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排比对仗、四六句的标题十分流行,很多文章,包括一些领导讲话、权威报刊的理论文章,文内一级标题不管相隔多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语式甚至到字数都是对应的。比如,“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首要条件;整合资源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基础;传导压力是做好信息工作的有效举措”,又或者“着力改善民生、解决突出问题,立足防患未然、注重源头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等等,严丝合缝,规规矩矩,板板正正。. K- O% ^" _& g$ S; M7 |
四六句是对群众语言的概括和提炼,更加贴近基层和群众,有时候,几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切中主旨的四六句,就是振聋发聩的呐喊。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等。但是,在领导文稿写作中,过分追求四六句的形式美,会限制思想的充分表达与发挥,会露出做作、小气的痕迹,甚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沾上机械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恶习。八股遗风的一个表征,就是我们在作文时过分看重对仗工整的四六句。尤其在公文领域,还有不少人认为四六句造不好,就是写领导文稿的水平还不到家。几乎每个文字秘书都有为四六句绞尽脑汁、索尽枯肠的时候。
# i4 B, J0 l. k, `有论者说过,过分追求形式,必然伤其内容。整齐划一的形式美,展示的是一种缺乏生机的暮气,是扼杀创造灵感和思想解放的枷锁。极度追求四六句的工整写法,不是以内容的需要来摆布文字,而是以文字上下前后工整的需要来裁剪内容,合之则留,不合则去,结果思想得不到伸展,观点得不到阐述,统统被割裂得七零八落。这种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只是一个刻意雕琢的词句框架,很难留下深刻的思想启迪。 “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同志拿最土、最通俗的话来说明最深刻的道理。简朴、明快、透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采。" P" j# A) {8 \& S, H# q
其实,四六句发源自古文中的骈体文,骈四俪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式,这种文体,讲究声律、典故和词藻。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僵化和落后的文风,错误不在于它自己,而在于用他的人走入歧途,用得过多过滥,逐渐成了病态。一般而论,在层次较高、庄重、严肃的场合,领导文稿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比较敏感的话题,或是政策性、原则性强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表述,要求逻辑严密,用词准确,是非分明,不存歧义,无懈可击,这是四六句很难做到的,因此要尽量打破形式的桎梏,多做客观陈述的标题。而在基层,轻松、活泼、以鼓动听众或渲染气氛为主的场合,需要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就可以多用四六句,发挥它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