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尤权书记谈新常态下的福建发展(好文转载)

[复制链接]
感恩珍惜 发表于 2015-9-29 15: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客观需要,是用好新一轮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难得机遇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十三五”目标和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决策部署的重点和关键。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早谋划、及早动手,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力争尽快取得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
  进一步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更加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主要目标也十分明确:一是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到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分别超过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三是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到2020年,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排放指标进一步下降。这些目标都是经过认真测算论证,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在具体实施中,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放弃传统产业,更不能把传统产业看成是夕阳产业。我省传统产业基础好、比重大,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基本盘。关键在于用好“两化”融合的机遇,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行动,引导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逐步实现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加快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实施“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力争在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得以实现。
  环境资源制约压力加大,是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坚持用绿色化提升发展层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动资源利用向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转变。对于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要实行严格的能效、物耗监管,对于企业落后工艺要抓好节能技术改造。在已经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中,要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和项目招商,实现区域内物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着力做大做优增量
  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把重点放在做大做优增量上,加快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通过做优增量来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38.7%,但也存在集聚效应不够、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要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产业链的填平补齐,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是抓技术含量高的上游环节的突破,扭转目前缺乏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加快打造东南沿海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的重点是实施上游向中下游延伸、中下游促进上游发展的双向推进,实现基地化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的重点是在智能制造上下功夫,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发挥泉州“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效应,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人机智能交互、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产业。近年来,我省在三大主导产业领域都签约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特大项目,要切实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及早投产。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去年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7%,但仍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只有9.8%。比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仅为23%,比全部工业增加值率低3个百分点。我们要立足现有新兴产业基础,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加快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
  需要强调的是,从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我省企业结构特点看,必须高度重视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把它作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来抓,参照产业龙头企业促进计划的做法与机制,省、市、县三级都要遴选梳理一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实行领导挂钩、重点培育、重点发展,从中培育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转型升级的重点骨干企业。
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比重。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远程技术支持等服务业新兴业态,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聚集,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现代农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眼于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速、比重提升。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我省具有许多优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出路在发展绿色农业、精细农业、特色农业,并加快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与二产融合,重点是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三产融合,重点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形成“批发市场+农户”、“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定制农业”等新型产业化组织方式。要着重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和辐射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加工转化体系,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要支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村发展,缩短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解决农产品卖难和规模化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主体上。在新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面升级。
  在技术创新上,政府与企业要共同发力。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做好消化吸收和整合再创新,逐步实现从跟踪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励机制、集聚优势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在产品创新上,要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树立“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生产理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要重视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在营销创新上,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企业营销环节,运用大数据挖掘隐含的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个性化爱好,创新商业模式,开展高效精准营销。要鼓励传统企业和传统行业触网,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依托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争创更多著名、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打响“福建制造”品牌。
  在管理创新上,要引导企业家更加重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动对标国内外同行业管理先进水平,从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到风险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特别要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扁平化趋势,推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也必须推进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合作社等多种形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从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财税扶持、优化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努力创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和条件。一要加强谋划,做好总体设计。各地要全面梳理本地区产业发展的情况,包括产业发展的优势、薄弱环节、关键领域、空间潜力等,立足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晰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落实机制,及早研究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办法。二要深化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围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开放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对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三要强化保障,优化政策和人才支撑。强化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落实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税收鼓励政策,统筹整合现有各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四要真抓实干,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四个人”的要求,大胆为企业发展服务,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效能监察和督促检查力度,运用好“三比一看”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等有效机制,促进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8粉丝

47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