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方
八一村地处永安市小陶镇东北部,紧靠205国道,离集镇中心5公里。以前称张坊堡,1954年为纪念解放军建军节改称八一社,1984年至今称八一村。现有半溪、张坑、青石、前坂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229户、789人,党员27名。村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早季优质稻、莴苣、烟叶。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208万元,工业总产值7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425元,村财收入3万元。
今年1月13日,胡总书记莅临八一村视察“三农”和农民增收工作;3月12日,又给八一村民回信。总书记殷切的期望和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八一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村按照永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该村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定位、三个率先、六个一流”。“一个定位”,即走在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三个率先”,即率先发展、率先致富、率先文明;“六个一流”,即建设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机制、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争创一流业绩。经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卫生村、文化名村、文明村。农业总产值达8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5000万元,村财收入达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0元。今年要努力实现农业总产值350万元,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25元。
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农业立村”,主要抓农业“123”计划的落实。“1”是指在抓好传统的优质稻和烟叶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一个以莴苣为主的蔬菜主导产品;“2”是指推广两个农业高效栽培模式:一个是“稻-稻-菜”、“烟-稻-菜”、“菜-稻-菜”等亩产5000元模式,把冬闲变为冬忙;另一个是大棚蔬菜亩产超万元模式,兴建高标准的钢架大棚,一年四季种反季节蔬菜。“3”是指新建三个农田水利项目:一渠,新建下半窟引水渠1350米;一堤,整修加固和新建河堤1600米;实施总投资320万元的一千亩土地整理项目。另外,实施科学种田,完成800多亩的农田测土配方工作,施用专用化肥20吨。目前,全村已种植烟叶200亩,优质早稻700多亩,落实冬种莴苣850亩;大棚蔬菜试验基地已建设5亩,投入资金近20万元,计划冬季后扩大种植面积到50亩以上;下半窟水渠已基本完工,投资15万元;土地整理项目也已完成测设。
二是“工业强村”,主要抓“一区一公司和三证四厂”。一区,指八一工业集中区,规划500亩,为项目引进提供平台,目前已平整80亩。一公司,是指组建八一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性质为村集体,主要进行矿产品、农副产品与旅游开发以及“八一村”品牌的注册和有偿使用,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目前公司已注册。三证,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申办采沙证、片石开采证、石灰石开采证,增加村财收入。四厂,指引进厦门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福建省八一村纺织有限公司,引进杭州客商投资1500万创办八一村竹业有限公司,引进泉州客商投资2000万元创办仙都竹木业有限公司以及与福建炎洪生物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3000万元的葛粉产品系列加工厂,努力通过引办工业企业,实现强村富民。
三是“旅游旺村”,主要抓旅游规划与开发。将“八一村”政治品牌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允升楼、桂林堂等古朴独特的古民居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著名风景点甘乳岩的钟乳溶洞自然景观和美丽自然的山野风光以及张坑自然村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有机捆绑、整合,开发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形成旅游亮点,吸引游客,扩大人流,提升人气,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已完成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初步勘测与规划工作,着手整修“允升楼”及“桂林堂”;同时加强招商推介,已有多批晋江、厦门等客商前来洽谈开发事宜。
四是“合作组织带村”,主要抓“一站两社”。一站,指成立新农村建设服务站。由村书记任站长,成员由农技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计生助理员、乡村卫生员、治安协管员、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组成;明确“六大员”工作职责,建立值班和联动服务等制度,对外公布各项服务内容和服务热线电话,着重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建设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两社,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八一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合作社已登记注册,拥有社员79人,筹集资金12万元。采取“上级补助,农民自筹”办法,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有偿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目前服务队拥有13台拖拉机和2台联合收割机。
五是“环境美村”,主要抓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和新村建设。在村容整治方面,消除了全村的露天粪坑,拆除违章搭建猪圈、鸡圈96间(个),新建沼气池30个;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处理”的要求,成立了村级卫生保洁队,添置了垃圾运载三轮车4辆,安装垃圾箱(桶)30多个,做到日产日清;对河道进行清理,在河边、路边两侧进行绿化,共种植草皮2100平方、绿化树苗250多株;建设农民休闲健身场地,新装健身路径10套,安装3盏景观灯,使之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建楼。投资7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的科教文体服务中心与佳洁连锁便民超市,10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建路桥。投资40万元铺设长约1公里、宽4.5米的半溪水泥路,现已完成路面硬化300米;投资8万元,铺通大陶公路至五爱桥水泥路;半溪桥、八一桥及张坑公路、八一至五爱至坚村水泥路等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三是建亭。投资10万元,完成了客运车辆3个候车亭的安装建设。在新村建设方面,继续盖好“莴苣楼”。本着“因地制宜、节约耕地”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前坂、半溪、张坑、青石四个新村点,实行宅基地统一整理,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六是“文明兴村”,主要抓新风貌的塑造和新农民的培育。一是倡导文明新风。成立老年协会,由老支书刘茂千担任会长,下设青石、前坂、半溪、张坑四个活动小组;结合“八荣八耻”,充实完善符合村情、民情的《八一村村规民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提高农民素质。开办新农民夜校,制定培训计划,聘请有关方面专家,结合农事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医疗、法律等方面培训;实施宽带入村,在全市率先创建村级网页——“永安之窗”八一村网页,发布村情动态和招商项目,吸引投资;链接科技星火网站,定期采集农村经济信息,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帮助农民科技致富;装置“实时气象信息显示屏”,开通全省首家农村气象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及时为广大村民发布天气预报、森林火险及地质灾害预报等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通过移动通信机站,每天发送小区信息2500多条,扩大社会影响。三是挖掘特色民俗。继续抓好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组织朱氏九节龙、腰鼓队、秧歌队等民俗文艺表演队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在各级有关部门支持下,投入10万余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与宣传栏、阅报栏、科普画栏,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四是创建平安村。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律意识;组建军警民共建平安村治安执勤点,成立一支13名人员组成的治安巡逻队伍,完善村级治安防控网络;发挥治保主任和综治协管员、调解员作用,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
七是“民主治村”,主要抓村民自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抓好五支队伍,即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民兵队伍、“六大员”队伍、示范户(经济能人)队伍的建设。结合今年村级组织换届,调整和充实村两委班子;结合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在党员中培养一批种养大户、营销大户等方面的能人,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支持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种养、营销和兴办企业、开发乡村旅游,努力培育一支带动示范效应明显的致富带头人队伍。二是抓好“三个民主”,即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在村部新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会议、入户通知单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
作者为永安市小陶镇党委副书记、八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陆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