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这个标题很大也很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经历,如果开个沙龙讨论一下,说不定能聊上一整天。 我喜欢看书,看杂七杂八的书,什么类型的都看,在聊起读书时,我发现许多人都将读书看成一种任务,而并非乐在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有这种现象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来自于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部分人在聊到书籍时都不由自主在脑中形成这样一个反射弧:读这本书能换来多少分数、翻完这几页能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 刘墉在《萤窗小语》中提到:“读书如交友,书不能由别人帮你读,朋友不能由旁人帮你交,只有自己认识的朋友,一朝重逢,才能有许多惊喜,困境相遇,才能得许多助益。”相较于读书交友论,我个人觉得,喜欢读书应该像爱好旅游、钟情美食一样,是一种兴趣,读书应该是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妙体验,而并非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刻意去为之。从来没见过一个真正的吃货喜欢美食仅仅因为它可以让自己多长点肉,也没有一个旅行爱好者游遍大江南北只是为了在名胜古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相反,他们都是在享受那一个过程。 一、读书究竟美妙在哪? 好友聚餐,叫了“加多宝”饮料,一个朋友突然问:“之前的加多宝是用铁罐装的,为什么后来改铝罐了?而且现在的加多宝饮料还充了气体,它又不是碳酸饮料,一款凉茶有必要加么?”因为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相关的报道与分析,我和他聊起来:“改用铝罐是因为市场上使用铁罐装的饮料较少,之前与加多宝合作的制罐供应商需要专门开辟一条生产线,各种生产参数需要独立设定,不具备规模效应,成本自然上来。从节约成本及后续扩大生成规模来看,改用铝罐是比较明智的选择。第二个问题是因为铝罐的硬度远低于铁罐,为了保证运输销售过程中包装的完好,充入适当的气体增强压强是所有罐装饮料的常用做法,而且加多宝饮料充入的气体也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液态氮气。”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看书有效开阔了看世界的视角,虽然没有去过加多宝生产线现场,但是换罐背后的道理却通过点滴的文字让我弄的明明白白,类似的例子还有为什么牛奶是装在方盒子卖而可乐是装在圆瓶子卖,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牛奶可乐经济学》,书本通过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种种有趣的例子,是经济学领域中较为有趣的一个系列书籍。 读书是接触世界最快的途径,能够开阔视野,让你看事情不至于那么狭隘,最美妙的阅读是你借助文字想通了一直困扰了许久的问题,或者你在茫茫书海中找到那么一两位“知音”作者——原来这个世界上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还是不少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借文字之力,解人生之疑”。 二、读书记不住,看了还有什么意义? 聊起读书时,好朋友吐槽说“我不太喜欢看书,是因为看过很快就忘了,脑容量小,完全记不住。”说到看书记不住,我的看法是:一是读书不要刻意去记;二是你读过、看过的书永远不会“忘”。 读书不要刻意去记是因为作为一种兴趣,享受读书的过程就行了,只要你在阅读的时候开心、静心、舒心就够了,就像喜欢旅游、爱好美食是一个道理;至于说读过看过的书永远不会“忘”,我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每一个你用心看过的东西它都会记录下来,至于你现在记不起来只是因为它被藏起来了,而会有这么一天,它会源源本本的出现在你面前,帮你“渡过”那看似难于逾越的难关。这个理由听起来好像很牵强、玄乎,这里借助知乎上一个经典的问答来说说这问题: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哦,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三、要读什么类型的书? 既然读书是一种兴趣,那只要读你喜欢看的书就行了,小说、传记、散文、漫画、甚至心灵鸡汤,都可以。我认为这世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你通过金庸小说悟出的道理,别人也可以从几米漫画中参透出来,每个人的阅读偏好不同,重要的是你用心看了,而不是听别人罗列一堆所谓靠谱的书单,微信朋友圈转发的类似“不得不读的五十本***”、“改变你人生的十本书”等等之类的文章,我相信很多人看到的反应是:点进去扫一下,感叹一句还不错哦,然后分享或者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