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是秘书的必经之路,有没有写过调研文章或者不会写调研文章是成长不成优秀的文秘人员。 当然啦,不靠实力取胜的除外。2 H# m. o. [4 X$ T/ k
我结合这二年的文秘工作,谈点调研文章写作方面的心得,概括的就是“四要”和“四不要”。# |$ U* m7 f$ _- a7 g( w/ N
一、搞调研注意“四要”' A a& j* w: }1 N. R5 H8 y w
1.要大量占有素材。高楼大厦建成前,地基是不可少的,没有素材,就有没高度和深度的基础。素材,顾名思义,就是写作的佐料,中心的“出发点”。不同的部门对素材的定义和收集管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县委办或政府办,因是老大的“眼‘、“耳”,当然会收集或者管理大量的调研素材,而如科技局、司法局等这像的部门一般只有本部门的素材,要获取到写作的其它素材,一般只能通过通报或网络收集了,当然和有关素材部门相熟悉的除外,正常部门的素材,只有领导要求了,才会拿的到。这是政府资源共享的通病。所以,第一手素材的收集,是困难的,但却是最重要的,素材的多少、优劣关系到调研文章提炼的高度,观点的准确和决策可操作性。我在的部门,一把手在作工作亮点或重大决策时,习惯叫办公室搞个调研,然后根据调研作出指导或部署工作,所以办公室的调研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就显的重要。大量占有素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部门本身的素材,一般我们写调研都在自己熟悉或工作的领域,跨领域很难成为专家,写出来的调研就没有价值,更别谈收集专业素材了。本身的素材,办公室或档案室一般都有留底,建议去业务骨干人员身上挖,有些在部门工作了十年或几十年的工作人员,手头上都占有单位非常好的素材。二是领导讲话或重要会议,领导讲话或重要会议资料,都涉及方方面面,有好的思路、好的建议,有时还有高度的提炼,要注重收集这些原始材料。三是网络或存档资源,有时写调研的素材可以从网络取得,原因很简单,有些部门工作或存在的困难问题是有普遍性的,综合网络各方面的素材,有时也是非常有效的占有素材;存档部门,这个是许多人员比较容易看不到的,有次我要写单位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调研,部门数据要用到改革前的数据,我通过档案馆、文化馆以及工作年鉴,居然查到改革前到建国的数据,这些连在部门工作了14年的老机关都想不到,当然啦,也为我的调研增色的不少。此外,通过走访专业人士、下属或上级部门等,也能获得许多素材。一句话,大量占有素材,需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 O# a+ i G7 T* Y9 S+ O 2.要拉地气。我们很多文秘人员都是市级以下的居多,说白了,大家都待在基层,所以搞调研不能搞成学理化研究,尽可能的要贴近实际、贴近人民、贴近需求。笔者认为,调研的重要性在于真实,并有决策参谋作用。有人会说,我们作文秘的时间少,基本都花在写上了,那有时间下基层搞调研呀?对此,我认为“做比写重要”。走到现实,真实的了解调查研究的对象,真正做到解剖麻雀,是一个文秘人员必有的素质要求。有时陪领导下乡,有一部分时间大家都懂的,是文秘人员可以离开的时间,这时可以走到干部中间、现实生活等了解基本的轮廓;平常召集会议时,也有一些研究对象或研究对象的工作人员参加,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如果调研的地方不远,乖车或走路都应该深入进去。当然啦,能像领导请示到下去调研的机会更好。总之要把握各种贴近研究对象的机会,一次、二次、三次是不够的,只有与专业人士交流起来都是畅通或者能提出独到见解时,才能说,你的地气是接到的。. Q h* g* l% t! |
3.要具有可操作性。
$ h4 k; C: c- g 以上粗粗扯了一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睡完觉,回头再补充第二大点,“四不要”
9 V* O A9 ?4 H6 x* E
' E+ L- Q3 \/ Z8 S s! j* c$ g
( }, _5 q4 E$ i/ l1 S, \& a" r% {, j' h. e9 V'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