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为基层信息工作插上互联网思维的“翅膀”

[复制链接]
秘书工作室 发表于 2016-3-2 11: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将互联网思维归纳为“专注聚焦思维”“用户体验至上思维”“超越预期思维”“快速迭代思维”等等。笔者体会,借鉴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我们基层信息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更好发挥党委信息的职能作用,服务党委科学决策。

     运用“专注聚焦思维”,培养信息工作职业敏感性

       互联网思维中的“专注聚焦思维”即专注于细分市场,集中精力和资源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专注才能做到极致。信息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信息工作者必须把工作当作事业,凝神静气、心无旁骛,深入其中、沉浸其中,专心致志培养职业敏感性,形成信息工作行家里手应有的“第一反应”和“条件反射”。

       如,遭遇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就立即想到报送紧急突发信息,在新闻中看到重大政策出台或重要会议召开就着手收集基层反映的信息,浏览报纸看到亮点特色工作就留心总结经验类信息,看到民生疾苦就首先想到报送问题类信息……一旦具有这种信息工作职业敏感性,就会发现信息灵感源源不绝、俯拾皆是,从而摆脱缺乏信息“点子”导致“无米下锅”的窘境。

      运用“ 用户体验至上思维”,让信息“抓”得住领导

       “用户体验至上思维”是指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注重研究用户的需求,将好的用户体验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上级机关和本级党委领导就是我们信息服务的“用户”,我们提供的各类信息产品如简报、要情、舆情、专报等,只有“抓”得住“用户”,进入“用户”的关注视野、融入“用户”的决策过程,才算产生了效应、发挥了作用。

        要让信息“抓”得住领导,需要及时准确地对接领导工作思路,精准把握报送信息的时机,报送对决策部署有参考借鉴价值的信息;需要把信息触角向一线延伸,从各基层单位、广大干部群众那里获取内容实在、生动鲜活的信息。

       运用“超越预期思维”,让信息工作获得服务对象的“口碑”

      “超越预期思维”是“用户体验至上思维”的升级版。赢得口碑的真谛是“超出用户预期”。作为基层信息工作者,在让信息“抓”得住领导、能进入领导视野的基础上,让提供的信息超出领导预期、引发领导的“口碑”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

      这就要求信息工作者从满足于做好日常信息工作向善于谋全局、当高参转变,从按部就班完成信息报送任务向创造性采编高层次信息转变,在做好动态信息报送的前提下加强综合性的专题信息攻关,实现信息的最大增值,努力扮演好信息“高参”的角色。

      运用“快速迭代思维”,让信息工作适应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新要求

      “快速迭代思维”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互联网企业讲究快,产品尽快投向市场,然后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完善。当前,我国正快速进入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社会大众被全方位地带入到对信息和新闻事件的收集、整理、报道、分析、点评、传播的全过程中。同时,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全媒体”报道,竞相发力吸引眼球。

       在这种背景下,基层信息工作者如何增强信息报送时效,维护和发挥好党委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客观上要求基层信息工作者培养信息快速采编能力,提高信息报送时效。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的报送,事关工作大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关注度极高,必须“与时间赛跑”。不能有“报喜不报忧”“情况全掌握再报”等心理,紧急情况一旦发生要立即报送,尚未完全掌握情况可先上报初步情况,随后跟踪报送事态发展、应急处置、社会舆情和原因分析等详细情况,确保上报信息及时、准确。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5年第10期。原题目:《互联网思维对基层信息工作的几点启示》;作者:高 胤)

标签:互联网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3粉丝

36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