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又对建设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创新载体,加快推进,率先在全省、全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
泰宁县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泰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提出以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村”活动为载体,到2010年基本实现“三个五”的初级目标(即实现主导产业增比重、集体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就业增途径、生活增档次的“五增”目标;进一步提升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讯的“五通”水平;达到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有稳定的科普阵地、有良好的乡风村貌、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有民主的管理制度的“五有”目的),其中50%的建制村在2008年前要率先达到这一标准,争取到2018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富裕、美丽、活力、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这个目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泰宁县将根据现有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将全县所有建制村划分为三种类别十二种类型进行规划、培植和建设,即景区及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以杉城镇寨下、梅口乡水际、新桥乡大源、大龙乡老虎际等村为代表,打造一批建筑美观、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的生态村、旅游村、民俗村和文化村;城区周边及乡镇中心村,重点以朱口镇朱口、大龙乡大布、下渠乡大湖和朱口镇音山等村为代表,打造一批流通村、加工村、蔬菜村和花卉苗木村;交通偏远及资源特色村,重点以梅口乡梅口、下渠乡大坑、新桥乡大兴、开善乡洋坑等村为代表,打造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渔业村、锥栗村、笋竹村、药材村等。
1、“富”进农村,建设富裕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一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农业要发展,特色是根本,必须继续按照市场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扩大烟叶、雷公藤、锥栗、笋竹、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种养规模,努力把特色做大、牌子做响、产业做强,形成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真正达到“户有致富门路、村有发展主业”。当前,要进一步巩固我县“全国优质烟科技示范基地暨无公害烟叶生产基地”地位,加快藤锥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雷公藤种植培育加工基地、全市最大的锥栗生产加工县。加大金湖库区鱼苗投放和监管力度,建设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养殖、银鱼生产、鱼苗繁育和美味鱼系列旅游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兴农之路在于旺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积极推动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提速增效。当前,要下大力气抓好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不断完善以朱口镇王公桥、开善乡池潭村为代表的工业小区各类配套设施,积极引导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向小区集中,形成“村有基地、乡有小区”的格局。立足泰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笋竹、锥栗、雷公藤等精深加工,重点加快汉堂雷公藤生物制药厂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以大金湖生态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检测为契机,鼓励大金湖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加工规模,跻身市级龙头企业行列。改变金湖乌凤鸡公司现有疲软状态,实现金湖乌凤鸡产业的恢复性发展和进一步壮大。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泰宁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魅力名镇”品牌为契机,舞活旅游业龙头,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经营旅游服务业,主动参与旅游分工,创办或联办从事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宾馆酒店、农家乐、餐饮服务、观光农业等经营实体,增加农民的旅游服务收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建立和扩大劳务基地,注重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县每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增加农民就业收入。
2、“靓”进农村,建设美丽新农村。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硬化措施,强力推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一是强化村容村貌整治。以建设“最佳人居生态县”为定位,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县村庄的规划编制,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宅,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注意把农村住宅建设同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工程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加大旧村改造和以“三清六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全县每年筛选20个村集中整治,确保5年内全县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初级目标。二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泰宁是旅游县,加强生态建设不仅是县域发展之本,也是推动农村建设上档次、提品位的抓手。要加大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和“四旁”绿化工作力度,确保实现每年种植3000亩非林地速生丰产林的目标。结合农村沼气工程国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杉城、下渠、梅口等6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一池三改”和生态农业建设。强化对地质遗迹和水源、土地、森林等资源保护,严格落实“三限”、“四禁”(即限制养猪业、石材业、小水电,禁磷、禁柴、禁坟、禁“三边”种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三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统筹推进标准农田、省级商品粮基地、土地专项治理等项目建设,全力抓好乡村供水、渠系配套改造、山地水利等水利工程,确保年内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300亩,新建机耕路6.7千米,整理土地1100亩,建设村级供水工程15个,新建山地水利蓄水池容积2600方。继续推进“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农村路网改造80公里,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智”进农村,建设活力新农村。要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一是以培训为手段,增强主体活力。发挥农广校、“圩日学校”农村技术夜校等培训阵地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通过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继续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新品种,使广大农民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以改革为依托,激发体制活力。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林权流转、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以及农村股份制林权等林改各项配套改革,以开善、下渠等乡镇为重点,着力培育规模达2000亩以上的农村股份(家庭)林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及大户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力争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5%以上。三是以项目为中心,强化发展活力。借助区位条件改善和旅游品牌提升的优势,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自建平台与借助平台、专场招商与综合经贸活动相结合等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对农业重点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全力抓好金湖淡水鱼味山庄、金湖名优水产种苗繁育场、南方红豆杉种苗繁育基地等签约或意向项目的落地转化。
4、“乐”进农村,建设文明新农村。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共公事业。巩固提升“双高普九”成果,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今年重点抓好25个空白村卫生所和20个示范村卫生所建设,力争3年内全部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做到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以村委会为中心,集文化娱乐、政策宣传、干部群众学习等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建美丽旅游城、做自豪泰宁人”为主题,积极开展文明村镇竞赛活动,提倡移风易俗,狠刹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习气,每年发展6个以上的文明精品村,每年按5%的比例发展文明村户,加快形成一批新型文明村镇。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实施“整村推进”和易地搬迁项目为重点,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倡导社会互助,下功夫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实现各类群体难有所帮、贫有所济、残有所助、困有所解的和谐局面。
5、“和”进农村,建设民主新农村。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建好队伍。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鼓励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引导农村经济能力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将村级班子建成能人班子;逐步提高村主干经济待遇,健全村主干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两推一选”力度,继续在人口较少、条件成熟的村推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二是夯实基础。在全县深入实施“金湖先锋”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做好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深入开展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入户公开、村级财务电算化、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是保持稳定。全面落实“驻村夜访”和“住乡守职”制度,加快“一区两会三包”建设,构筑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农村民主法制进程;建立健全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强化以交通和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整治,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
(作者为中共泰宁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