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聚力脱贫开发攻坚
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XX县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XXX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共XXX县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回顾总结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全面部署2016年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聚力脱贫开发攻坚,全力推进“五特好柘荣”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赶超。
一、攻坚克难、善作尚成,经济社会发展蓄力前行
2015年,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凝聚合力,开拓进取,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过去的一年,“五特好柘荣”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和新亮点:
----沈海高速公路复线柘荣至福安段竣工通车,柘荣县域发展步入高速时代,全面实现融入沿海开放开发大格局,为建县70周年历史节点树起里程碑;
----溪门里水库及其配套供水工程顺利竣工通水,城区6万多群众喝上国家一类标准饮用水,城区防洪工程建成使用,防汛抗涝能力全面提升,为造福民生增添新功德;
----广生堂药业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成为全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为打造百亿海西药城迈出新步伐;
----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县,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交上圆满答卷;
----全省首个“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命名,是我老秘网县继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又一殊荣,为县域“两城”发展定位平添软实力;
----全省首个“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冠名,进一步弘扬马仙信俗文化内涵,为“文化柘荣”建设再立新功;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小县大教育”迈上新台阶,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辟新里程。
一年来,主要工作成效还体现在:
1、稳中求进、强基固本,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广泛开展“三比一看”、“三转一加强”活动,着力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壮大总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亿元、增长7.4%;公共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6.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9亿元、增长10.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7亿元、增长4.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增长22%;外贸出口总值1468万美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9.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1461元、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1元、增长10%,总体实现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目标任务。
2、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特色产业乘势发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优势,着力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广生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在全市企业中首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药业新项目加快建设,实现药业税收8889万元、增长17.6%。养生养老和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培育,谋划运作鸳鸯草场军民融合生态文化园、杨梅山生态休闲养生城、中华马仙信俗文化博览园等项目,九龙井、鸳鸯草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青岚湖晋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荣膺2015年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县、亚洲金旅奖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十佳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展现新希望。
3、健全机制、精准施策,扶贫开发加快步伐。扭住“三农”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度减少贫困人口20%、1100多人,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地质灾害点搬迁244户1000人。实施特色农业样板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培育高山红花油茶、林下中药材种植、太子参良种繁育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三本高科被评为国家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京林生物入选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我老秘网县获评福建省首批“2014-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整合资源推进“三村”建设,打造了东源绸岭、城郊熊透、乍洋石山、宅中后垅、富溪岭后、黄柏蒲洋、楮坪湾里、英山凤洋等一批示范乡村,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0.8%。随着“镇镇有干线”顺利推进,农村公路网得到提升改造,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4、精心谋划、丰富载体,文化柘荣提升神韵。着眼文化化人、文化惠民、文化兴产,研究制定《“文化柘荣”建设十条意见》,与山西运城盐湖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孝文化传承试验区联盟”,推动孝德文化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建县7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马仙信俗文化节、中国·柘荣养生文化论坛,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柘荣历史》(第二卷)、《柘荣县志》、《游朴诗文集》等文史书籍。《揽梦柘荣》微电影形象片对外宣传产生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尽展“长寿柘荣·养生福地”风采,中华游氏文化园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和全省十佳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持续改善,柘荣海西剪纸基地被列为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文化柘荣”建设放大效应、焕发生机。
5、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施2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新增1名生物医药人才入选省第四批“百人计划”,成立健康产业发展顾问团,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城区学校扩容项目有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老年大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医院加入闽东医院医疗集团密切对外合作,中医院创成“二乙”医院,“海云工程”扩面提速,计生“国优”成果巩固提升,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县”。有力推进“平安柘荣”建设,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十位,“六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食药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6、从严从实、转变作风,党的建设有力有效。坚持严字当头、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社区“大党委”制和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实施机关干部服务社区、机关单位挂钩帮扶农村党组织,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干报酬等政策,有效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和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创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小板凳宣讲队“小载体”宣讲“大道理”传递正能量。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纪律规矩教育,提升机关效能。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谋发展。