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北京]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伟大社会变革呼唤创新思想理论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社长 刘汉俊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有许多经典论断。我对其中三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三句话,再加上三个关键词——“历史的”“时代的”“世界的”,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创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空间和宏大的叙事架构。
  历史的眼光让我们增强了创新的自信。与自然科学揭示一般物质世界的必然性不同,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科学”和“解释性科学”,不但要揭示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还要揭示把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可能性的社会力量和实现道路。如何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中,研究探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是社会科学必须回答的历史课题。生活的横截面常常有最绚丽的图案,社会的大变革往往是哲学社会科学最有作为的契机。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一定是以思想的大发展为先导,也一定是以思想的大丰收为结果的,因为深刻的社会实践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生动的社会实践又催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法则,不光具有文化价值、哲学意义,也具有指导当今国际关系的准则价值。回望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获得自信,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理论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才有了继承性、民族性。时代的观照让我们增强了创新的责任。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用“五个面对”“五个如何”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课题。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结合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次理论飞跃都是时代的结晶、现实的产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出的新成果,是普遍真理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中开辟的新境界。实践是诞生真理的唯一产床,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介入实践的深度决定理论的高度,感知现实的程度决定思想的深度。实践之根越深厚,理论之基就越坚实;现实之源越丰富,创新之泉就越奔涌。没有认识的升华就不会有理论的创新,没有理论的突破就不会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力量就不会有行动的坚定。深化改革永不停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理论既来源于原著原文原理,更来源于实际实践实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立场和观点,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社会变革的新探索、客观实践的新指导。国际的视野让我们增强了创新的定力。一个崛起的中国必定影响和改变世界格局,因而针对中国的战略争锋、政治争斗、领土争夺、国际事务争议、意识形态争辩、经贸争执、网络争端、科技争先、能源争抢、军事争战、人权争吵、文化争论、学术争鸣等等都会出现。今天的中国是在一个开放的背景中、竞争的环境里、复杂的局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遭遇的困难、面临的挑战、潜在的风险前所未有。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历史承接与民族特性中突出中国特色,在原创理论与体系构建中彰显中国风格,在关照世界与关怀人类中展示中国气派。原创首先是独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突显中国理论的主体性、民族性、创新性,才能在国际舞台中占有中国议题的设置权、中国话题的制高点、中国事务的控制力,才会在世界文明和人类思想的百花园中独放异彩、有所贡献。这是中国思想的定力所在。

标签:座谈会哲学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增强理论自信 打造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两个不可替代”鲜明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我们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的现实差距。学习总书记讲话,就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起构建融通中外的学术理论和思想文化话语体系的历史使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增强方向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构建和传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体现历史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意义上,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深深地打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历史烙印和时代色彩。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我们才能科学地阐释好中国现象、讲述好中国故事。过去几百年来主导世界发展的资本主义文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人类文明需要新的精神指引。作为思想文化和新闻舆论工作者,我们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重新成为活跃的“世界话语”,积极稳妥地向世界展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增强文化自觉,在大力传播富于时代特色的中国思想文化中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要在历尽劫波从未中断的历史长河中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与生存耐性,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交锋和融合中生动展示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与博大精深,在人类文明重建的时代潮流中真实反映当代中国文化的光明前景与历史担当。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发生在人类文明面临转折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增强战略自觉,把增强软实力作为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国际舆论秩序“西强我弱”的格局仍然存在,这是几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遗迹。西方国家的“舆论霸权”,在深层次上表现为“思想霸权”“观念霸权”“学术霸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必将进一步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可以说,以中国理念、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日益成为中国发展日程上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从战略层面重视话语体系构建问题,实现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有效突围。
      增强实践自觉,肩负起“构建”和“传播”的双重任务,致力于实现建设“文化强国”和“传播大国”的双重目标。应该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当代中国是“问题的最大的富矿”。只要我们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就会找到作为“时代口号”的种种重大社会科学议题,从而找到理论创新的源头,由此构建反映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二是创新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特别是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将此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和着重点。三是传播导向。我们必须在解读中国实践上掌握发言权,壮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特别是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切实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走向建设“文化强国”和“传播大国”的战略目标。
 
