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位于湘中偏西南,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合乡并村改革后辖24个乡镇,573个村(居),总人口123.16万人,农业人口107.3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18万人、贫困村209个,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三位。2015年,全县减贫3.59万人。由于我们基层工作薄弱,基础资料不扎实,在检查抽查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较多,脱贫人口认定核查的综合分值在全省排名明显靠后。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深刻反思,负重奋进,将扶贫开发的思路进一步调清,措施进一步调硬,政策进一步调准,方法进一步调新,全民动员,精准发力,以打歼灭战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扶贫攻坚,明确一个目标,从2016年起每年脱贫5万人,到2018年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19年全县2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校准“底子”,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突出“精准”,将校准底子、核实情况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提前和基础。一是校准识别方法。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总结提炼精准扶贫识别方法。坚持“五比五看、一优先、十一不评”的原则,采取访、看、算、评的四步识别法,校准贫困人口底数。访,就是面上遍访、重点专访、诉求直访、脱贫回访;看,就是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无读书郎、看家人有没有卧病床;算,就是算好收入账、支出账和脱贫账;评,就是组评、村议、乡镇审、县备案。二是校准帮扶对象。结合上一轮建档立卡成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筛查、再识别、再精准,把不清不楚变为一清二楚。根据扶贫工作实效,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该出列的出列,该纳入的纳入。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回头看”,共清理出列扶贫对象7347户18020人,其中“四类对象”1285户3632人,重新识别纳入扶贫对象6410户18020人。三是校准致贫原因。将致贫原因详细分类,找准贫困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逐个深入贫困户家中,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并实行一户一册,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如实记载,分清贫困类型、找准贫困原因、探析贫困程度,切实摸清贫困户是因病、因学、因灾还是因房致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结好“对子”,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按照“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责任体系,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健全“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对全县的扶贫工作负总责,其他县级领导结合各自的分管工作,将“五个一批”的具体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县级领导头上。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第一副组长、专职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并明确扶贫工作由专职副书记主抓。各乡镇、各驻村扶贫队、各村均签订军令状,递交减贫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推进工作落实。政府履行“主抓”责任。严格按照制定的作战图,在精准贫困对象识别、精准扶持措施制定、精准资金投放方向、精准项目资金监管、精准项目进度调度、精准民生兜底保障等方面统筹协调。二是强化基层堡垒。将县扶贫办列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增设2 个股室,从全县选调6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负责具体扶贫业务工作。各乡镇设置扶贫办,5万人以上的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5万人以下不少于3人。举办专门培训班,提升业务工作水平。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扶贫员”,作为全村脱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村的扶贫工作负总责。着眼于强村富民、强基固本,结合并村工作,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建立村干部优化和人才保障机制,拓宽选任渠道,把村级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积极从县、乡两级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统筹负责全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为全面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三是坚持“十方动员”。以打歼灭战的决心,动员最强大的力量、投入最强大的兵力、调动最强大的资源,广泛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选派209个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深入发动省市扶贫工作队、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乡镇机关干部、乡镇站所人员、在职教师、医生、村固补干部、工商企业界有识之士、省市驻隆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十个方面的人员参与扶贫工作。每个帮扶责任人都联系一个贫困户,实现一对一精准扶贫,一对一对口扶贫,真帮真扶,快帮快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激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各部门各行业的职能优势和行业优势,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凝聚扶贫正能量。5月6日,我老秘网县举行“万企帮万村”签约大会,12家企业与12个贫困村成功结对,签约农产品基地面积5400亩,招聘贫困户劳动力350人。
三、选准“路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加快推进贫困村“12+2”工程,即“安全饮水及五小水利、电力保障、村级道路、产业发展、危房改建、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政策、低保政策、五保政策、集体经济六个落实”,以及农村社会管理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整合交通、水利、林业、农业、农综、国土、环保、建设、卫生、教育、民宗、发改和旅游等14个部门的资金2亿元以上,集中投入到贫困村,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计”,将扶贫资金的60%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五个一批”的路径,因村因地因人制宜,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一是发展八大产业。将产业作为主要途径,帮贫困户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保持持续增长,实现就地脱贫。重点扶持金银花、烤烟、优质稻、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油茶、百合、辣椒、特色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对产业扶贫资金已有专项扶持的,县农业发展资金不再重复补贴;如果产业扶贫资金标准低于县农业产业补助标准,由县财政予以补足。二是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避险安置和扶贫易地搬迁等举措,拟定搬迁对象1517人。制定《隆回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实施方案(2015-2020年)》,对易地商品房安置的每户补助5万元,本地搬迁安置的每户补助3万元,集中安置点再按每户2-3万元的标准补助基础实施建设。加强和深化扶贫攻坚与政策性金融服务合作,坚持以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为主导,向农发行贷款7.8亿元用于安置区建设。三是生态补偿。将扶贫工作与加快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秀美乡村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县级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特别是建立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逐步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生态治理等项目,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四是教育扶贫。坚持扶智与扶志同时发力,按照“计划指导、培训到户、直补到人、全程监管”的要求,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巾帼脱贫、残疾人创业等培训。将贫困家庭学生优先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高中阶段学费、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县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对虎形山瑶族乡瑶族学生的高中学费实行全免,大学学费由县财政全额资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县职业中专二校区建设,推行以专业群为纽带的中职、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科学调整学科设置,加快与市场和企业的对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优先贷款。五是社会保障兜底。建立低保、五保与扶贫信息共享平台,适当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健全以低保、特困(五保)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不让每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