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取得实效,群团、民宗、侨务、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力加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5年是“十二五”圆满收官之年,也是我老秘网县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回望“十二五”发展,我们走过一段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风雨历程,恰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五年,我们坚持传承和弘扬“滴水穿石”精神,矢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在“特”上做文章,在“特”上扬优势,在“特”上图赶超,“五特好柘荣”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来,我们依特取胜,综合实力大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23.4%、28.4%,是2010年的1.7倍、2.9倍、3.5倍;在生态文明、养生养老、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等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国家、省、市级品牌,被列为全省人才强县试点县,发展硬指标和软实力协同并进,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五年来,我们依特扬优,绿色经济快发展。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养生养老、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全县集聚了以上市企业广生堂为旗舰的药业及关联企业20家,药业产值、税收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被列为“十二五”全省首批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初步形成以长寿品牌为依托、养生论坛为平台、园区建设为载体的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格局,带动现代农业、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凸显绿色发展新优势。五年来,我们依特突破,开放开发谱新篇。承接中央、省、市政策帮扶,实施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重点项目400多个,完成投资11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7倍。城区防洪工程、溪门里水库供水工程、220KV变电站等重大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批建设,特别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柘荣至福安段的竣工通车,打破山区县交通壁垒,为柘荣新一轮开放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们依特构建,养生福地显宜居。围绕构建特色养生养老城镇,统筹推进大城关、小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开发东部新区健康养生园,推进旧城旧街改造,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区面积从3.7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拉动南部组团开发和西部产业集聚,“三村”建设焕新农村面貌,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人居环境大幅改善,“长寿柘荣·养生福地”日益凸显。五年来,我们依特求好,百姓生活增福祉。坚持均衡普惠、更好更优,努力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近百个,建成保障性住房733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340户6235人,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民生支出达25.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文化柘荣”建设,国务院批准马仙信俗为国家级“非遗”,荣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首批平安先行县、全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县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柘荣历史名人游朴曾说过:“柘虽甚僻,而实有特引全闽之势。官其地者,职虽甚薄,而实有式遏乱萌之劳,非他司比”。“十二五”时期我们谋特强特,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市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套班子励精图治、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苦心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柘荣县委,向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柘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优势尚不明显,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招商引资困难,大项目好项目偏少,资金、人才紧缺等瓶颈制约较为突出,发展动力活力不足;民生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深化改革挑战重重,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发展理念、弘扬正气、作风纪律、能力素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持续解决。
二、聚焦开局、精准发力,全力以赴脱贫开发攻坚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老秘网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对宁德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突出跨越赶超主题,贯穿转型升级主线,按照“两城”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六新大宁德”,全面建设“五特好柘荣”,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老秘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四大类3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3项、预期性指标12项。提出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8.5%、8.8%,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共公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求我们五年内必须科学安排、统筹协调,做到求实务实落实。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两城”发展定位和“五特好柘荣”建设,突出转型升级主线、精准脱贫攻坚、文化生态涵养、从严治党保障,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项目招商提升年、“文化柘荣”提升年、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创新转型,厚植产业优势
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我们务必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一要持续发力壮大药业支柱。坚持把发展药业作为“调转促”的拳头,以广生堂上市为新开端,进一步坚定信心、整合资源,推动广生堂等龙头药企新生产线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资,带动药业及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筹划上市,持续做大药业总量。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借智厦门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加快生物医药研发中心、贝乐药业研发中心、太子参研发中心和流通追溯平台建设,引导龙头药企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度。二要加紧步伐调优三产比重。第三产业是我老秘网县产业最大短板,务必瞄准养生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广阔前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立足打造生态高地、避暑胜地、养生福地和文化基地,叠加放大县域“国字号”品牌效应,推动杨梅山生态休闲养生城、鸳鸯草场军民融合生态文化园等项目落地,完善中医康复疗养等医养一体服务配套,加快培育养生养老产业。发挥健康养生带动效应,按照“全域旅游、农旅结合、文化助阵”思路,开展山海国际摄影合作,打造山川旅游摄影基地,加快东狮山、九龙井、鸳鸯草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并进。三要完善配套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政策引领和服务配套,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抢抓“互联网+”契机,启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淘宝和物流配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发展高新铸造、专业刀剪、特种服装,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聚力统筹协调,攻坚精准扶贫
