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三元地处三明中心城市,现辖4个街道办事处及2镇2乡、51个行政村,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建设新农村事关“和谐三元”建设,事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关乎“经济增强、财税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目标的实现。当前,我们要以深入贯彻胡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和给八一村农民回信精神为动力,按照中央“20字”方针的要求和省、市的部署,从三元实际出发,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思路,加强引导,循序渐进,努力建设独具城郊特色的新农村。
一、突出以工促农,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
立足三元城郊型农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
一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在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恒祥农牧、集源生态农业等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进永林胶合板、华健生物、盛和食品等新建企业尽快达标达产、发挥效益,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结合项目竞赛活动,对引进开发农业项目予以重奖,力争年内引进1至2家大型的竹、果、蔬精深加工企业。推广国家级龙头企业福建圣农集团在产业裂变的经验做法,引导农业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加快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延伸,榨干用尽初级农产品,最大限度实现就地转化、就地增值。
二是建设工业原料基地。因地制宜抓好区、乡镇、村三级的农业生产规划,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局部、分散的优势,串成线、连成片、抱成团,力争今后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5%,至2010年突破10亿元。重点围绕木竹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三个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延伸需求,规划建设以三尖杉、淫羊霍等药用植物种植为主的万亩工业原料基地。围绕市区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笋竹、果蔬、烟茶、畜禽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突出农产品品牌战略,力争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达10个以上,创建省级名牌产品取得突破。
三是开发城郊工业小区。结合三明至永安“城市走廊带”建设,研究制订责任机制和扶持政策,鼓励乡镇自主开发工业小区,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平台。重点抓好汇华、竹洲、荆西、吉口、祥龙、渡头坪等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形成汇华至荆东国道沿线和沙阳至明溪省道沿线两条工业走廊,5年内建成万亩工业基地。坚持土地开发与项目招商两手抓,注重根据各工业小区的功能定位,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的项目落户小区,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二、突出以城带乡,多元投入建设新农村。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一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每年为农村办几项受益广、带动面大的实事。年内抓紧完成惠及20个村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黄龙源片800亩耕地整理等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尽快完成最后5个行政村的道路硬化。深入实施5个村级人饮、3处山地水利、3处节水灌溉等“六千水利”工程,力争进入省级“水利示范县(区)”行列。加快启动岩前区域次中心城镇建设,推进莘口小城镇第四期改造工程和沙阳、上剧头、桂花潭、明月苑等四个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建设。
二是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全面落实农村学生的杂费减免和农村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级诊所建设,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研究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积极探索“乡财区管”模式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加强农村计生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计生奖励扶助等制度,进一步巩固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区和优质服务区成果。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落实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措施,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认真总结推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的经验做法,大力开展“九进农家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三下乡”、“乡风文明”、“城乡结亲、联谊共建”等创建活动,加强村镇文体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群众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的良好环境。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努力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加强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的综合整治,以国道、省道沿线的“窗口”村镇为试点,大力实施“三清六改”工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三、突出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建设新农村。
坚持围绕规划抓落实、围绕典型抓示范、围绕机制抓创新,通过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农村。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在充分调研酝酿和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基础上,立足三元区情和村镇特点,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方案、保障措施,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规律、突出特色。确保2006年底前各乡镇全面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所有国道、省道公路沿线、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重要旅游景点所在村完成规划编制,2010年前全区所有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完成规划编制。
二是典型引路、逐步深入。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起步、三年铺开”的原则,2006年重点抓好一批试点镇、示范村和整治村,2007年初步完成试点建设任务,2008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铺开。把岩前镇作为试点镇,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推进、重点保障,努力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建立、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基本普及、农村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镇村班子“五个好”要求基本达到的目标。把乌龙村、吉口村、黄砂村作为示范村,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率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率先推行、村庄规划率先实施、文明创建机制率先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率先落实的目标。把忠山、星桥等14个村作为整治村,因村制宜推进各项建设,努力达到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文化生活明显丰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
三是创新机制、构建保障。对区副处以上领导和机关部门挂村工作力量进行调整充实,明确3个示范村和14个整治村的挂村领导、责任部门和结亲单位,并向辖区51个行政村各派驻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做好相关协调、督促和指导工作。按照“重覆盖、重质量、重实效”的要求,认真制定宣传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抓起,相互配合,务实推进。
四、突出以民为主,凝心聚力建设新农村。
始终坚持尊重农民、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团结民主的新农村。
一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标准,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使全区18至45周岁年龄段的农民基本掌握1门务工职业技能或实用农业技术,并有50%以上转移到非农产业上。着力提高农民生产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发展蔬菜、柑桔、笋竹等农产品行业协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发展经纪公司,推行“会会协作”,进而带动60%的农户增收致富。力争今后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至2010年超过6000元。
二是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村“五大员”作用,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调动农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注重通过民主的手段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为载体,妥善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基层党建。深入开展以“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双带双创”活动,进一步巩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下派干部驻村任职,提高村党支部落实政策、服务群众、谋划发展、化解矛盾、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以今年乡镇、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把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核心。鼓励农村党员先试先干,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为中共三元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 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