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要求,新作为
作为80后的一代,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当代,没有经历过下乡插队的磨炼,也没有挨过物资短缺的艰辛,更没有感受过十年文革的苦难,可以说是长在红旗下,活在春天里。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只有对当前的新常态有更透彻地理解,更深刻的感悟,才能在新常态下有准确的新定位,在新担当的感召下努力有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青年要有新理念。“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老一辈共产党人凭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新中国。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要坚定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不是不可持续式的流血牺牲理念,也不是奢靡浪费西方式的享乐理念,而是心里装着国家,时刻想着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终生奋斗的服务理念。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没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去坚持和奋斗;一个青年干部没有响彻灵魂的理想信念,只能走向虚伪甚至堕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入心入脑的将马克思主义和市场经济学懂弄透,才能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发自肺腑对“三个自信”透彻理解并坚持始终。面对多元化的新思维、新文化和海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甄别和选择,学会在符合党纪国法、顺应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其大者兼其小”,“包容并蓄、借鉴吸收、为我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新理念。也只有在这种新理念的的支撑下,才能摆脱年轻人常常会出现的“读书太少、抱怨太多”的问题。
新常态下的青年要有新定位。孙中山先生讲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过,“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当大官、大款还是大腕?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定位。当前,“不唯分、不唯票、不唯年龄”已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新的定位和新的使命,而不是怀揣私利、打着小九九,投机倒把、弄虚作假,耍弄权术向上攀爬,使用手段营造“小圈子、小派别”,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新时代的青年要认真找准自己的定位,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并身体力行的践行下去。才能真正把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实事。
新常态下的青年要有新作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适应能力强是我们青年的优点,但遇事容易急躁、思考不够全面,缺乏持续坚持的耐性又是我们所欠缺的。新时代的青年要能够包蓄兼容,既能够务实冷静、思考全面,又能够雷厉风行、坚毅果敢,敢于拍板,能够在关键的情况下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我们青年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杜绝仕途上的四种“灰色心态”,坚持实事求是,继续发扬勤勉务实的传统美德,不偷懒耍滑、安逸无度。我们青年还要发挥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快速学习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迅速适应新常态,不断掌握市场经济的主动权,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务实地作风服务好人民群众。
新常态下的青年要有新担当。越王勾践不怕“石室为奴”,卧薪尝胆终成霸业;三国曹操官渡之战不畏将寡兵少,亲率士卒火烧乌巢,终于击溃袁军主力;楚霸王项羽不怕他人“作壁上观”,破釜沉舟终于亡秦。这就是担当。当前,各种诱惑颇为盛行、各种投机很有市场,我们青年更需要一种对专业、对职业、对事业“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责任,能够在继续坚持“认真”二字的前提下,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担责、担难、担险,做一名会学习、能实干、敢担当的新青年。在面临新情况、遇到新问题的关键时刻,能够冲锋在前、担当在先,敢于拍板决定,即使失误也敢于承担责任,充分体现青年敢冲敢闯的韧劲、狠劲和拼劲,不遗余力坚持把问题解决好。对负责办理的棘手工作,要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态度。对困难和矛盾不敷衍、不回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违权和越线问题,更应敢于坚持原则并大胆亮剑,不管压力来自哪里,都要敢于较真、坚决反对。
新常态下的青年要有新敬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唐代韩愈著文:“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共产党人不怕死,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不畏强权、不贪金钱、不迷美色的无畏精神,这种无畏就是信仰、就是敬畏。在“四个全面”的大背景下,我们青年要学会敬畏科学、敬畏法规制度、敬畏道德、敬畏传统文化、敬畏自然的“新敬畏”的精神,坚持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与他人相处互敬礼让,与社会保持良好秩序,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还要有对公权力和政绩观的新敬畏,既神圣而慎重地使用好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和职责,又要敢于无畏的为人民谋取利益,对一切背离法制轨道的“潜gz”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