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市委办公室年度工作总

[复制链接]
bjswbzdf 发表于 2017-1-9 0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不错,角度有新意,观点有新态
 
肖毅枫 发表于 2017-2-10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全年先后对招商引资开展专项督办20多次,今年完成招商项目126个,实际到位资金189.277亿元。二是建立问题导向的督办机制。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领导关心的重点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实行销号管理。采取“面对面”现场问效、开辟专栏电视问政
 
ath19891012 发表于 2017-2-21 1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今年以来,与纪委联合对机关干部作风开展多次专项整治,先后5次对18个镇(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走读”情况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手机开通情况进行抽查,制发《督办通报》5期,对违反规定的3名主要负责人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书面向市委写出深刻检查,有力促进了全市干部作风转变。
 
一定要挺住 发表于 2017-4-25 0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对办公室工作理解透彻,写得很好
 
康莉莉 发表于 2017-4-30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收藏。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Dear_Bieber 发表于 2017-5-3 15: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重决策落实,切实发挥督办落实作用。
 
地瓜 发表于 2017-7-3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践行新理念  迈上新台阶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6年9月22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常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理念,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常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的五年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之策、务实之举,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展现新作为,转型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稳居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城市10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域统筹,发展格局更趋优化。有序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金坛撤市设区,整体融入城区一体化发展,整合设立常州经开区,在武进形成东、中、西三大园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新北、天宁、钟楼在更大发展空间谋篇布局,新的板块格局正在显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力的积极效应。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常州科教城连续位列中国最佳创业园区前茅,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入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格局日渐成熟。积极推进“五个国际化”,常州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常州、武进综保区封关运作,南北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东西两个经开区和西南的溧阳经开区“4+1”开放开发格局初步确立。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城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展顺利,“四个西进”战略深入实施,常溧高速公路、常金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县域经济发展提速,中心镇实力稳步增强,美丽乡村展现更新风貌,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致力创新转型,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坚持重大项目建设,连续开展主题年活动,以优质增量促进结构调整,以有效投入提升产业层次,累计引进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项目超过30个,其中100亿元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东风、北汽、众泰等整车项目带动形成汽车全产业链,中兴能源云计算、北京通航、同方威视等特色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未来发展更添强劲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优质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入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公共研发机构数全省第一,引进落户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400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8%。坚持“三位一体”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十大产业链产值占比上升至1/3,光伏产业综合实力国际领先,石墨烯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涌现出200多家行业“隐形冠军”,超百亿工业企业(集团)达17家,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目前分别达39家、96家。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加快提升,增加值占比达49.5%,天目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省领先,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稻单产全省“十三连冠”,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五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开放,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攻坚力度,蹄疾步稳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扎实开展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人口流动集聚、土地利用管理等六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各类功能区、各个特色镇示范点建设,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改革新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搭建经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总体架构,确立“5416”政府职能转变基本格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创业热情,全市个私企业户数突破36万户,注册资本超过480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6倍、2.9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67.2%,1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扎实推进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武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五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超过1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400亿美元,开发园区转型步伐加快,中以、中德等创新园区成为国家间合作项目,更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实现“走出去”,开放型经济的结构和质量稳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注重民生改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持续办好“三优三安两提升”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710元和21912元,是2010年的1.7倍和1.8倍。强化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住房保障应保尽保,成为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房票”模式作为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创新做法在全国得到推介。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总体得到有效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成功创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文明城市建设持续领先,“道德讲堂”全国推广,“文化100”等惠民活动让百万市民共享文化大餐,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设深入开展,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社区自治水平稳步提高,减负增效成效明显,“政社互动”覆盖所有镇、街道。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连续四年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二,生态绿城建设得到群众认可、赢得百姓口碑。
五年来,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发展保障更加有力。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要求,持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显著增强。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得到了思想洗礼、作风锤炼、实践磨砺,特别是在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彰显了先锋模范作用。对标“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圆满完成辖市区、镇党委换届工作,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率先出台分层分类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着力完善“五纵五横”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尊崇党章党规,严肃监督执纪,全市党员干部党规党纪意识得到强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三十条实施意见,“四风”积弊得到有效整治。积极配合做好中央、省委巡视及“回头看”工作,整改落实情况受到省委巡视组充分肯定。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反腐倡廉向纵深推进,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从政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同心”实践活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常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在常高校,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必须坚持发展为要,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始终把科学发展重任扛在肩上,不因困难而徘徊、不因挑战而止步,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聚精会神抓创新,心无旁骛促转型,不断积蓄能量、厚植优势,才能在区域竞争和跨越发展上赢得主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善于发现影响常州发展的难点问题,勇于直面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破难题,才能在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把学各地之长与创常州之新紧密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常州实际的政策设计和创新举措,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认真兑现民生承诺,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才能凝聚起共建美好常州的各方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衷共济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发展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团结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产业结构偏重、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需要加快提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城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协调,资源要素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城市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精气神需要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努力把“强富美高”新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本帖隐藏的内容

