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近年来,梅列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四谋发展”实践主题,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实施“优三壮二精一”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及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均上了一个新台阶,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荣誉称号,继续保持省级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梅列的发展,“活力、运作、人本”是三个关键词。
一、着力创新,激发活力展现辖区特色
活力源于创新,创新推动发展,梅列历任领导班子的创新思维,激发了活力,展现了特色。
一是“变”观念。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树立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寻找最适合梅列的发展道路。梅列的优势在于地处中心城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周边环境依山畔水,绿色生态资源丰富,同时辖区背靠三钢等老工业企业,具有人才、技术、上下游产品供求渠道这样一些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因此,梅列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就是牢固树立“辖区梅列”观念,着力在工业经济上突破大项目、城市建设上体现大手笔、民生经济上坚持大覆盖、商贸经济上打造大物流、民营经济上发挥大作用,多做市委、市政府决策定下来的事,多做市直各部门希望配合做的事,多做利民和惠及市区长远的事。
二是“活”体制。积极探索加强城中村管理办法,撤并了位于城区的原徐碧乡,将其所辖的城中村按属地分别划归三个街道办事处管辖,理顺了关系,降低了行政成本;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成立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土地收储与开发,在运作中不断完善规划、提升功能、拓展服务,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国投公司,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盘活国有企业改制资产,整合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提高效益。通过体制变革,将政府的经济功能转移到保护企业产权、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解决外部性问题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减轻成本,打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是“新”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工作团队机制,组建了24个重大项目团队,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采用“项目选人和人选项目”双向选择办法,实行“五个一”工作制;出台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建立了区长创新奖、重大项目奖、突出贡献奖、商会组织奖、共享成果奖等五项发展市区经济激励制度,在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村(居)之间开展工作竞赛活动。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重大项目取得实质突破,正邦冶金当年投产、当年产值过亿;闽西北第一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三阳变电站正式运行;投资一个亿的亿龙山庄国际大酒店投入营业;徐碧新城中央商务区、三明现代仓储物流园破土动工。
二、着力突破,有效运作聚集产业优势
项目的成败与否,运作是关键。通过运作,梅列突破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要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实施,经济增长提速增效,城市面貌明显改变,使原本的优势更加明显,原本的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如何聚优势,概括来讲,就是“一挖掘两建设三依托”。
“一挖掘”:就是充分挖掘辖区科技潜力,依靠科技形成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围绕我区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引导生产型企业向技术资本型企业转变,扶持创新型、环保型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品牌意识,近年来,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5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两建设”:一方面是统筹城乡,发挥城郊型农村的优势,建设“城市后花园”。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示范镇、示范村和整治村为重点,围绕“五化一配套”,开展“五大工程”、“六项服务”、“三清六改”等工作,近三年来,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35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行政村开展“六有”建设,目前已有8个村完成。全区2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新村规划,实现村村有路灯;70%的自然村和100%行政村完成水泥路面硬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洋溪乡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另一方面是按照全市旅游一盘棋的规划,发挥中心城区和绿色资源优势,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围绕“游在泰宁、乐在三明”的大旅游格局,加大瑞云山综合开发力度,突破土地收储瓶颈,稳步推进亿龙国际大酒店二期工程建设;抓好洋山湖综合开发和马林桥乐园建设;精心策划“一河两岸游”项目;在陈大镇老虎窠地块规划500亩用地,建设三明休闲旅游娱乐城。通过整合旅游资源,统一策划宣传旅游项目,加快建设高星级宾馆酒店,努力将梅列建成集交通、购物、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
“三依托”:一是依托地处行政中心的优势,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在徐碧新城地块建设中央商务区,兴建商务写字楼、企业研发中心,形成市区金融外贸、商务办公、科研开发的核心地带,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商会申请入驻。二是依托地处商贸物流枢纽的优势,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抓好三明现代仓储物流园建设,至2010年将建成集工业仓储、汽车贸易、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区;结合中心城区开发,配套跟进大流通设施,精心运作联友家居、龙岗易家居陶瓷等专业市场,成功引进一汽捷达宝莱、广州本田、东风悦达起亚等汽车4S店,新华都百货、苏宁电器等专业大卖场已签约阳光城购物广场;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阳光城、上河城、滨江新城、水榭新城、时代锦园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龙岗旧城改造进展顺利。通过发挥区位优势,用好用活政策,梅列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三是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实施产业聚集。不断加大项目优选、策划、运作力度,重视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节能降耗的项目,将生产要素配置向现实和潜在带动力强的企业倾斜,加快开发区土地收储,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项目生成落地。到2007年底,小蕉水库水厂工程完工,开发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收储土地3000亩,开发2200亩,新建标准厂房6万㎡,入驻企业达59 家,机械加工业产值达到7.9亿元,增长25.4%;冶金及金属压延业产值25.22亿元,增长20.7%;农林产品加工产值11.58亿元,增长18.8%。
三、着力共享,以人为本推动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是根本,梅列在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依靠全区人民推动全面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现中小学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在全市率先通过“双高普九”验收,为建设“教育强区”奠定坚实基础;完善就业援助、劳务派遣等机制,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率先在全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近期归零、动态为零的目标;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覆盖面,保险基金运行状况良好;建立健全弱势困难群众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户的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面,建立离任村主干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惠民医院”。
二是深化各类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平安县(市、区)”、计生“国优”区、省级文明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教育强区等“五区”创建,着力解决好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共建共享和谐梅列”活动平台,配合市里深入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各项工作。深化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融洽邻里亲情,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邻里节”活动。
三是加强城市长效管理。以城监大队和城市管理职能下放为契机,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健全和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机制。加快环卫体制改革,实行管干分离、市场运作,在抓好一级环卫改革基础上,积极探索二级环卫管理新模式,实行“日巡、周查、月评比、季通报”制度,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责任区”、“门前三包”、“楼幢一长三员”等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彻底解决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脏乱差”问题。同时,从今年开始,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作者为梅列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