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德华 公文写作有一定的模式,免不了涉及老生常谈的内容。把这些内容赋予新意和个性,需要做到在提炼中彰显个性、在比较中透视特色、在体验中捕捉亮点。 公文写作有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经验材料、会议纪要等主要题材,也有典型事迹、学习心得、工作纪实等辅助题材。无论哪种题材,都有一定的写作模式,免不了涉及老生常谈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内容赋予新意和个性。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辅助题材写作中的几个片段,浅谈一点思考和感悟。 在提炼中彰显个性通常情况下,辅助题材的写作,存在“一多一少”的现象:“多”,就是共性表述多,张三、李四、王五都这样写,放在哪篇文章中都不算错,但写出来的文章一般化、没有特色; “少”,就是个性化行文少,特色淹没在共性表述中,难以得到充分彰显和展示。形成“一多一少”的原因在于,作者对点上的事把握不准、挖掘不深,对面上的事归纳不够、提炼不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切实重视提炼特色,努力做到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如,撰写典型事迹材料,就需要准确掌握集体典型的特点是什么、个人典型的亮点是什么、传递出的正能量是什么等。一次,笔者受命撰写某部门的典型事迹材料。对于奉献精神,大家谈的大都是经常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对亲人心存愧疚等共性的东西。为凸显材料的个性,笔者深入挖掘,捕捉到很多鲜活事例:有的同志父亲或母亲去世时,还在伏案工作,或者还在回家途中,没有来得及见老人最后一面,深感愧疚和自责;有的同志受伤病困扰,仍然轻伤不下火线,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年轻同志,恋人父母都不在身边,从筹备婚事到举行婚礼,没有请一天假;有的女同志身怀六甲,反应强烈,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不断在脑海里闪现、过滤、定格,这些都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我将这些事例提炼成“四个时”:一是奉献精神体现在亲人的生离死别时;二是奉献精神体现在伤病困扰时;三是奉献精神体现在洞房花烛时;四是奉献精神体现在为人父母时。用奉献精神的主线把特色鲜明的个案事例穿起来,在点缀、过渡、照应中加以升华,回避了老生常谈的表述方式,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比较中透视特色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公文写作亦是如此。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需要反复比较,把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加以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确保材料反映的内容真实可靠,经得起看、经得起查,更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在体验中捕捉亮点有相隔的山,就有相通的流。就公文写作和新闻写作而言,虽然两者在文章架构、行文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体验生活,深度融入受访对象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与他们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是共性要求,也能更接地气。这样可以从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中捕捉到闪光点和有价值的素材,对回避老生常谈、写出鲜活文章大有裨益,与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然后再跑到基层找例子相比,其效果大相径庭。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时,我还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受命采写空降兵徒步方队阅兵纪实稿件。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方队营区驻地、转场阅兵村采访,目睹和感受了队员们的训练生活,特别是他们超越生理极限的摔打和磨炼,从中捕捉到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幅幅震撼的场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在营区驻地,他们冬练三九,手冻裂了、脸冻伤了、耳朵冻坏了、脚磨破了,仍然以昂扬的斗志投入训练;在阅兵村,他们夏练三伏,挥汗如雨,在烈日炙烤的机场跑道上抒写新一代空降兵的风采;在举世瞩目的阅兵式上,他们和其他方队一道,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展示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风采。掌握了这些鲜活的事例,很快形成了《英雄旗帜添新采》的稿件,从“汗辉映的风采、泪透视的风采、情铸就的风采、血凝聚的风采”四个方面进行了刻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办公厅 来源:《秘书工作》2016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