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5-11-27 08: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据统计,XX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年打击处理数的15%左右,需要引起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努力探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违法犯罪主体复杂,作案类型多元化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过去的简单型犯罪转向多样化发展,涉案罪种多,且有交叉性。从永安市来看,按发案量多少排列顺序分别为:盗窃、抢夺、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吸毒等。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侵财型案件为主;城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涉毒案件为主。
    (二)违法犯罪年龄偏低,作案手段成人化
    未成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生理、心理早熟,违法犯罪低龄化势头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明显增多,而未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三)违法犯罪成员偏多,作案形式团伙化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未成年人年龄小、依附性强,容易形成“小团体”互相影响。尤其体现在伤害、寻衅滋事犯罪中,多数是3人以上团伙作案。
    (四)重新犯罪概率高,违法犯罪职业化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采取教育感化后释放,容易让未成年人误认为公安机关对他们没办法,从而变本加厉,疯狂作案。从永安市近几年来查获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看,屡教不改、重新违法犯罪的约占30%以上。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层面
    1.家庭监护缺位。每一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析其背后原因,都与家庭教育监护有关,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离异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私生子,对子女放任不管,没有履行监护职责,甚至子女成了他们的包袱,对子女的成长长期不闻不问。
    2.家长管教缺失。养育未成年人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育”。有的家长只注重给予温饱等物质上的供给,不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有的家长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思想道德品行教育;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不去掌握子女所想、所思、所欲,片面认为德才教育是学校的事;有的父母过多地放纵子女的一些不良行为,溺爱袒护,致使他们认为做了错事、也有尚方宝剑,使子女误入歧途;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待子女的过错不从根源上帮助、教育,而是采取高压,轻则骂,重则打,从而使他们口服心不服;有的父母成天泡在赌桌上、歌舞厅,本身不能自律,经常干些违法之事,让子女从小受到耳濡目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难免不走邪道。
    (二)社会层面
    1.社会诱惑因素多。网吧、KTV、游戏等诱惑力大,极易沉迷,同时有不少影视剧和网络或多或少沾有暴力、**、恐怖色彩,这些垃圾文化驱使未成年人从想入非非到好奇、模仿,最终走向犯罪。
    2.经营者非法经营。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网吧、游戏厅经营者冒着被查危险,违反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甚至有的诲引未成年人消费。
    3.学校教育管理不善。当前教育模式不同程度还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问题,这种模式不仅捆绑学生,而且束缚了老师,教师为了考评指标,更加关注学习成绩好、表现突出学生,更少关注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逐渐被边缘化。有的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率和升学率,忽视素质、道德教育,造成学生精神压力大,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重视不够,或对其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对其采取训斥、体罚等手段,导致学生产生报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最终脱离学校,流向社会。
    4.职能部门履职不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只停留在召开几场会议上,对未成年人违法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走形式,预防工作缺乏深度和合力。
    5.考评指挥捧偏差。一些地方综治检查中对学校学生违法犯罪实行一票否决,造成有些学校为了不被一票否决,想方设法让这类学生“自动”退学,把这些未成年人无情地推向了社会,间接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三)自身层面
    1.崇尚暴力心理。从很多有暴力倾向或者有暴力违法犯罪经历的未成年人所在的家庭中了解到,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给他们灌输以暴制暴的思想,特别是父母离异或者身边没有父母的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关爱、引导和帮助,容易形成缺陷性格和障碍心理。
    2.好奇和模仿心里。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区分良善的能力差,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暴力不能正确认识,而是出于好奇而模仿、尝试。
    3.缺乏理智自控能力。未成年人处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波动很大,很不稳定,外界微小的刺激也会引起他们强烈反应。         4.严重缺乏负罪感。据统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当中,普遍年龄偏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大多没有受过普法教育,加上作案动机单纯偶发因素多,因此从不考虑犯罪后造成的社会后果,缺乏负罪感,甚至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判刑。
    (四)执法层面
    1.执法人员观念错误。有的执法人员错误地认为未成年人无法处理,即使有犯罪记录也要封存,从而降低对未成年人案件侦办要求,不认真收集有关证据材料;有的执法人员对上报少管条件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一次报批被拒,误认为次次被拒,不从收集证据等执法层面查找原因,而片面认为审批难,对符合少管条件的不报审批,造成确实需要报送少管时拿不出有力证据材料,错失未成年人接受少管机会。同时,在侦办案件中没有及时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基本情况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让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各司其责,对未成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2.打击处理存在盲区。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公安机关根据法律只能本着他们成长负责的角度和宽严相济的司法精神,采取训诫后由家长领回。对有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使用训诫根本无法达到威慑目的,他们会认为公安机关和法律拿他们毫无办法,反正被抓后总会放出来。出来后一传十,十传百,总是不断有“新人”加入他们的队伍。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家庭层面
    1.落实监管责任。家庭在注重培养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开发智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子女的法制观念的培养,家长应主动与孩子多交流,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正确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马云夫妇教子理念值得我们学习,1992年,马云为创业不仅自己辞去教师下海经商,还动员其妻一同下海创立阿里巴巴。2002年,事业有成后,马云注意到儿子沉迷于网络,于是动员妻子辞去事业部总经理,回家专职教育孩子。为了让儿子淡出网络游戏,马云给了儿子200元钱,让他去玩上三天三夜再回家,过三天,又饿又累又困的儿子回家后给马云认输,加上妻子的看管,夫妻俩把沉迷游戏的儿子及时“拉”了回来。
    2.学好育儿知识。要加强教育子女知识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学会与子女沟通交流,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教育子女力不从心的或对子女确实无法管教得住的,要主动请学校、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协助,共同做好子女教育工作。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未成年人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丘处机 发表于 2016-11-24 18: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十字口的隐忍 发表于 2022-8-11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为未成年人办一些好事实事,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要关心孤残、流浪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建设好社会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不让困难家庭子女因贫失学、因困辍学。做好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组织“五老”对闲散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矫正;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和监狱,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帮教。当前,尤其要统筹城乡发展,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经和方法。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农村党、
 
新手老猫咪 发表于 2024-11-26 1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养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开发智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子女的法制观念的培养,家长应主动与孩子多交流,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正确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马云夫妇教子理念值得我们学习,1992年,马云为创业不仅自己辞去教师下海经商,还动员其妻一同下海创立阿里巴巴。2002年,事业有成后,马云注意到儿子沉迷于网络,于是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