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璧山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 (2016年12月26日) 吴 道 藩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切实落实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描绘未来五年璧山发展的前景图卷,倾力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面,我代表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这是一个岁月的句逗节点。以五年为“时间窗口”的换届“循环”,犹如白驹过隙。五年前的“纸面”规划,是否落到了“地面”?我们不妨略作素描,共同回忆这一追梦之旅。 5年主题演绎,诠释全新发展理念。相比走了多远,更重要的是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下寻找坐标,笃定前行方向。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绘就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了我们要去哪儿,建设“城市发展新区”成为我们大写的责任。“机遇错失一瞬间,必然掉队一阵子。”“三区一美”战略应运而生,让我们走近“城市发展新区”舞台中央。不管是“生态优先”的绿城建设,还是“文脉修复”的古城建设;不管是“逆向思维”的水城建设,还是“完善功能”的“一生之城”布局;不管是“创新+资本=新动力”的前瞻感悟,还是“布局支点,高位过坎”的进取阵形,无不在诠释着什么叫“引人入胜”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些深刻多元、环环相扣的主题演绎,是我们在“赶考”路上的不变追求。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认清自己的路向。 5年坚韧求变,绘就一幅崭新经济图景。时间的足迹,汇聚前行的力量。从“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拼争姿态,到“政府投资瘦身,社会投资扩容”的“变轨超车”,再到新常态催生新动能,“改变”已然成为当下最鲜明的注脚。在静水流深中,地区生产总值迈过400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6亿元,年均增长26.9%;规上工业产值跨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700亿元,年均增长26%……多数经济指标进入全市“一梯队”。这组颇具分量的数据,定格成看得见的经济“故事”。我们欣慰地看到,众泰汽车、得润电子等一批“强筋壮骨”项目纷至沓来,蓝黛传动、青山工业、红宇精工等一批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产业蓄势“唱主角”。我们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有效供给,环秀湖商圈、CBD、南门唐城、跨境商品直购体验城、“千年重庆”、“裸心”酒店、御湖新区落地生根,正在弥补三产短腿这一“历史欠账”。璧北蔬菜、璧南苗木、璧西水果“三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特色效益农业迸发生机活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和磨练,璧山在全市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发展的脚步从未如此铿锵有力。 5年投鞭断流,收获了太多“不可能”。在“创”与“闯”融入时代血液的今天,我们积极拥抱这个时代,把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深度渴求20年的“撤县设区”圆梦,从此“县”字退场,“区”字登台。重庆第二个国家高新区破茧成蝶,把我们推到了全市创新发展的最前台。拥有较多“话语权”的文化艺术中心、璧山中学、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老年护养中心、图书馆、规划馆、公共服务中心,或从无到有,或华丽转身,这些令人感奋的“家当”,成为时代叙事的有力注解。渝蓉高速投用、九永高速开建、成渝高铁投运、地铁一号线推进、黛山大道贯通、“三纵八横”城市路网形成,交通改变区位的鲜明印记,把“区位+环境+人才=核心竞争力”诠释得格外丰富。美国“六旗乐园”签约、金融街拔地而起,旅游和金融支柱产业呈现破题之态。璧山中学与重庆一中联盟办学,人民医院与重医一院合作办医,正在发生“润物无声”的变化。在国家话语中,国家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15张“国字号”名片成为我们的“收藏”,或许能从中掂出这五年的厚重分量。数百人次省部级领导来璧视察和上千个外地考察团驻足“点赞”,似乎是对璧山赢得尊重的深情解码。 5年搏浪情怀,标定风雨路上“走了多远”。我们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力求每一步都踩到“点”上。我们坚守“三区一美”价值取向,发展和改革交融,不疾而速,好谋而成。我们坚持“三道防线”控制负债,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6的合理区间,政府债务绿色可控。我们注重生态系统打造,关闭污染企业580余家,映照着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前行足迹。我们着力建设“秀美绿城”,建成区公共绿地完成18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植物品种丰富到2700种,绿色成为城市最醒目的“底色”。我们倾力打造“活力水城”,“一河三湖九湿地”框架展露雏形,城区水域面积占比提高到10.5%,人均水面面积达到10平方米,水城建设由“争议”变“共识”,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探索,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城市化。我们全力建设“文化古城”,凝聚千年情感的南门唐城、秀湖水街、翰林院、状元桥等23万平方米仿古建筑装扮城市厚度,文化元素的全方位植入,成为城市的特有符号。我们实施股权投资计划,引入诚信评价机制,最大限度为诚信企业“松绑”,帮助潜力企业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这些一抓到底的“先手棋”,大大激发了企业活力。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持续强化“补钙”“加油”,以“不断线”的思想教育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始终以“风清气正促发展”作为检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成果的实践标准。无论是集中实施“三年千人引才计划”,还是分步推进“撤县设区”干部调整;无论是经受机构改革的利益考验,还是接受巡视、审计、督查的深度体检,我们总是为“两只手命题”给出合理的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由点成片”的过程中,汇聚了一大批“想干、敢干、会干”的优秀力量,我们一起走过的,不止是路途的遥远,还有心灵的距离。 5年推己及人,契合老百姓民生感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不忘初心,从承诺“经济发展不欠社会协调发展的账”,到财政收入6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老百姓的涓滴幸福始终是我们的坚守。无论是各类社会保险的全覆盖,还是对“失独”家庭的千元关怀;无论是善待老人的高龄营养补贴,还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帮扶,我们总想让父老乡亲日子过得更加舒坦。从接续实施“25件民生实事”,到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再到全面小康朝着“最后一公里”推进,我们希望这座“温情城市”更有温度。