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起草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这个大题目,自己是十分感兴趣的,可要说有什么高明的技术和经验,则是万万不敢妄自轻言的。然作为一个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普通写作者,多多少少体味过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免点点滴滴有些感想和体会,这里简要归纳于后,一则自勉,二则求教于诸同仁。
一、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 关于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我想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几条标准来,但始终难以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特别是领导讲话稿一类的行政公文,难以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其优劣,但一篇好的文稿总是让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总是对推动某项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甚至可以改变一段历史进程。远的不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章,鼓舞全国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至今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最近看电视剧《三国》,袁绍手下的文书陈琳写了一篇《讨贼檄文》,仅1600余字,竟然让对手曹操头风顿愈,连声赞叹:“此文可抵十万大军”。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但都明确地告诉我们,好的公文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具有极强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能传递给我们智慧和才能,让听者心服口服,从而让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工作推向既定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就是讲之省时省力,听之动容受益,行之管用有效。 1、好的公文包括好的领导讲话稿,必定具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观点,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做某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策略是什么,由哪些人去完成,完成的时限是什么,等等。花为春而开,文为时而作。公文和领导讲话稿的功能就是解决各类矛盾,推动工作。如果这些交代不清楚,写的再多再长也只能是正确的废话,既误事又害人。 2、好的公文包括好的领导讲话稿,必定是上级的政策精神、领导集体的意图和当时当地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要着重强调的就是结合两个字。结合才叫务实,结合才能创新,结合也才有话说、说了有人听。好多同志在起草文稿时感觉无话可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在那里“挤牙膏”般地硬写,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政策,研究一下领导的要求,研究一下当时当地的情况,把这些都研究透了,自然就胸有成竹,有东西可写了。 3、好的公文包括好的领导讲话稿,必定有讲究的标题,有精彩的句子、生动的词汇,使人眼前一亮、为之心动。公文包括领导讲话稿和文学作品不同,不需要多么高超的修辞技巧和华丽的词语点缀,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弃之不用。有时候,一篇好的文稿并非字字珠玑,人们能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某一句、某一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讲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温家宝总理在于2010年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时讲的“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准确而凝练的好标题,一个恰当而生动的词汇,一句精彩而不花哨的句子,可以让文章意境得到升华,有气势、有起伏、有特色,使听众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4、好的公文包括好的领导讲话稿,必定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篇幅。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工作压力也大,那种一讲话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简单地问题硬往复杂里讲的,一点也不受欢迎。翻开《邓小平文选》,里面的文章都很精短,但是每一句都深含哲思,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敢于讲真话就能短,说到点子上就能短,为工作而不是为卖弄自己就能短。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弄清实质,始终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要懂得删繁就简,舍得忍痛割爱。 5、好的公文包括好的领导讲话稿,必定是有新意、有新话。现在我们起草文稿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新话,没有自己的话,缺少群众喜欢听的话。为什么我们读毛泽东、李瑞环同志的文章多少遍都不厌倦,就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有新意、有新话,简洁而丰富,朴实而生动。今年6月,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在该校应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的致辞,从“俯卧撑”、“躲猫猫”到“喝开水”, 从“打酱油”到“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用这些大家熟知的网络语言讲述了学子们成长中的烦恼,赢得了30余次热烈掌声,不少学子泪雨纷飞。这类好文章,都是我们应该学而不思则罔借鉴的样板。 二、文无定法与文亦有法 人们都知道“文无定法”,也常说“文亦有法”,都很有道理。要写出一篇真正称得上好的公文,的确不那么容易。或许我们搞一辈子也无法说出其中的秘诀。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定要懂得,起草文稿的过程,实则就是用真心的过程,付出真感情的过程。在实际当中,有几条具体做法可以用来试试: 1、初稿最好动笔去写。现在好多同志利用电脑来写作,相比过去轻松多了,至少不用再反复地抄写了。不过我的体会是,一般在起草初稿时最好动一动笔,尤其是重要的讲稿或者重要的章节,一定要一字一句写出来,让每个字词都经过大脑的过滤。初稿形成后,可以在电脑上修改。这样看似麻烦,其实能够减少失误和差错,相对还要省事一些。 2、把自己摆进去。一些同志在起草文稿过程中,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手到而心不到,下笔千言却不知所云的问题,致使文稿质量大打折扣。这是没有把自己摆进去的缘故,也就是没有进入角色。尽管起草文稿是一种辅助性工作,但是起草时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身心俱至,如临其境,认认真真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心中想着听众。在起草领导讲话之始,就应当考虑到这个讲话在什么场合讲,讲给什么人听,讲到什么分寸,听取讲话的人会有什么反应,以及讲话时的季节、天气状况,等等,都应当心中有数。这是起草文稿的一个基本要领,但有时候往往被忽略。 4、把握好快和慢的节奏。现在我们机关中搞文字工作的人手一般都比较少,但大多数文稿时效性强,领导要求高,等不得、拖不得。我的体会是,通常情况下,一旦领了任务就应当马上进入状态,能快就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才不致太被动。但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搜集资料、谋划提纲的时候不要心急,须得深思熟虑,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一旦动笔起草,就尽量一气呵成,这个环节快点无妨。初稿写的又快又好,后续环节就会简化。在修改的阶段,则可以慢下来不厌其烦,反复地琢磨推敲。过快,则手忙脚乱,容易出错;过慢,则费时费力,影响效率。 5、从校对处练好基本功。起草公文和领导讲话稿,需要极其负责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而最能检验这一点的就是校对。当一篇文稿呈递给领导审阅时,上面出现了一个错别字,或者某个标点符号运用得不恰当,整个文稿将会黯然失色。尽管我们已经修改校对了无数遍,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能原谅的。所以,在文稿起草当中,一定要把握好校对这个环节,对文稿中的每一个字词段落,人名、地名、数字、单位、字体、日期、页码、版式等等,都要细心地搞好校对,不可马虎大意。为什么?因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