走过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将肩负起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期,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重大突破的攻坚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期。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大势、积极增创优势,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争取主动、打好基础、赢得未来。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曲折复苏,新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孕育兴起,我国经济仍处于“四个没有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们“弯道超越”创造了新的空间。历经多年改革发展,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育了潜在优势。从创新发展看,长期打造的创新驱动引擎更加强劲,创新型经济正在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从协调发展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正在促进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从绿色发展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引领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溧阳、金坛山水生态资源正在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从开放发展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我老秘网市正在融入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共享发展看,民生事业、社会建设继续在全国全省领先,宜居宜业正在成为具有广泛认同度的城市品牌。这些都为常州转型跨越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潜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重大考验;面临着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大课题;面临着补齐短板,实现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找准路径、精准发力,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加快发展、奋力前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全力打造“一城一中心一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
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就是要着眼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强富美高”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新常州美好蓝图的具体呈现,需要我们不懈奋斗、久久为功。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质态更加优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城市先进水平,城乡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全方位开放水平加快提高,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打造一批更响亮的民生品牌,形成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前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生态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公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精神充分彰显,地域文化更具特色,打造全国一流、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就是要突出重点,形成鲜明发展特色。着力打造“一城一中心一区”,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战略支撑点和主攻突破口。“一城”,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跨界融合,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常州创造”转变,再创工业明星城市新辉煌,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0亿元,成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一中心”,就是引进植入最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标准和机制,致力集聚一流的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在光伏、石墨烯等领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发机构,抢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制高点,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6%以上,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一区”,就是立足为全省全国先行探路、积累经验,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现人、产、城深度融合,到2020年,推出一批可展示可检验的样板区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打造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就是要把握关键,开辟更高发展境界。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强化辩证思维,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要把握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推动行稳致远。在保持总量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把更多精力聚焦于重大项目突破、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确保换档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追求效率最优。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实现发展更有活力、更富效率。要把握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优化体制机制。坚持有机衔接、共同推进,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市提供发展保障,加快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市域治理水平。要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把握好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凝聚发展合力。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人”作为发展最核心、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最大限度激发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让每一位有梦想、敢拼搏、勇创业的常州人都能找到实现价值的机会,享有人生出彩的空间。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强市
“经济强”,是地区发展的根基所系,也是未来竞争的力量所在,关键是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围绕转型升级突破的方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切实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致力优化布局,拓展更强发展空间。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新的区划空间高效配置,形成各板块合理分工、各具特色、功能衔接、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级。坚持高位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和引领发展能力,力争进入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推进常州经开区和金坛、溧阳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加强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研究,提升产业规划水平,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引导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前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不低于70%。围绕西太湖东方碳谷、罗溪航空等区域特色,精心培育一批业态鲜明、机制灵活、创新活跃、文化独特、环境优美的专题园区、特色园区,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深化“四个西进”,努力将溧阳建设成为宁杭发展带副中心城市,大力促进金坛加快接轨常州主城区。提升天宁、钟楼等中心城区品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增强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2.攻坚转型升级,构筑更强产业支撑。继续深化“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创建,加快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深入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提升光伏、智能电网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不断增强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碳材料、通用航空、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裂变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在重点领域培育3–5家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入实施“双百”行动计划,促进“两化”融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2个两千亿级、5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产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快金融商务区、互联网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西太湖影视基地等特色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1185”规划,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互联网经济高地。