我们拆除全城实体围墙,取缔全城户外广告,建设38个生态停车场,新增免费停车位2万个,建成城市公园30个、休闲广场20个、星级公厕31座,生动道出了什么是“接地气”的便民城市。我们设立镇街财力保障线,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集中建设“三级服务中心”,实现群工系统全覆盖,尽量让基层组织回归服务百姓的本质。我们把法治和安全稳定作为社会的“底座”,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音乐与城市”传递人性温暖,塑造“来了就是璧山人”城市包容性格,尽力营造人们心灵的美好家园。我们全力打造“一生之城”,完善人生10个重要节点高标准服务体系,让我们欣慰地感受到,父老乡亲对家乡的挚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情高涨。我们从中汇聚起向上的力量,也感悟到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璧山的方向。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回望过去,不只为了摘取闪亮的花朵,更是为了铭记这一激情澎湃、共同跨越的经历。我们不会忘记,是党中央方向引导、政策哺育,市委路径指向、殷切期许,让我们在前行路上自信从容、精神抖擞;是历届党委班子接续发力,历任老领导奋斗积淀,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敢懈怠、意志弥坚;是“四大班子”同频共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共同缔造,让我们在改革关头少些顾虑、多点勇气。五年来,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承压的肩膀,风雨中托举起这座城市的脊梁;73万果敢坚毅、勤奋务实、硬朗劳动的璧山儿女,汇聚光芒成就了“璧山梦”最耀眼的篇章。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参与璧山建设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璧山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开启未来五年发展新征程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程”上,一个5年可以成就什么,我们又期许一个怎样的未来?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弱,不确定性凸显,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中国正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与世界经济交融互动,“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给世界带来信心,“一带一路”引起沿线国家强烈共鸣,中国贡献着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无可替代。 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当今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次第花开,“五大发展理念”坚实步履力透纸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生水起,新常态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确立,中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判断,“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无论是“锯齿形”波动,还是“L型”延伸,在党中央高超驾驭下,中国这艘巨轮依然能够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当下重庆,慨然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把脉定向“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重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和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直辖市体制优势持续释放“利好”,璧山从中受益顺势而为。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渐次展开、深度推进,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深刻变革,璧山跻身重庆大都市中心区,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绘就“近景规划”,明确了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定位,“好风景”就在前方,让我们增强了跨越障碍的信心;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浓墨重彩部署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璧山作为全市第二个国家高新区,让我们“建成支点,再次跨越”成为可能。毫无疑问,“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 问题是时代的风向标。历史脚步走到今天,经验、理智和常识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越迈向纵深,越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我们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道“坎”,来自改革由易而难的客观进程,是在成绩面前裹足不前的心态;这道“坎”,来自创新驱动支撑的先天不足,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支点”尚未形成的现实;这道“坎”,来自发展承载力的客观限制,是土地、环境、资金的瓶颈约束;这道“坎”,来自统筹发展短板的长期积累,是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相对滞后;这道“坎”,来自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沉疴顽疾,是漠视问题、不敢担当,思维惯性、“手艺”不精,等等。显而易见,“爬坡过坎”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也是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突围之路,迈过这几道“坎”,一切属于璧山的精彩都将清晰呈现! 方向对了,再远的路途也能到达。今后五年全区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市委各项部署,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度推进“三区一美”战略,倾力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研判经济形势和璧山实际,区委提出,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各行各业走在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前列。具体指标与市委考核指标逐年“对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发展是事业接续的客观规律,未来璧山的“分量”和“质量”,就在我们的手上。时下的璧山,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全新要求,担负着全区人民的太多期盼。我们只有以智慧和勇气向上生长,以远见和坚韧向下扎根,做到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璧山新的光荣与梦想! 三、深入实施“三区一美”战略,打造璧山发展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