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党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匠心独运,文化氛围浓厚,学员们徜徉于这文化的风景里,鉴赏、学习、感悟,颇受教益。
“诗思夜深无厌苦,画名年老不嫌低”
嵌在中央党校主楼西侧“燕园”旁“六合亭”的这副楹联,原联系齐白石老人的篆书七言联,亦是齐白石自况之语。 “诗思夜深无厌苦”,意思是说,深夜凝思作诗,虽然极其艰苦,但书者乐此不疲;“画名年老不嫌低”,说的是虽然年老而无名,以卖画谋生,但不惧卑微。 除楹联外,齐白石在原作旁附有一小段行书说明:“孔才弟属书联,余以为此纸书丑,弃之,己再书一纸。孔才犹不肯舍,即付裱背属余补记。孔才只知爱余,不知为余羞耶。兄璜时甲子冬十二月。” 可见,此件作品是应贺孔才之嘱而作。此件作品用纸较之其它宣纸发棉,不易行笔。行笔稍慢则多枯笔飞白,不易写实。白石深知其中道理,认为此纸不宜书写笔笔落实的大篆。纸张的适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行笔用墨的效果,纸不好当然也很难完全彰显艺术家的功力。贺孔才亦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自然深谙书法之道,但他更明白笔墨纸砚只是形式,与齐白石书法造诣无关,而且,在这样的纸张上撰写大篆更加别具一格,可能亦会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大家就是大家。白石老人书写完如此顶天立地的大篆条幅之后,在其题跋时用水分较多之淡墨,配以两行洋洋洒洒、自然流畅的淡墨行书,与浓墨大篆形成鲜明对比,果然别有气象。此联在今天已是难得珍品。可以说,正是由于孔才先生对白石书法浓厚而真实的钟爱,才有了白石老人随后平淡而谦虚的跋语;也正是有了这浓淡虚实的笔触才成就了如此难得的佳作,也书写了一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别样情谊。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白石老人的书法艺术以行书和篆书最为精到。 上述对联,结体近汉篆而又掺隶书用笔,将篆隶融冶一炉,属于白石老人书法成熟时期的风格。此楹联后为上海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洪丕谟收藏。2011年,在北京都市联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747.5万元拍出,原件现藏荣宝斋。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党校“拷贝”白石老人此联并置于“六合亭”,应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六合亭”原名“六角亭”,在党校已整整矗立了五十多年。“六合亭”气质非同凡响,既显北京古建的皇家气度,又描绘着富有近代气息的彩画,尤其是那六角飞檐上的和平鸽,在当今的古建当中已属凤毛麟角、绝无仅有。而这一切都蕴涵着:“六角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定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古老传说。 据考证,“六角亭”原来是北京隆福寺的一座碑亭。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是明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五十年代后期,中央党校在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美化校园和保护文物,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隆福寺西六角碑亭拨给中央党校。1960年“六角亭”运至校园,修复后翻建在主楼西侧的湖岸边直至今日。1997年进行过维修与油彩。2000年后,取名为“六合亭”,寓意为亭之六角可象征为“天地六合”。日前再次修旧,更是完美如初。
“五礼六书生奥妙,千山万水见精神”
此副篆书七言联,见于中央党校留筠馆东南侧不远的“小住为佳亭”。五礼指的是礼仪,六书指的是书法,千山万水则指绘画。总的意思是:熟识礼仪,精耕书法可以弄懂人生真谛;潜心绘画,孜孜不倦,则可以表现人的感情和精神。 如果作进一步解读,“五礼”作为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制定于周代。五礼分为:吉礼,祭祀之礼;凶礼,死丧、凶荒之礼;宾礼,朝见之礼;军礼,出征、田猎等礼;嘉礼,冠婚、饮食、宾射等礼。“六书”则是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时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一般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楹联应属集锦联,大概是根据已有楹联“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改写。由施志伟编著、2011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的《集王羲之圣教序集字临创》一书收录了这副楹联。 “集字”也可理解为“集句”,集句诗又称集锦诗,指把一位或数位古人的成句集为一首新诗。它不是对前人诗句的简单照抄,而是把古人本来互不相干的诗句,集合成为一首具有新意的诗篇。集成的新诗,可以不改变原诗句的内容和意境,也可以引伸、改变原诗句的内容和意境。这是一种拼学、拼才、拼敏捷的有趣诗体,信手拈来,皆成妙笔,使古人成句,为我所用,有如己出。作集句诗不仅要学问渊博,熟记百家诗作,而且要善于联想,借古人妙句创造出自己富有新意的诗篇。 比如:“人得交游晓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又有今人诗云:“五礼六书生奥妙,千山万水见精神;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弦上深知流水意,笔端真有造化炉;细雨随心苏草木,艳阳着意染河山。”集句联、诗、词、赋,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的一枝奇葩。也许只有像中国这样积累了卷帖浩瀚的各体诗歌、词赋的文明之邦,才可以让后世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自由集句,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却了无牵强拼凑之嫌。
“书以钟张为祖,文升秦汉之堂”
此联为行书六言联,位于中央党校掠燕湖中岛红船展览馆后墙,横批为“少长咸集”。 楹联应是出自《赵孟頫行书集字楹联》。该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被称为“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2006年7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对联集字字帖》,2009年1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碑名帖实用速成大格集字帖》,也收录了此联的碑帖。 横批出自晋朝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经典语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 上联:“书以钟张为祖”,指的是钟繇、张芝两位书法家。钟繇处在曹魏时期,当时楷书还不是很成熟,但钟繇的楷书就特别好,钟繇与王羲之合称“钟王”。张芝是东汉人,人称之为“草圣”。上联的意思就是学习书法,还是应以钟繇、张芝和王羲之为祖师爷。事实上,书法史上有“宋四家”之一以及“三苏”之一的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说:“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妙在笔画之外,足见其功力深厚。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正是由于历代书法家的努力,汉字书法才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下联“文升秦汉之堂”,意思是说,秦汉两朝文人们写的文章水平是最高的。要使文章的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就要向秦汉两朝的大家们学习。换句话说,文章须学习先秦和两汉的名篇,方能登堂入室。总体的意思就是,无论是书法还是文章,要学就学最好的。 在红船展览馆,90多年前的庄严一幕再现眼际:1921年8月,一批民族的精英汇聚到浙江嘉兴,在嘉兴南湖绚丽美景的掩护下,在一艘画舫上完成了中共“一大”的大会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这艘画舫被誉称为“红船”,永载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曾经发生的这一幕:“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如今,在风光旖旎的掠燕湖,中央党校为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以嘉兴南湖的画舫为原型,再造了一艘与南湖的画舫几近一样的画舫,生动再现了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如果把民族解放作为一个历史画卷或一篇彪炳千秋的大文章的话,那么,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聚集到南湖画舫就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要干的就是,用如椽的巨笔,描绘写出人民彻底解放的最绚丽的画卷,撰写出民族复兴的锦绣文章。 (作者系中央党校第65期厅局级干部培训班学员、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赵腊平 来源:学习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