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赴复旦大学参加为期五天的干训班,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给老猫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求学,很容易犯一通病,样样都好像懂得,其实样样都未深入了解,样样都好像能勉强做,其实样样都做不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我们应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贯穿于学习和工作的始终。本期半月谈,老猫想与大家分享此次短训班的点滴收获。
* ~) w3 z4 O) V! d1 J; I5 y- g0 e
, a6 d9 x9 z! q2 a一、站长播报
# y# G9 M$ h3 F* X$ g
% C, a" t. C$ ?; G% W P(1)在半睡半醒间求知。某教授提出一个听课“三三制”原则,就是说听一堂课,如能记住三句话、三个原则、三个案例就足够了。他还半开玩笑地说,他从不反对学生们趴着听课,因为心理学认为人在半睡半醒间,意识处于放松状态,这时外界的刺激容易直抵心智、植入大脑,让你印象深刻,电影《盗梦空间》就是运用这个原理。老猫无从考证此话真假,但对他的“三三制”原则深表认同。听完课之后,当晚睡觉前就进行梳理回忆,看看能否记住几句话。比如,老猫将刚听完的心理学课程,归结为打油诗“偶遇小错勿急纠,每逢大事宜静思。眼里有活人低调,家中无事心常安。”每句话均有所指,别人未必看得懂,但自己却很容易记起相关授课内容。对一些案例如有机会与别人交流分享,那又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文稿评改演播室的视频课每周有两到三次,老猫估计不少朋友是边干活,边听课,不知有意或无意之中是否有几句话飘进你的心里呢?
$ t/ [; S- M8 |' h+ M0 j
+ V: I$ ?5 G; l: E X0 n(2)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五天异地培训,日均花费上千,但要说到底有啥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似乎只有那一张鲜红的结业证书,在个人素质能力上的成长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某教授谈及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他建议每一位机关干部都要开通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每人培养500人以上的粉丝队伍,关键时刻就可以集体发声,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这一招其实各地都在尝试,但效果并不尽人意。他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发动群众斗群众,不必以实名开博,而应以一名普通群众的身份出现,平时说的都是网民感兴趣的人和事,不涉及政治,只到关键时刻才偶尔发声。这样,网友才能信你之言,达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的。这事与老猫的工作相关,所以一下子就听进去了。演播室500多期的往期讲座视频或讲稿谁也无法看完,建议大家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进行学习,特别是学习与自己日常接触较多的文稿,这样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听起来更有感触。
. D, L& N2 G' b; M
I' k/ X2 O8 c& J: l3 n(3)在互学互助中精进。知识都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所以我们提倡学习要读原著、学原理、找高人。但高人如好医生、好老师一样,属于稀缺资源,不是人人有机会接受高人指点。就好像此次培训邀请的教授都是在学界有知名度的高手,他们的课的确是观点新颖、视野广阔、深入浅出、声情并茂,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一节课3小时,从未发现有学员在低头看手机。但我们付出的学费是每节课上万元,这并不是谁都能承受的。我们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 ,有意加入者在老秘网的淘宝店拍下即可,点击查看详细介绍)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以邀请嘉宾开讲为主,也鼓励学员登台分享或互动交流,等下回老猫替补上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笔记跟大家分享一二。这两周推出了6期在线视频讲座和4期文字主题交流,主要涉及纪委工作报告、会议纪要、调研报告、表态文稿、公文标题、选材审题、素材收集、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心理调适等内容。有同学建议授课要尽量扣紧当前的文稿写作任务,老猫认为很有道理,近期将尽可能安排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党建述职、政府工作报告等专题的交流,敬请关注。