3.加速创新驱动,打造更强核心引擎。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核心的核心”,全力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创新,紧贴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主体需求,重点推进光伏、智能装备、石墨烯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人工智能、印刷电子、传感器等前瞻性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优化区域创新布局,规划建设常州科教城“科创走廊”,以智能、设计、信息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强“创新之核”,大力推进“两区十八园”建设,使其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打造常州科技街等一批科创街区,着力提升创新服务和创业孵化水平。开放集聚创新资源,全面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将中以常州创新园打造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中德、中芬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大力引进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育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着力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人才与资本深度结合,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常州科教城建设国家级科技服务业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支持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4.扩大内外开放,塑造更强竞争优势。坚持主题不变、力度更大,继续把重大项目放在至关重要的关键位置,持之以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大型民企,着力招引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为未来发展增强持续后劲。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灵活运用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等市场化手段,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和贡献份额。着力推动外贸优进优出,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鼓励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进口,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匹配。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特殊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境外优质资源,积极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打造更多本土跨国企业,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开放红利。
5.创优发展环境,激发更强市场活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抓手,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重点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效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打造服务型政府,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充分调动和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模式,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一步创优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整合优质资产,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裂变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优秀工匠,引导企业精致生产、精细管理,实施标准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提升“常州制造”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更高水平增进百姓福祉
“百姓富”,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要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不断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尊重民生权利,办好民生实事,做优民生品牌,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1.以更丰厚的居民收入夯实“百姓富”基础。深入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提高工资性收入这一主体,拉长财产性收入这一短板,聚焦经营性收入这一重点,紧抓转移性收入这一着力点,拓宽增收渠道,健全增收机制,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实百姓的“钱袋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准提低、合理调高、积极扩中,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坚持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整合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创业就业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按照“标准有提高,对象再聚焦,措施更精准”的要求,以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以茅山老区挂钩帮扶工程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9年实现溧阳、金坛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00元,其他各区达10000元。
2.以更均衡的公共服务提升“百姓富”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100所“新优质学校”,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扩大高中教育供给,建设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推进产教融合高水平职教集团建设,创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支持在常高校建设一流优势学科,积极筹建常州大学医学院,统筹推动有关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围绕加快健康常州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省级示范化率达80%,信息化支撑的区域联合体建成率达100%,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完善智慧健康服务网络,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快适老住区和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集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为一体的常州文化广场,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等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推进“书香常州”建设,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31166”建设工程,健全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建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优化人口素质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办好公交利民、食品放心等民生实事,持续打造“三优三安两提升”等民生品牌,使人民群众分享到实惠、感受到富足、体会到尊严。
3.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筑牢“百姓富”底线。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加快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快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提升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调整机制,全面实现以大市为单位的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住房保障方式,积极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全面推行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健全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和准入退出机制,加快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向住有乐居迈进。
