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舟山、绍兴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其他地区关于历史文化名村及城中村改造的先进经验,根据XX指示要求,11月19日至22日,XX带领XX前往舟山、绍兴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舟山市岱山县东沙古镇、定海区南洞艺谷、定海古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故居、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等历史文化名村或城中村改造示范点,与当地有关单位交流改造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浙江几个典型的历史文化名村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点基本情况
1.岱山县东沙古镇。东沙古镇位于舟山市岱山岛北部,曾经是清朝民国时期东部沿海的繁华商埠。三百多年的历史,曾经繁荣的经贸,在东沙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百年建筑,形成了东沙镇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改造后的古镇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沿老街而行,古色古香的民宅,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渔厂、盐坨、货栈等不时触目,原始古朴。古镇上有一座中国海洋与渔业博物馆,主要陈列与东海渔文化相关的渔业生产工具和渔民生活用具。此外,东沙古镇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的母亲金维映的家乡,在古镇上还有一座金维映纪念馆,馆藏了有关金维映烈士生平的档案文献资料和烈士遗物等。
2.定海区南洞艺谷。南洞艺谷,又名“太阳谷”,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是一个位于舟山本岛东北部的小山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左右,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拥有自然生态野趣、乡村农趣以及海岛特有的民俗、民情、民风。近年来,南洞艺谷按照“打造特色优势,深化建设内容,实现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借助中国美院的文化艺术扶持力量,确定了以“文化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将三个村的村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起来,并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建设了艺术家景观园、民居客栈、渔人码头、海盗城、木质渔船博览馆、功勋号列车公园、趣味农业区、国际壁画村、明清老街、艺术中心、明清民俗村十二个独具特色的展示平台,将村庄打造成休闲、度假、科学实验、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赏景、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圣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时,专程来到此地调研,并对该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肯定。
3.定海古城。定海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的千年古城,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岛文化名城。古城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历史街区。定海英才荟萃,历史上曾出过如朱葆山、刘鸿生、董浩云等近百位名人,同事,也是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故乡。在古城内新建有一座城市展示馆,利用声、光、电等技术配合,生动演示了舟山市的历史沿革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4.绍兴鲁迅故里。绍兴鲁迅故里为国家5A级景区,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利用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改造而成,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鲁迅故里的改造将鲁迅先生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相互串联,并将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老秘网、孔乙己等内容融入故居建筑。改造后的故居还原了鲁迅祖居原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5.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市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之内,是以古城风貌为特色,以传统民居为主要内涵,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道。街区主要由河道、民居、石板道路三部分组成,全长2.2公里。自北而南,依次架有仓桥、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等传统古老石板桥。河道两旁以水乡民居为主,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集中反映了绍兴的传统建筑特色与民情风俗。街道两旁开设有很多传统商店与餐馆,并穿插开设了具有绍兴风情习俗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与书画馆等,集中展示了绍兴古时候的风貌特征。2003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
二、关于这次学习考察的几点感受
为确保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收到实效,考察之前,我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并邀请历史文化名村及城中村改造的有关专家进行推荐,最终选择了这5个不同类型的改造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这几个项目中,有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和新建人文建筑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型,如舟山南洞艺谷;有围绕历史文化做文章形成的古村落保护开发型,如东沙古镇、定海古城;还有利用知名人物、历史遗存等在繁华闹市区打造的休闲观光旅游型,如鲁迅故居和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我们选择的这几个点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虽然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都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独具匠心,挖掘文化内涵,倾力打造而成。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地方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规划提升档次品味。在各个考察点的介绍中,我们看到,每个地区都把科学规划作为前提,在改造前都有一个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的建设规划。这些改造项目有着共同点,如对历史文物都遵循着“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的基本思路,对悠久街区坚守“修旧如旧”、“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整体保护与局部保护”、“周围环境与历史氛围的和谐”、“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改造项目在规划时都聘请高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响品牌、创出精品,使规划传承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例如,南洞艺谷所在的新建社区,成立了舟山南洞海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整个南洞旅游文化景观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投资3800余万元,建成了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中老年休闲养生基地,社区还与浙江工业大学、华侨大学等15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规划建设了中国戏剧基地、全国休闲旅游养身基地、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老年人摄影协会等基地建设。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都明确规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规划设计,甚至在项目招标时要求中标单位必须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建设,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局部服从整体。
2.合理开发共享发展成果。每个改造工程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生活档次。在各个古村的改造项目中,都有的放矢,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传承优秀文化等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方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对历史文化特色村采取保护性修建,对中心村和实力较强的村落群体采取合并组建,对城中村采取拆旧建新等改造方式,使改造后的古建筑、老建筑或者成为新的村财来源,或者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让群众享受到改造后的实惠。在南洞艺谷,当地政府通过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大力发展以农村休闲游为主导的农村生态经济,把潜在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民增收的资产,仅去年旅游人数就突破20万人次,经济总收入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000元。同时,南洞艺谷利用古村改造,为三个自然村各自打造了文化礼堂村情村史、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三个主题馆,这三个主题馆不仅成为吸引游客的标志建筑,同时也是村民业务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3.因地制宜凸显地域特色。在几个项目的改造中,都充分利用了当地所拥有的山水环境、人文景观、历史人物等特色优势,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特色和个性,力求体现山区、丘陵、水网、滨海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风貌,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和显著辨识特征的美丽村庄,推动人与自然、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例如:舟山南洞艺谷利用自身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优势,与中国美院、浙江职业艺术学院等27所院校以及省作协、市摄影家协会等多家协会结成合作伙伴,提供场所作为大学生实习采风的基地和艺术家的创作基地,在村庄民房立面绘制了100多幅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创意壁画长廊,通过壁画充分反映农渔村生产生活、民俗风情,既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品味,又形成了新的旅游点,吸引了大批游客;东沙古镇依托百年渔镇以及中国“大黄鱼之乡”的底蕴,以海洋文化为载体,在镇内修复建设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书雕城、聚泰祥布庄、香干老作坊、陶吧艺术馆、渔都古镇“老字号”一条街等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古镇韵味。
4.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记忆。在改造修缮过程中,各地都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把脉、市场参与、能工巧匠实施”的原则,做到“统筹保护、修旧如旧、尽量不拆迁、尽量不使用现代装饰材料”,完好地保留住当地的历史韵味,保存住原有的古朴记忆。在东沙古镇的改造工程中,当地对列入重点保护的古民居进行了全面检修,主要采取屋面防渗漏、鼓皮隔扇防虫蛀、防腐烂等措施,并对古村街面房及沿街房屋进行古典式建筑结构的修复,重点在飞流瓦、雕刻、画檐等点睛之笔上着力,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使其彰显出统一的建筑特色。同时,还实施了街道“三线”入地及两污管道分流工程,在不破坏古村原貌的基础上改善居民原来的生活环境。在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当地以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的基调,为延绵2公里的街区都铺上纹路别致的小青砖,小街两侧的明清风格的民居经过修缮后,高高的马头墙、饰有精致图纹的瓦当以及古色古香的木板门的修缮效果散发出江南民居的浓郁风情。同时,依托四通八达的内河水系,在以传统手法恢复建设仓桥、龙门桥、凰仪桥等景点的基础上,对现尚存的历史性建筑、较完整和有特色的43个台门等按照“原真性”原则逐步予以整治和修缮,再现水乡古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