您未购买
或需要登陆才能继续查看
课程信息
课程价格:30文银
以上视频录像为房立洲新著《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导读之四,点击订阅
2 ?6 W0 F5 U4 k
1 V9 a( u K) ? & q @0 g& i$ B9 d
" |- F# D0 K( N/ b
二、观点荟萃
; E3 a" Q3 `2 O
( l, w) G: t5 m x 6 t4 z/ L% g" o
" ]' C: J; h! P' z) x1. 每个文秘从业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因为需要了解的资料浩如烟海,每个文秘从业者,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看着所有材料都有用,但用的时候,一个也没有用。如何分类,如何搜集,如何处理?如何运用?可能你搜集了很多材料,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不用的时候,又找到了。让资料分类清晰明了,方便查找,方便使用,是每个文秘人员都面临的课题。我们把上级归为天,因为这不是你能够改变的。必须适应,必须服从。这就是讲政治。我们把群众归为地,也必须适应,如果处理不好,地动山摇,人也会很麻烦。中间是人,是要服务的领导。我们对天地人,分别做以解释,看这三方面,分别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摘自楚汉争霸在众秘夜思第392集的讲稿) 9 { j% B2 P* L, u
2 h* _* M, E& W, c; O9 j7 h猫评:天时地利人和,无往而不利。 ) i+ ~# P0 {$ c; H/ q7 Q
# K7 U# z6 E( d) h" O* F% X5 @
( a8 h6 U. @8 f& K! E) W3 x, w4 Z" |$ N x8 x
2. 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之前,先思考一下按这个材料发言后,效果是什么?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从自己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对自己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归纳,总结出对今后长远发展有价值的哲理性观点,形成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展示自己一年来的变化与成果,毕竟我们每个同事真正能集中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每年只有两次,让同事们认识一个新的你,是非常好的机会;三是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对别人有所启发。从别人的角度,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同事们在听你发言时候的感受,如果你讲的太专业化的东西,因为与他无关,你说了就等于白说,别人还要嫌你不善于归纳和提炼,也不能太高调,好象领导干部发言,都是别人的思想和语言,没有你自己的思想,言不由衷,别人也会反感。从领导者的角度,我想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他会从你的发言中观察你的能力与成果到达了一个什么层次,心态上是否健康,便于今后使用干部;二是他要看看自己提出来的主张有谁在贯彻落实。如果领导打出来的旗帜没有跟随者,恐怕谁也不高兴吧。(摘自东方渔笛的文章《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材料应该怎么写》)
' C0 q& @* W+ w+ T9 b5 a/ T2 y# L) T4 D8 } L' m5 y
猫评: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两种个思维方式可谓殊途同归。
3 ]' G# ~$ u/ [2 _# V( y0 \0 y
& c! ^+ M! \3 t! `0 J 5 M/ ^8 f' s! f4 }$ Q
* q' w8 C! n; V7 S3. 领导在围绕材料“批评”你、“否定”你时,只是就材料说材料,他想的谈的都只是材料本身应当怎样完美收官,和令你们的共同上级满意,并不会将此与你的能力挂钩,甚至据此判断是否提拔你或者看低你放弃你。 材料就是材料,要写要讨论要修改,自自然然就事说事就行;完全没必要将其功利化,赋予其面子、人情、关系甚至提拔晋升的重任和使命。因为,二者其实没有太大关联。(摘自张许许分享的文章《莫将写材料功利化》) ! E* u- L G% f) `/ y3 Q) Y
Q$ l1 P2 f4 A( n! X9 O
猫评:机关文稿绝大多数是一次性消耗品,以领导通过为原则就好。 . x" O, q4 \/ n& N, D! {- S; _
/ C) g8 j' r, X. y1 L: T. O, ?6 w- @
