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队伍有学历、有书本知识的人不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惯用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很不扎实,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赵乐际同志要求组织部门积极适应新常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提高组工干部把握正确方向、分析大局大势、知人善任、把握规律四种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笔者结合较长时期从事组织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谈谈粗浅认识和建议。 党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团结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要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增强专业化能力
科学思维与立场是前提 首先,要清晰认识和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门科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自然寓于其中。因此,必须以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待组织工作,不能就事论事、不究其理,也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不能丧失立场、迷失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科学思维理念,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其次,要清晰认识和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门应用科学,必须通过实践来推进。这就要求组织工作既不能坐而论道,又不能盲目实践,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组织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组织工作,以科学的制度保证组织工作。
最后,还要清晰认识和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门领导科学,必须着眼长期执政的愿景并规划设计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具有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谋远虑。既要居高临下,研究怎样做才能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使伟大工程统领伟大事业,保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卓有成效,同时又要居安思危,研究怎样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应对风险考验,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当前,尤其要围绕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研究如何通过加强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专业化能力
问题导向与创新是关键 一是要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问题即矛盾,是矛盾的外在表现,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和事业进步的过程。组织工作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熟知的大连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基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从中发现基层党建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的矛盾运动,从而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大新兴党建领域和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并存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市委组织部因势利导,建立健全三大新兴党建领域的组织体系和改革整合三大传统党建领域的组织体系。
二是要适时破题,积极改革创新。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这无疑给整个社会带来诸多纷繁复杂的矛盾。同时,也对党的建设提出新挑战,对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出新课题。如果组织工作不能迎难而上,长期抱残守缺,必将积重难返,给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带来更多损伤和后患。比如,在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时,围绕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紧紧抓住并积极破解“党员和党组织相分离”“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相脱节”两个基本问题,逐一化解“体制外之谜”“流动党员归属”“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基层组织结构混乱”“政治功能模糊”“党建责任主体缺失”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最终将推动基层党建逐步走上科学化轨道,从而为组织工作专业化铺平道路。
三是要敢于担当,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经常听到外界对组织系统同志的评价是“原则性有余,创造性不足”,这一方面体现了组织系统干部坚持党性原则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主动创新的自觉性不强。国家之大、地区差异之多、时代变迁之快,尤其是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千差万别,若所有问题都要等到上级明确指令才动手解决,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活的灵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众多政策规定要求,来自于基层的实践和总结。各地组织工作只有正视并勇于破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同当地的实际有效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全党积累成熟的经验,并加以规范和推广,从而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增强专业化能力
统筹谋划与推进是要诀 一是组织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大局,符合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其中,组织工作要体现政治属性,就不能随心所欲;要实现整体功能,就不能零打碎敲。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努力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同时,组织建设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本体建设。党的思想、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都依附于党的组织这个本体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组织工作的专业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础,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统筹谋划,才能不辱使命。
二是组织建设不能各自为政,必须是一个相互贯通的系统。从全党来说,按照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要求,组织建设不仅要研究制度和体制,还要研究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地方来说,组织建设既要研究党组织承上启下的纵向关系,还要研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横向关系,也要研究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等内在关系。对于基层来说,组织建设不仅要研究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要研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的配套建设。组织建设需要系统设计,必须根据总体布局的要求,对机构设置、功能确定、管理层次和幅度,科学地设计与构造。而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则更多地体现为符合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而实行工艺性操作,一定要细化标准和操作规范,精雕细刻,从而保证党的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先锋队。
三是要纵横捭阖,统筹推进。在党的组织建设中,中央党的组织和地方的党组织建设在较长时间体现出相对稳定性,但基层党组织建设则不然,往往差别大、变化快,必须及时改进,才能顺应基层实际情况变化的需要。但各地组织工作却参差不齐,有的只究其表、不究其里,基层组织建设一般化;有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典型经验培育不能形成普遍推广的价值;还有的虎头蛇尾,不深入研究继续推进的措施,致使有些富有生命力的探索半途而废。各级组织部门对此必须头脑清醒、忙而不乱,在基层错综复杂的矛盾缠绕中,冷静分析,剥茧抽丝,理出头绪。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项新的改革举措,一定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同时,要及时跟踪指导,总结经验教训,力争取得实际效果,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路子来。 增强专业化能力
制度规范与约束是保证 一方面,要加强制度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工作是一项固本强基的工作,必须围绕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其中,就纵横交错要求,有一个整体配套问题;就贯彻实施要求,有一个既要有制度规定又要有实施细则的问题;就时空进展,还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建立健全的问题,等等。如果做不到这些,就谈不上专业化。比如,最近中央出台了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这是组织工作多年翘首期盼的。作为政府部门,什么情况设党组,什么情况设党委,以及党组(党委)决策如何处理好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系,这些都需要下很大功夫去研究实施。再比如,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都要决策重要事项,怎样界定、如何区分,也需要下功夫去深入研究探索。不然,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以后,这些问题会更突出显现。还有干部、党员管理的制度约束,如何防止并有效解决“牛栏关猫”等问题,需要做更多更细致的制度规范。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拾遗补缺,及时跟进,上下衔接,才能有所遵循。
另一方面,要从严立规执纪。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总体上是与时俱进的,但问题也时有发生。有些是制度缺失所致,但更多的是有规有纪不执行,或是因灵活变通、打擦边球,使制度规矩的刚性约束失去应有的效力。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法规前面,特别是通过“打虎”“拍蝇”,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量,也为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铺平了道路。再次,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需要,中央明确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一岗双责”,同时明确党纪党规严于法律法规,强调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责任倒查机制。这些都昭示出我们党严肃党纪、惩治不廉洁的决心,并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既为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加强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提供了经验范例,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工作必须蹄疾步稳,才能迎头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