 楼主|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有收获。尤其是关于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他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虽然创立于19世纪,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虽然诞生在欧洲,但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和一般哲学社会科学的分支、流派不同,它是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这种鲜明的党性,决定党的理论工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肩负起推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总书记的讲话科学阐述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他指出,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既包括推进的要求,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时间概念,也具有空间属性;不仅要传承,而且要发展;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创新。中国化,就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代化,就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大众化,就是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统一。
       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当代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适应”就是坚持的客观依据。但这种“适应”并不是“完全适合”,社会矛盾不断产生着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做到在坚持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楼主|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指导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马克思主义。
     当今中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呼唤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
     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也就是要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在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展开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对于这五大发展理念及其相互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从规律高度来论述和认识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揭示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战略,体现了全面的、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也就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规律。所有这些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显然就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之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包含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中。三大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共同佐证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楼主|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遵守政治纪律 坚持严谨学风

     党校的理论和学术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宣讲、学术论坛和讲坛等活动都在党的纪律约束范围内,都要服从党的纪律要求,在理论和学术工作中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而且,由于理论和学术工作者具备一定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守纪律讲规矩对于党校学者来讲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说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但“无禁区”也不是绝对的,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在党校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这就对我们进行和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工作,尤其是在讲坛论坛上,提出了最基本的纪律要求,是不能下探、更不能突破的底线。
      理论和学术工作贵在探索和创新。没有探索和创新,理论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不复存在,理论和学术工作对党的事业的积极作用也就荡然无存。这就要处理好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与理论和学术探索创新的关系,既要百家争鸣,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要的指导原则:“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理论和学术研究工作要做到有机统一,首先,理论和学术研究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定位。在政治方向上不能有偏差,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不能混淆,更不能混同。尤其是不能将重大的原则问题、是非问题作为一般学术问题予以对待。其次,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坚持健康学风。科学研究贵在实事求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那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甚至沽名钓誉、标新立异的做法,首先就违反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最后,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净化学术生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健康学术生态。
 
 楼主|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哲学方式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道路实现成功崛起和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历史时刻发表的一篇纲领性文献,显示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高度理论自觉与价值观自信,必将引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开启发展的春天。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生成与发展,既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建构成果,也参与和建构着中国道路及其普遍性意义。作为哲学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坚持哲学对中国道路及其扩展的实践性参与和建构自觉,更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学术努力和专业水准,去阐明哲学呼应中国道路之理论崛起的特有关键主题、基本方式和实践路径。
      首先,必须把握准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关键主题。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又着力为这一 最新成果的理论形成和理论超越提供思想支撑、学理阐释和话语表达,是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关键主题。构成这一关键主题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根本指导和阐释重点,努力形成我们党关于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核心理念、宏大叙事和哲学话语,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提炼和理论超越。
      其次,必须把握好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特有方式。中国道路的开创和拓展本身是一个总体的、历史的、实践的过程与成果。这实际上也提示我们,坚持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思维去呈现并维护中国道路的历史连续性、系统开放性和价值普遍性,坚持以历史辩证法的精神去阐释并建构中国道路的文明本质和世界历史意义,坚持以人民主体的价值思维去展现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和文化追求,不仅要成为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特有方式,也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基本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其三,必须把握住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实践路径。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去阐发中国道路的主体性及其世界历史意义,是哲学呼应中国道路理论崛起的实践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时代自觉、历史意识和文明思维为导向,更加敏锐地把握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精神,更加深刻地阐释并呈现中国道路的历史连续性和实践导向性,更加自觉地建构中国道路崛起的文明本质和普遍性价值,以形成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现实存在状态、理论时空与发展前景。
 
 楼主|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5-23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执政成就?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成功?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解释。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的价值观,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根本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新的时代特征,赋予社会主义许多新的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认为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
     第二,坚持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立了,但现在比过去发挥的作用大得多好得多,就是因为进行了许多方面的体制改革。举三个例子:一个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项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温饱问题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活力、动力、压力怎么估量都不过分。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现在,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纳税额、就业人口等方面都占了超过一半的位置,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开放领域越来越宽,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对外开放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带来了一些外国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开放还带来了外国的资源能源,带来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广大等比较优势。如果没有开放,绝没有今天这个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
      第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地避免政治上的争拗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还有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强中00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有助于国外人士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