4. 办公室工作很辛苦。工作头绪多、节奏快、要求高,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起草文件材料,废寝忘食,经常彻夜无眠;协调矛盾问题,时常碰壁,倍受委屈;节假日坚守工作岗位,大年夜也不能与家人团圆。办公室工作很清苦。所有人员必须24小时待命,“白加黑”“5+2”是常事。但办公室的同志除正常工资外,没有任何额外的福利待遇。在办公室工作,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但这些付出和牺牲不是无谓的,对这些得与失,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个人的一事之失,一时之失,不是真正的失,而是更大的得。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政府工作有序运转以及干部个人的成长,换来的是XX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要通过办公室的历练、积累与沉淀,让我们的干部,包括从办公室走出去的干部,给人刮目相看的感觉,不论是政治素养、工作能力、言谈举止,都体现出高素质、高标准、严规范。让大家若干年后回首办公室的工作经历,有种“吃亏是福”的人生体验。(摘自MMAX分享的文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办公室干部》)
; {" O5 J) N( q3 [; N4 Q( {' C4 h1 c5 n+ P1 U/ ~
猫评:领导讲话要有几句说到听者心坎上的话,虽然依然苦海无边,但心里暖暖的。 y+ k }$ R3 U. j# ~
$ N/ o: I" Q$ V! S8 E; [% X
: ` D9 F6 c' |/ l
* O! x% e! U% I1 Y' o
5.曾听到身边一些初学者抱怨:我不是没有内容,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杂七杂八的,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一部分。既如此,那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比较“拙”的办法,姑且叫作“信笔涂鸦法”。举个例子,现在要写一篇单位开展某项教育活动的总结,怎么办?很简单,在本子或电脑上,将脑海里所能想到的关于教育活动前后开展的工作,比如活动前领导怎么强调的、活动前准备工作有哪些、活动是怎么组织的、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流水账式地一一列出来,精不精练、通不通顺先别考虑,直至脑海里空空的,是在列不出内容了。如果有人问,我脑海里没有东西怎么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类初学者还是返回上一句话好好做功课吧。(摘自苏志明分享的文章《领导讲话的层次标题怎么写》) 1 P* \# w7 X/ f2 t
9 l1 q: q$ H: U' ]2 e猫评:开一张写作素材清单,动笔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 u( Q$ U" W3 p0 w2 ~9 C
; \, Y: t3 K6 |0 T7 `4 u/ }! O
6.领导讲话稿每个部分、每个层次之间,如果能做到字数大体相近,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也不宜相差太多,否则会给人失衡的感觉。它体现秘书人员的谋篇布局能力、文字表达功底。某段文字多了,可以压缩例子、精简修饰词语;某段文字少了,可以增加例子、典故、修饰文字等,以达到总体平衡。当然,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任何时候,都要以内容为根本。追求形式美,归根结底是为了精准地表达领导讲话意图。(摘自李勇的文章《领导讲话稿的美感》) 5 y- V: U7 k! ~4 O# i/ @+ g5 O
( o1 L5 D" l6 _7 ]! f' r+ }) J猫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努力保持文稿的“身材匀称”吧。 % f( |7 f( ?( {5 s5 D6 l( R" j# u, H+ \
# D) Y, o1 s4 b& m& C
, m, L( `: l- [& a: z( C C
+ V9 b( k/ `; _. t" X* V3 D" k. K( z5 ^* f
% {$ C* T2 y! h9 b: M. G9 M0 C8 Q
8 X: l$ y$ e) z* H& B+ I
! P3 E7 m- m- o3 q9 {10. 针对不同方向的调研,了解不同层面的情况,这样可以使收集的情况更丰富、更立体。可以向上调研,作为省级农业部门,了解国家政策和工作部署十分重要,可以到国家有关部委了解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可以向下调研,到市县乡村,了解基层情况。可以向外调研,到先进省份或某方面突出的省份调研,学习有特色的思路和措施。可以向书本调研,系统性地学习知识,学习别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会议调研,通过参加系统性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的典型材料和发言讲话,从中启发思路,也可从中收集线索,再有选择地开展实地调研。(摘自苗冰松的文章《谈谈调研报告的写作》) 2 W( E I/ x0 ^- Y/ N
, K% }* u' n' i+ [猫评:磨刀不误砍柴功,记住一点,查阅资料也是调研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