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演讲稿写作而言,叙事是抒情和说理的重要表达手段。如果把叙事比作“画龙”,那么叙事之后的情理表达就是“点睛”,“画龙”画得再好,也只不过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只有“点睛”点得好,才能精准而又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实质和内涵,从而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启示力。 “点睛”之一——从叙事到思考 演讲者在经历某件难忘的事情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体悟出某种人生的道理。例如,冯仑在题为《人最恐惧的不是没钱没车的时候,而是没有方向的时候》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当时我和王石一起,从西安开车到新疆乌鲁木齐。在戈壁滩上,车突然坏了。手机在那个地方没有信号。戈壁滩的地面,全部是鹅卵石,温度高得几乎能把轮胎烤化。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我们越来越恐惧,甚至开始焦躁。这时候司机下了车,他不断地转,不断地在地下看。他在看什么?他在找车辙。司机终于发现了一条新车辙,我们齐力把车横在车辙上面。然后司机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要有任何奢望。”然后我们开始等待。一个小时后,有一辆特别大的货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们的司机写了一个电话号码,请货车司机出戈壁滩后打电话找人来救我们。大货车开走后,我们在车上开始嘀咕:“这事靠谱吗?人家会帮忙打这个电话吗?”我们的司机说了一句话:“在没有方向的地方,生命是唯一的选择的时候,信任是最可宝贵的。”结果我们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我们的人果然来了。 这件事发生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 冯仑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在戈壁滩上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当时车坏了,又无法跟任何人联系,就在同行人感到恐惧和焦躁的时候,司机告诉大家“只能等待”,并且要懂得“信任是最可宝贵的”道理。最后,在路过的大货车司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获救了。这件事情让演讲者思考了一个问题,而他的答案是“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这句点睛的话,就是冯仑感悟到的人生哲理,真可谓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点睛”之二——从叙事到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当演讲者经历了某件事情并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就有可能从中获得某种新的认识,并产生普遍的启发意义。例如,龙应台在题为《心灵的X光》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我那么清楚地记得,我七岁的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牵着他的手走到学校,然后看着他,背着花花绿绿布满恐龙的书包,消失在教室门口。他不停不停地回头看我,我也万分不舍地痴痴看着他。我也记得十六岁那年他到美国作交换学生,我送他到机场,看着他,背着年轻人的背包,消失在入关口,我站在后面,一直在等他回头看我一眼,但是,他头也不回,一次都没有。 于是我逐渐逐渐认识到,原来父女母子一场的缘分,就是注定了你此生要不断地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两次送别儿子的动人情景。这两件事情留给她的印象和感受太深了,因为她逐渐认识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就是“注定了你此生要不断地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就是她叙事之后表达独特人生体验的“点睛”之语。显而易见,演讲者运用亲身经历的事例,不仅可以倾诉内心感受,真切地感动听众,而且能够表达思想认识,深刻地启发听众。 “点睛”之三——从叙事到论断 对于一个思想睿智的演讲者来说,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社会现象或事件,往往会触发其独立思索的敏感,并从中揭示出深刻的事理,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例如,柴静在《看见》发布会上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一个小男孩,周末的晚上,妈妈给他换了一身崭新的漂亮的衣裳,然后在厨房里面给他做丰盛的晚餐。外面忽然下起瓢泼大雨,这个小孩就穿着新衣服一头冲进了雨里,在那儿蹦啊蹦啊,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点子,一边跳他还一边冲着窗子大喊,“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可以想想,如果是中国的父母,大半是把孩子揪回来,暴揍一顿,这个周末谁都别想过好。但美国的妈妈说什么呢?她淡淡对外面说了一句,“好啊,孩子,别忘了从月球上回家吃晚饭啊”。这个孩子后来成为1969年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从月球飞行器上,迈下自己的左脚,要踩到月球的时候,他给自己照了一张左脚的照片,旁边写了一句话,他说这对于我个人来讲,仅仅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讲,是一大步。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它让我们反省,我们的孩子学的东西真的是有用的吗?其实,人的创造力跟思考力永远比僵死的文明要有用得多。 于丹在列举了许多中国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的功利倾向之后,生动地讲述了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时候的一件趣事。一个小男孩穿着新衣服冲进大雨中,一边蹦跳,一边大喊“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而他的妈妈却回应了一句充满赞许和温情的话语。从叙事到反省,演讲者提出了“人的创造力跟思考力永远比僵死的文明要有用得多”的见解,真可谓画龙点睛,发人深省。 为演讲稿写作中的叙事“点睛”,既要有情感的凝聚,又要有哲理的升华,这样从感性到理性,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因此,演讲稿写作者必须善于在叙事之后,运用简洁而又凝炼的语言,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和阐发,以深化演讲的主题。 (作者:四川省巴中师范学校李增源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