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领导讲话的语言既区别于正式书面文件,又区别于一般的口头随意交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研究“领导讲话”这样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特点,然后,还要探讨怎样出“新”,怎样求“美”。# {* ~( H' h# l8 `
一、领导讲话的语言
- E; y" S9 q7 \ (一)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1 w- K3 r& e# |9 q
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我想,所谓基本特点,就是起码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合格”的要求,而不是“优秀”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它概括为两“通”一“短”。9 o* h: r0 `) s4 n% Z' |
两“通”是: 1、通俗。讲话信息是靠人的听觉而传送的,所以,一定能让听讲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够听明白。 2、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不要用那些虽然字面上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
% u1 z9 ]$ P0 _ ~, C; `8 [" s" L 一“短”,即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讲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面材料阅读还可以,听起来就容易连不上、听不清,还容易使人生厌。9 e8 ]; ~8 d5 [- e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以上的特点:他的讲话语言可以说是“领导讲话体”的典范语言。如1942年关于《反对党八股》的讲话中的一段:
4 q' } C! d" M4 o; }3 V9 U4 q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 b* t( _7 _. j1 n% u2 I) B 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11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
' p; q2 W: r5 x5 J! l0 S9 k 写讲话要能够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写边读,或默读或出声读,这样来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 E5 u2 @ q9 J) i' w q
关于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 一是说领导讲话语言应当“口语化”。说领导讲话要多采用口语,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化"。什么是“化”?毛主席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讲话语言要通俗,要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有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对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周密、严谨。 二是说领导讲话要慎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被后者接受优秀的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运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半文半白”。上面列举的毛主席《反对党八股》中的一段话,其中的“已属害人不浅”,就是“半文半白”。在讲话中适当用一些文言及半文半白之言,可以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问题不在于“半文半白”,而在于用得适当不适当,用在这里别人能否听得懂。总之,作为对领导讲话语言基本特点表述的补充,我还想提这样两句话:要通俗易懂,但不要“口语化”;要有文采,但不要“文章化”。. D$ |; G8 S7 W3 W; C9 a/ W+ x
(二)领导讲话语言的“新意”
/ J: K N2 Y; }2 X: H 这一段讲“新”和下一段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话语言提出一些比较高的要求,在解决“合格”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优秀”的问题。
. s% _* r# x+ M, X4 [ 我们听领导讲话,总希望有一些“新意”,不愿意总听“老生常谈”、“老一套”、“老重复”,更讨厌“陈词滥调”。领导讲话的“新意”,包括主题的新意、观点的新意、结构的新意,但落脚点是语言的新意。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主题、观点的物质承担者。讲话内容的新意,要通过语言这一形式来传递、来感受、来领悟。所以,讲话语言的“出新”是很重要的。怎样“出新”? 可以找出这样几种途径:7 E( a& z4 a7 O& K5 \
1、转换论述方式。这在写领导讲话中是要经常运用的。因为领导讲话的一个普遍性现象是承上启下,往往是上级开了一个什么会,上级领导讲了什么话,下级也要开个类似的会,下级领导也要讲类似的话,这样,就必须要避免“下抄上”、“如法炮制”的问题。这就很需要在论述与上级领导讲的同一问题时,转换一下论述的方式,如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199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打击走私工作会议,省委领导同志要出面讲话。关于打击走私的意义,中央好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再一般地讲很难摆脱“照抄”之嫌,很难讲出新意。这位领导同志在讲意义时是这样讲的:' O3 G% X+ j7 G2 Q+ Q8 f
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不廉洁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
8 x3 P) H& `1 g' l7 A8 w n C8 k 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 l6 k7 q0 T0 N, U3 t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