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 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竞赛活动表彰大会,总结2006年项目竞赛工作,表彰竞赛先进单位,部署2007年项目竞赛工作。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对项目竞赛工作作个总结和部署。
2006 年,各级各部门和各类主体围绕项目主动融入、主动作为,项目竞赛活动的功能持续延伸,效应持续增强,实效持续凸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效应之一:竞赛对投资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竞赛推动投资增长,我市从2003年起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 亿元,3年之后的2006 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41亿元),连续4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居全省前四位。竞赛促进建设提速,去年42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居全省前列,9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8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 个百分点,将近一半的项目(43项)竣工投产。竞赛催生重大项目,我市列入省级重点的项目逐年增加,今年增加到58项,居全省第三。一些重大项目取得进展,比如,过去打下基础的载重车项目去年取得突破;去年初还没有策划的广式家具项目,6月份广东林业招商后,不到半年就完成项目策划、对接与落地。
效应之二:抓项目的合力越来越强。竞赛激活主体,集聚合力。县(市、区)能量继续释放,去年12 个县(市、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5.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部门潜能得到发挥,市直参赛单位引进项目从2003 年的116 个增加到2004年的126个、2005年的137个,2006年达到150个;引进资金从2003 年的2.65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5.99亿元,2005年的8.47 亿元,2006年的11.72 亿元,4 年增长3.4 倍。商会作用日益凸显,去年8个商会共新上项目162 个,总投资95.9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4.3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4.2%。
效应之三:抓项目的氛围越来越好。为什么要搞项目竞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发展氛围。通过竞赛,我们的项目意识更强,从不熟悉、不想抓、不会抓项目,到主动策划项目、服务项目、做成项目;引进的项目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说明大家的心态在变、观念在转、思路在换,这是我们开展竞赛活动最宝贵的收获。通过竞赛,我们的服务更有效,办事效率提高,比如,一般工程审批总时限由180天缩减为35个工作日,重大工程审批时限由半年乃至一年缩减为45个工作日,项目建设用地的审批流程由60 个工作日缩减为29 个工作日。同时,围绕项目服务开展效能监督,去年从90 个市级重点项目中选择30 个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视情进行通报,群众对市直部门项目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通过竞赛,要素集聚更到位,去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2.62 亿元,其中重点建设新增贷款20.92 亿元,增长40.1%;向上争取各类用地指标3.32 万亩,提供各类建设用地4.18万亩,有力支持省、市级重点建设。
效应之四:抓项目的机制越来越完善。项目带动的气势如何持续?项目竞赛的热情如何激发?建立健全机制就是最好的途径。在竞赛中,我们着重健全项目团队运作机制,市里在重点领域组建了13个重大项目工作团队,各县(市、区)和一些市直单位也围绕各自重点成立了项目班子,基本做到一个重大项目就有一支项目团队在主抓,就有一批项目人才在运作;完善重点建设机制,健全重点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分级管理、检查监督、安全质量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实行市重点办、效能办、行政服务中心“三方联动”,落实协调、督办、执行三项服务,解决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融资等问题;健全奖励机制,项目竞赛越深入,激励导向就越清晰,2004年重奖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投资,2005年重奖大项目好项目、重奖列入国家和省盘子的项目、重奖落地中心城市的项目,2006年重奖生产性项目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工业项目。
项目竞赛所产生的效应、所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各部门持续抓项目的结果,是各类主体持续上项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面对海峡西岸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周边地区项目带动的强劲势头,我们深感压力不小、差距不少:签约项目总数偏少,去年我市8 场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822 个,而同样开展项目竞赛活动的龙岩市,签约项目1125个,比我市多302个;大项目特别是生产性大项目不多,去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个,占引进项目数的6%,其中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31个,占引进项目数的3.8 %;去年龙岩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 个,占引进项目数的11%,其中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58个,占引进项目数的9%。