人口大市、经济小市”这一市情阶段性特点,把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发展理念,布局“三大增长极”,铺开“三场大会战”,构建“三大产业航母”和“五大产业聚群”,才走出了一条既贯彻上级要求,又符合湛江现阶段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只有善抓关键,才能破局突围、实现崛起。正是因为我们强化项目意识,致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凝神聚气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奋力开创大工业时代,湛江发展才有了十分喜人的态势。只有苦干实干,才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正是因为我们坚持用结果说话,知难而进、狠抓落实,抢抓机遇、快字当先,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夺取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和创卫、海湾清障、交通整治、清枪维稳、茅草房改造等系列“战役”的重大胜利。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众志成城、干成事业。正是因为我们市四套领导班子一条心、全市上下一条心、党政军民一条心、驻湛单位与地方一条心,凝聚强大合力,才不断开创湛江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创造了连续5年成功防御抗击10场台风的骄人记录。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转变风气、提供保证。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不廉洁,才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湛江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经济“蛋糕”仍然太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园区层次低;先进制造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现代立体快速交通体系亟待完善;县域经济弱小、发展不平衡;改善民生压力较大,法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与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少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存在,减少不廉洁存量、遏制不廉洁增量、重构良好政治生态仍任重道远,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新机遇新挑战,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任务、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胡春华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粤东西北地区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继续扭住“三大抓手”,推动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全市各地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谋划好湛江市“十三五”发展,千方百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未来五年,是湛江加快发展的机遇叠加期。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有利于我国发展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没有改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和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湛江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海洋大市和驻军大市,将迎来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从省内看,随着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湛江实现全面振兴崛起创造了极好条件。特别是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支持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和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建设,为湛江加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从湛江自身看,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增创了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优化了发展环境,“五城同创”促进湛江城市文明水平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湛江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未来五年,是湛江厚积薄发的潜力释放期。“十二五”时期,湛江市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克难突破、陆续建成,以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海东新区为主抓手的城市扩容提质拉开崭新格局,每个县(市、区)都在加速建设产业园区,这些努力必将在“十三五”时期“开花结果”、收获“红利”。更加让人振奋的是,“十三五”时期,湛江市将在“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上,实施“重点项目万亿工程”,规划建设重点项目313项,总投资10148亿元,这将是湛江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规模,其中“十三五”需要完成5000亿元,这将是湛江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5年,必将让湛江保持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未来五年,是湛江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是“十三五”时期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湛江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挑战不容小看。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提前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这是硬指标,需要我们为之奋斗;县域经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全面小康的最突出“短板”,需要我们加快补齐。面对湛江良好发展态势和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乘势而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务必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三、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同志们,“十三五”蓝图已经描绘,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机遇、永葆激情,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