打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
“环境美”,美在城乡区域统筹协调,美在传统现代交相辉映,美在自然人文水乳交融。要按照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产城融合方向,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精美常州”,让全市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家园。
1.精心规划布局,展现协调之美。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强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互动、分工协作,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和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常泰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常溧高速公路北延线规划前期工作,建成常宜、溧广、溧高、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沿江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南延线,打造常州长江港亿吨级大港,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常州机场国际航空港功能配套,提升一类口岸开放水平,进一步强化常州门户节点枢纽地位,构筑江苏中轴崛起的桥头堡和核心区。精心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全域规划、多规合一,统筹谋划人口、经济、国土开发、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形成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的网络化、组团式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深化全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一中心四片区”整体水平,推动常州经开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新龙国际商务城等新城新区产城融合,促进郑陆、邹区、奔牛等镇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孟河等小城镇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发达、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和重点中心镇。加快新一轮村庄布局优化,延续保护江南风情和田园风貌,建设更多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2.精细建设管理,彰显品质之美。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理念,实施城市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发展。结合轨道交通走向布局,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让居民工作、就学、就医等与居住地尽可能近,出行尽可能短,生活尽可能便利。加强城市设计,重视城市通风廊道、视线廊道和天际线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富有细腻个性的休闲空间、体现人文关怀的公共设施,形成一批独具魅力的城市客厅。精心修缮青果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整合资源构建古运河文化走廊,加快城市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建设,着力塑造城市文化符号。推进城市道路干支相接、网络相连,完善路网结构,促进互联互通,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加快新孟河、新沟河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流域防洪、城市防洪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布局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建成“会呼吸”的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突出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宽带常州”“无线城市”工程,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打造全国智慧城市示范市。
3.精准施策保护,涵养生态之美。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域生态建设,严格生态红线保护,大力构建“三横、四纵、六核”生态布局,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以武进绿建区、低碳示范区等平台为依托,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争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和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碧水蓝天净土工程,严格治理水、气、土污染,确保入太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实现PM2.5年均浓度下降33%的目标,着力解决以保护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的土壤污染突出问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职、权责一致”原则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示范镇、示范村和绿色细胞创建活动,真正使生态文明价值观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4.精致打造花园城市,培育特色之美。坚持市域统筹、城乡联动,启动实施专项建设规划,努力将常州建设成为“碧水环绕、绿树掩映、四季花香、生态宜居”的花园城市。以文为魂、以水为脉,打造新运河自然生态风光带,构建古运河、关河等城市滨河绿廊,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河沿路慢行系统,形成富有常州特色的水空间、水生活、水文化,让城市因水而更灵动。坚持以生态绿城建设为抓手,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均衡城市绿地布局,推进增核、扩绿、联网、添景工程向全域拓展,形成“安全、多样、舒适、活力、文化”的生态绿城品牌。围绕沿河“十里花廊”、道路“一街一景”、公园“一园一品”的目标,大面积增加花品花量和色叶树种,全面塑造特色花草植被景观,打造一批花园学校、花园社区、花园小镇,实现龙城大地时时有花、处处见景,努力使“花满常州”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迈向社会文明新高度
“社会文明程度高”,浸润于道德信仰的灌溉,根植在精神力量的土壤,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衡量着每个市民的文明素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城市内涵、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常州文明新高度和文化软实力。
1.高起点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施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网络文明建设等七大行动,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大力选树道德模范、龙城先锋、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持续开展重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着力推进“道德讲堂”规范化、生活化、工作化、节庆化建设,全面推广“道德讲堂·百姓视角”,打造“常人尚德”城市品牌。建好用好美德基金会等载体平台,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未成年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不断夯实文明创建根基,提升文明创建内涵,确保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全国领先,溧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2.高品位强化先进文化引领。倍加珍视、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常州三杰”革命传统,传承“开吴之地、名士之城”文化基因,践行“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创业热情,彰显城市之魂。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文化的崇敬之情,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精心维护文化遗址、历史街区、工业遗存,做好孟河、焦溪、杨桥等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延续城市文脉,永远留住珍贵的“常州记忆”。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创作一批影响广泛、特色鲜明的文艺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时代和人民。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鼓励文化产品“走出去”,打造形式多样的外宣活动品牌,讲述好常州故事,传播好常州声音,着力提升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速建立多层次文化要素市场,以“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