要牢牢把握“精准”、“时限”和“责任”三大关键词,把扶贫开发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按照“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投放、措施精准到位”要求,强产业、破瓶颈、补短板,解决好基础性、普惠性问题,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扶贫开发的首要抓手。要加强政策配套和资金帮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规模种植和林下经济、观光农业,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星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精准扶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确权、林权改革。坚持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各乡镇至少引进一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个规模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基地,撬动农业转型升级。二要典型示范打造富美乡村。紧扣“强村富民”目标,坚持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加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收益,推进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和偏远自然村、地灾隐患点搬迁,持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增收计划,重点培树一批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的中心村镇,力争集体经济“空壳村”年度削减50%,因势利导把更多贫困村建成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富美乡村。三要精准施策削减贫困人口。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扶贫责任,坚持因地因人因需施策,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工程,深化“五个一批”、“五个带动”举措,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把帮扶举措落实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上。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和动态调整制度,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当扶则扶、有进有出。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支持在外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展“扶贫团队”、“扶贫先锋”、“脱贫之星”和星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最大程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聚力开放开发,永续发展动力
要依托中心城镇、项目载体、园区平台,强化市场运作手段,促进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一要提升城镇功能聚人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破解建筑垃圾滥堆、停车场所紧缺、陈规陋习扰民等突出问题,强化城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把城镇作为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同抓、基础建设与空间腾挪并举,推进城区交通路网建设、雨污管网配套、住房保障供给、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河道景观整治等“六大工程”,实施104国道外移、环城路、联七省道柘泰段、城市道路白改黑、汽车客货运中心站、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赛江流域二期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坚持就近、就地城镇化,推进东源、城郊小城镇和各乡镇集镇建设,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培育发展道口经济、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促进人气集聚,带动开放开发。二要优化营商环境聚商机。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客商也来不了、留不住。要致力打造公平、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机制,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好惠企组合拳。开展项目招商提升年活动,立足产业基础、资源优势、配套能力,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紧盯招商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推进,实行重大项目会审协调机制,严格项目管理和问责问效,发挥投资拉动效应。三要构筑园区平台聚产业。借鉴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先进理念,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先框架后配套”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乍洋工业集中区、山海协作共建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工业用地收储和基础设施改善,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放大园区洼地效应,引进一批产业相符、实力雄厚的好企业、好项目,加快主导产业集聚,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四)聚力绿色小康,加速生态崛起
良好的生态是柘荣后发优势,更是县域永续发展之根基。我们务必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争当生态先行标兵,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要深化生态示范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用好用活生态品牌,立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把东狮山、九龙井、青岚湖、水泊峡谷和鸳鸯草场,作为生态功能重点分区保护开发,加紧申报水泊峡谷省级森林公园,大力实施生态景观林提升工程、重点生态区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打实基础,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促共赢。二要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扭住产业升级和节能降耗根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刀剪、造纸、机械铸造等重点行业治理,持续巩固畜禽养殖业整治和刀剪企业“退城入园”成果,确保行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加大赛江流域柘荣段、龙溪流域水源地生态环境执法监察,深化“两违”、“两乱”综合治理,让柘荣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三要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制度和法治是管长远的治本之策,守护宝贵的生态资源,要以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为保障。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贯彻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制度,健全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保障县域发展向绿色小康稳步行进。
(五)聚力共建共享,增进民生幸福
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公平正义、生活幸福。要坚持用改革发展成果普惠民生,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实现有温度、可持续的发展。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创建“教育强县”,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和扩容新建,加快第三小学项目实施,着力破解城区教育资源日趋紧张问题。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水平,深化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联办,争创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谋划推动职业中专向职业大专升格发展,提升“小县大教育”品牌,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二要提升文化柘荣建设。全面落实《“文化柘荣”建设十条意见》,积极开展“文化柘荣”提升年活动,突出“崇文尚德、以孝为荣”,把孝德文化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植观有机融合,开展孝德楷模、孝顺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持续放大传统孝德文化、马仙信俗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正能量,切实增强全民文化自信与爱乡自觉。坚持“文旅融合、项目带动”,推进中华马仙信俗文化博览园、东狮山文博大观园等项目实施,持续打造东狮山道德文化苑,加快特色文化资源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变。推动“文化扶贫、文化惠民”,大力提升博物馆、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要改善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密切医疗机构对外合作共建,内强外联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生存发展能力。实施中医院异地搬迁、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增点扩面“海云工程”,全面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致力打造“健康柘荣”。强化人口计生服务,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县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完善全民健康需求配套。四要推进和谐社会构建。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制度。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启动实施“七五”普法,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人大依法履职、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深化“平安柘荣”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网格化基础建设和服务管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打击各类毒品犯罪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三、从严治党、砥砺奋进,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要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抓好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重点,以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为推动县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