签约项目的转化率不高,去年我市动工和投产项目440个,占签约项目数的53.5%;龙岩市去年新开工项目767个,占签约项目数的68.2%。同时,项目参赛单位也存在不平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从县(市、区)看,投资完成额最多的地方为30.38 亿元,最少的地方6.47 亿元,相差23.91亿元;增幅最高的地方为108.4%,最低的地方为25.1%,相差83.3个百分点。从市直单位看,个别单位推介、引进积极性不够高,存在等项目、向县(市、区)要项目的现象。从项目团队来看,项目运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困难、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有待加大,项目的跟进、服务需要持续强化。
今年,实施项目带动有机遇也有困难,开展项目竞赛有激励也有压力,如何运作?如何突破?关键要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抓重点。抓重点就是抓节点、抓趋势、抓关键。要围绕重点建设推进项目。重点建设是项目带动的核心,在项目竞赛中发挥着前锋作用,在产业支撑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融入海西建设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持续与提升作用。各竞赛单位要加快推进127个市级重点项目和58个省级重点项目,确保重点建设年度投资突破100 亿元,确保重点建设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要突出节点策划项目。项目竞赛要立足海峡西岸,在构筑“三大体系”和建设海峡西岸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中策划项目。比如,产业方面,要着重围绕打造海峡西岸冶金产业基地、载重汽车基地、林产工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铸锻基地,策划大型生产性项目;中心城市方面,要着重围绕构筑市区—永安工业经济走廊和市区—沙县商贸旅游经济走廊,开发市区北部、南部、中部三大板块,突破流通产业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两个重点,生成城市经济项目;基础设施方面,要着重围绕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创新投资方式,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开发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要把握趋势构思项目。做项目不能落入俗套,要开动脑筋大胆去想,拿出策略大胆去做。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智取胜,“智取”的思路是按照国家导向“对号入座”,考虑我们有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去做,策划前瞻性、先导性强的大项目;“智取”的方向是“无中生有”,比如,从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发新材料项目,围绕煤化工业等领域延伸新能源项目,立足机械、铸锻等优势研发新工艺项目。
二、持续抓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要提升,重点是项目要提升。竞赛活动如何提升项目?要靠产业政策来提升。项目有没有质量,竞赛活动有没有成效,关键就看是不是符合国家、省里产业政策。市里已经把有关政策汇编成册发给大家,大家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用地项目目录,认真研究省里下发的制造业指导目录和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和省里的指导下策划项目、筛选项目,这样引进的项目才能又准又好。要靠产学研对接平台来提升。产学研结合是提升项目的主要途径,“6·18”是产学研合作重要平台。要把“6·18”作为项目竞赛的一项重要活动,今年突出三个重点:项目的导向要更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点征集、对接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对全市经济发展能起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参与面要更广,把更多的企业发动起来,把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吸引过来,确保对接的合同项目数继续居全省前列;合作的专家要更多,通过对接一批成果,结识一批技术领军人物,实施一批智力合作项目。要靠竞赛导向来提升。把完善奖励办法作为提升的重要手段,在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基础上,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今年对县(市、区)的考核增加建筑业产值、重点建设年度投资的考核,突出对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和外资占重点建设投资比重的考核,突出对验资口径利用外资的考核;在市直机关项目竞赛中,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不作为竞赛项目,并继续重点奖励引进重大项目、“3+1”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市区和金沙园项目的单位。