3.高标准深化法治文明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常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让法治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反映民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权力清单管理,依法治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落实司法相关改革任务,支持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发挥“法治大讲堂”主平台作用,推行法治文化“一区一品”工程,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4.高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顺应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政社互动”和社区减负增效,完善“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切实增强基层服务功能和自治活力。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协调和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力、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深化平安常州建设,大力实施现代警务战略,推进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反恐维稳、治安防控、应急处突能力,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感。加强重点领域和公共场所重点部位的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加速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建立全社会覆盖、部门间互联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努力打造诚信常州。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实现未来五年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全面从严为主基调,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关键,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坚持党的领导,把牢科学发展“大方向”。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全程纪实、责任倒查追究和纠错纠偏制度,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各项决策符合中央、省委精神,符合常州实际。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分层分级落实好四级党建责任清单,实现党建工作任务化、项目推进责任化。抓好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成效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等挂钩,做到述职述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依章程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施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十三五”四大服务行动计划;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和妇女半边天作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汇聚起推动常州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2.强化理论武装,拧紧思想建党“总开关”。从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提升理论引领力、舆论引导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主导权。强化党校、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依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基地等优质资源,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深化“党员义工365”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自觉加强家风建设,廉洁齐家,从严治家,努力带动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社风。
3.突出担当有为,激发干部队伍“精气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朝气蓬勃、担当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标准用好干部,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突出加强干部“德”的考核,严把选人用人关,真正把那些理想信念靠得住、为民服务本领高、勤政务实敢担当、清正廉洁有正气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严防“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从严从实管好干部,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持续加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力度,推进关键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探索建立关键岗位干部配偶、子女及直系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备案管理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拓展从严管理对象的层级和类型,实现从在职干部到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全覆盖,加大对辞去公职和提前退休干部的监管力度,确保规范有序。树立导向激励干部,探索推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责清单管理,优化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体系,刚性执行《防治“为官不为”推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惩治乱作为、防治不作为、鞭策慢作为,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给那些在改革探索中出现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的干部“撑腰壮胆”,让探路者轻装上阵,让实干家大展身手,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着力强基固本,锻造基层党建“强筋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服务功能,以“五纵五横”基层党建格局为框架,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六强六过硬”为抓手,普遍推行“四议两公开”“百姓议事堂”等民主管理制度和载体,建强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推广许巧珍“7+”工作法,优化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着力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力,抓好“5510”新一轮行动计划落实,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区域性整体提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逐步健全社会组织党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管理体系。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教育、管理、使用工作,全面推行“5A制”晋档升级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立足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制定和落实好基层发展党员计划,重点抓好青年党员发展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以“强党性、提素质”为重点,着力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畅通党员队伍出口,积极稳妥推进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5.坚定信念决心,打赢党风廉政“持久战”。推动党员干部强化党章党规意识,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实施党风廉政建设项目化管理,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明责有方向、尽责有重点、督责有抓手、问责有依据。坚持“一案双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坚持抓早抓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就管、出现问题就治,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落到实处。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惩,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大贪”和“微不廉洁”。加大巡察工作力度,强化开展政治巡察,推动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不廉洁问题的新特点新规律,着力从源头上堵塞滋生不廉洁的制度漏洞,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格执行铁规禁令,时刻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融入日常工作,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严尚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同志们,常州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跨越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而努力奋斗!
 
荒文策 发表于 2017-7-20 15: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领导批示件办理工
 
给力人生 发表于 2017-7-20 17: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下如何写出新意写实工作
 
翔宇71626 发表于 2018-1-14 20: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追责处分力度,对落实不力、落实走样的干部,寸步不让、不留情面地进行追责问责。今年以来,与纪委联合对机关干部作风开展多次专项整治,先后5次对18个镇(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走读”情况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手机开通情况进行抽查,制发《督办通报》5期,对违反规定的3名主要负责人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书面向市委写出深刻检查,有力促进了全市干部作风转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