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三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5家,其中,“四上”(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资质以上房地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6家,“四下”企业36家,农业企业13家。
1.企业数量逐步增多,工业居主导地位。自金融危机后,三明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从时间看,2008年之前成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84家。2008年至2013年,六年的时间增加了108家,特别是2012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初步认定以来,三明市大力推介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每年增加20家以上。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统计,截止2013年,三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2家(不含农业),其中工业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有企业169家,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的88%;从业人员2.88万人,占93.3%;资产总计264.13亿元,占92.4%;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228.83亿元,占97.7%。
2.产业分布较集中,重点产业初具规模。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按企业数排名看,依次是节能环保产业(91家)、生物产业(42家)、新材料产业(3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8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6家)、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各(3家)。呈现“三大、四小”强弱分明的特点,其中,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规模较大。
分产业看:一是新材料产业,规模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该产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62.38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58.7%。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该产业的主要发展领域,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占新材料产业的48.1%;化工新材料产业占17.2%。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8.8%;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营业收入占节能环保产业的64.2%;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产业营业收入占14.7%。三是生物产业,该产业近年发展较快,拥有汇天药业、南方制药、华灿生物科技、麦丹公司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27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4.2%。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56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4.4%。五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9%。六是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成为三明重点发展领域,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7%。七是新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0.3%。
3.中小企业是生力军,私企担当重要角色。从企业规模看,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型企业较多,中小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占全市的八成(80.6%)。其中小型企业有144家,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的四分之三;吸纳从业人员1.22万人,占全市近四成(39.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占全市的一半多(51.7%)。
从经济类型看,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内资企业的企业数占94.7%,吸纳从业人员、实现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均超九成,其中私营企业143家,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的74.5%,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比重达到54.6%。
从控股情况看,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大都是私人控股,私人控股企业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八成多(82.3%),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比重六成多(63.1%),其次是国有控股企业,虽只有9家企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比重却达到了22.1%。由此可见,现阶段,私人控股是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国有控股企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地域分布较广,相对发达县(市、区)产业规模领先。分地域看,沙县、尤溪、梅列、宁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位居前列,均在20家及以上。其中,沙县以38家排名第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达95.94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的41%;其次是梅列,企业数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56.07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3.9%,产业规模位居第二。一县一区(沙县和梅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占到全市的六成多(64.9%)。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老秘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良好,但与全省比,目前依然处于落后局面,具体表现在:
1.产业规模不大,引领作用较弱。从企业规模看,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数共占90.6%,而大型企业仅有1家,中型企17家,占8.9%。与全省比,2013年福建省规模工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5495.24亿元,其中厦门、福州产值规模已超千亿,三明占全省的比重3.9%,居全省第七位。从各领域看,缺少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旗舰企业。2012年省认定的第一批1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成长性强中我老秘网市有4家(华橡自控、三明机床、麦丹生物和南方制药);2013年第二批75家企业中,我老秘网市只有福建华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大型领军型企业集团的缺乏,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到2014年,全市仅158家规模工业企业被认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9%,且高新产品规模也不大,经初步统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值为328.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0.9%,据测算占GDP的比重仅在4%左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
2.企业分布过于宽泛,园区聚集度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于分散,不利于促进产业配套集聚,打造特色专业园区。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只有5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入驻各类工业园区(在统的14个国家、省、市和县级主要工业园区)。从主要特色产业园看,2013年,金沙产业园入驻规模工业企业有74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家,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3家;金古产业园入驻38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家,以节能环保为主的3家;荆东产业园入驻15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以生物医药为主的1家;积善产业园入驻12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家,以轻合金材料及制品为主的1家;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埔岭产业园入驻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无。除金沙园、金古产业园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外,其它园区产业尚处于起步或培育阶段。
3.创新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少。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从全市范围看,我老秘网市科技综合实力总体偏弱,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在全省处于中下的位置,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55%(全省平均投入强度为0.84%)。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67.1%没有开展R&D活动,78.3%的企业没有新产品产出,87.5%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从产业看,产业价值链高端上的企业和产品份额较少,“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矛盾突出。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技术企业仅占13.2%;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值的7.2%。如企业数占新兴产业近五成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以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水泥制造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在生物医药领域,大部分专利是制备方法或处方专利,产品被批准上市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几乎是空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