三、持续抓对接。项目对接的过程就是理念创新的过程,要在持续招商中去感悟、去总结、去延伸。这次到广东举办生物医药招商我们感到:招商主题要专一。有特色、有互补性才有合作的愿望和动力,生物医药是三明资源、生态、成本优势与珠三角、长三角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的融合,围绕这个互补领域我市进行持续招商:2005 年到沪宁杭是“产学研合作之旅”,去年到上海拓展为“产业合作之旅”,今年到广东延伸为“产业市场互动之旅”,明年还要到长三角开展“产业链接之旅”,这样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生物医药产业就一定会做大做强。招商推介的产业不要怕小,关键看有没有眼光,有没有前景,敢不敢打出去。所以,专题招商一定要选好主题,主题一找准,就要专一,就要作为主打品牌,持续抓下去,务求取得实效。活动联办要多元。今年生物医药招商由我市与广东省经贸委联合主办,广东省多家单位和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协办,省直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由广东方面邀请当地领导、专家与企业莅会。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推介会,还有800 多客商和有关人士到会。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赴外招商仅靠三明的力量不够,一定要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动,争取支持、指导;一定要与招商地政府及其部门联系,争取联合主办活动,争取他们出面邀请当地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投资机构参加对接活动;一定要拓展对接的主体,抓住外商对华投资高潮引进跨国公司,联络闽商实施“回归工程”,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台港澳领军企业,“靠大、靠强”争取中央、省属企业入明重组、落户。招商模式要多样。这次赴广东生物医药招商,之前做了大量对接工作,分管领导几次登门拜访,各县(市、区)组织小分队招商,邀请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到三明开展产学研活动;之后还将持续对接,通过小分队招商、“6·18”活动把合作延伸下去。借鉴生物医药招商模式,今后重点招商活动都要进行会前对接、会后延伸,由一场集中活动裂变多场小型分散招商。签约项目要跟进。省委、省政府很关注我市生物医药招商,黄小晶省长在我市上报的材料上批示:“有成效,要落实,可推广。”这是对我市的肯定也是鼓励,是期待也是促进,要把项目跟进作为最重要的后续工作。今后每次招商活动结束,所有签约项目都要做到“四个一”,一位领导挂包,一个班子落实,一个季度后要有一批项目动工和升格。这次生物医药招商签订的合同项目,一般项目由县(市、区)抓,重大项目市里跟进,确保“6·18”一批项目动工,一批项目升格。
四、持续抓运作。运作的过程就是项目推进的过程,只有运作才有项目、才能突破、才有效益。运作要体现在前期上。前期关系后续,前期影响后劲,今年的在建项目是去年的前期项目,今年的前期项目就是明年的落地项目。所以,项目工作重点要前移,重点办的精力要前移,主要领导要主抓重大、特大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团队要围绕策划、论证、深化进行具体运作;重点办的职责必须延伸到项目前期,并从经费、人员等方面进行加强;项目竞赛要奖励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贡献、有突破的单位。运作要体现在争取上。干才有地位,干才有形象,干才有成效,只要是看准的目标、认定的项目,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明确在项目布点、基础设施、中央苏区、改善民生等方面对海西给予扶持,并将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调研。这是三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三明项目成为海西项目、国家项目的绝好机会,我们决不能错过。当务之急是对照扶持重点把重大、特大项目选出来,把需要扶持的政策、建议提出来;接下来要全面衔接,对报到省里的项目进行跟进,哪些需要补充,哪些需要新增,哪些需要调整,都要补清楚,让三明的项目进入省委、省政府的视野;国家发改委到省里调研后,按照市委部署,我和有关领导要带队去汇报、去跟进、去争取,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户口”,更多政策倾斜三明。运作要体现在组织领导上,各级项目竞赛领导小组既是项目竞赛的组织者,又是项目带动的运作者,要增强组织竞赛活动的能力,更要提高自己运作项目的水平,下半年要召开一次项目运作工作经验交流会,进行督促、检查与交流,形成比项目、促项目的工作氛围;要注重阶段性点评,更要全过程参与项目运作,主动去想、去跑、去争取、去推进项目;要把握各类重大项目的发展态势,更要亲历亲为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每季度必须进行项目分析、调度,竞赛领导小组四个工作组的牵头领导就有关问题进行协调,难以解决的提交领导小组进行研究,通过有效运作为各级各部门、各类主体当表率、作示范。运作要体现在协调服务上。一个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动工建设,到竣工投产,要经过许多环节,都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协调解决,就会影响项目进度,就有可能久攻不下、贻误时机。所以,各级各部门要敢于牵头、敢于协调、敢于调度,做到麻利、干练和果断,能够站着解决的问题,不要坐着解决;能够跑着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站着解决。要创新项目协调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促进责任单位多方联动,定期会商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力争每个阶段都有实实在在的进展,都有看得见的变化。要继续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全面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受理、联合受理,推进网上审批服务,实现行政机关提速增效创优。
加快发展责任重大,项目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市委部署,把项目竞赛活动作为项目带动的重要载体、有效抓手,持续运作、持续提升、持续突破,为推进海峡西岸建设、促进三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市长张健4月10日)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