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加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lyp15945265209 发表于 2015-9-12 15: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关于加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的要求,5月-8月,我们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社区),就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组织的基本状况
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286个乡镇、3856个村。目前,共设有基层党委544个,其中乡镇党委286个;基层党支部10663个,其中村党支部3856个;有党员260014名,其中农村党员128118名。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投入保障、组织组建、队伍建设、网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档升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织覆盖得到扩大。本着“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为重点,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采取“两包三定”(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组建定人、定时、定质量)的办法,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组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特别是灵活组建方式,在农村探索实行“村村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组建模式,在社区探索建立“楼宇”、“小区”、“市场”等支部,在边远交界地区探索跨省、市、县建立联合党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去年来,全市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72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89.6%,全省排名前列;分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01个;在居民楼栋等建立党组织21个;相继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联络站30多个。同时,选派105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目前无党员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帮助已建党组织实现“六个有”(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三个一”(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资料、布置一个阵地)目标。今年以来,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2至3个村民小组、100至150户、4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在支部以下成立网格党小组,共建立网格党小组9039个。
2、运转保障得到提升。作为武陵山边远山区,市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基层的投入却在逐年增长。仅去年,市、县财政就投入约2.1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投入超过1000万元。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2008年3.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5万元/年,其中靖州县达到到6万元/年。社区运转经费从2008年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7万元/年,其中鹤城区提高到16万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待遇保障落实到位。实行乡镇干部工资与机关干部工资同工同酬、统筹统发,使乡镇干部安心干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各项报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干部年误工报酬由2008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现在人均6000元/年,个别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达2万元/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近3.5亿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11个,占全市3856个村总数的52.2%,改建、扩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17个,占23.8%,挂靠村小学村级活动场所564个,占14.6%,租用村级活动场所3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393个(其中县市区自筹经费完成18个),其中新建小食堂82个、小澡堂73个、小厕所164个、小图书室28个、小运动场46个;全市276个社区中落实办公室用房的有275个,有自主产权的101个、租借的137个、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31个,面积200㎡以上的78个,200㎡以下的197个。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强。各地注重以乡镇党委和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活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乡镇党委换届后,286个乡镇1464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452人,占99.2%,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平均年龄35.3岁,较换届前下降1.7岁,30岁以下的178人,31-35岁的583人,36-49岁的695人,50岁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由换届前平均年龄39岁下降到36.8岁,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干事创业中坚力量。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为比上届降低3岁,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教育培训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万名书记进党校”、“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在市委党校举办创新社会管理和十八大精神基层书记专题培训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080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集中轮训;依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举办7期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350多人,沅陵县举办13期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700余人。各县市区近年组织村主要干部2000余人次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站所和村(居)委会干部政策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定向招考、定向培训、定向奖励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畅通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近年来全市从村主要干部中招录公务员15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27名、公务员23名,并从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员中选拔22名担任乡科级副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出路。注重选树基层先进典型,近年来先后选树了周福坤、赵小林、龙四清、张建军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党员素质得到提升。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25681人,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在农村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2010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的6787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5%,发展高中以上学历的6832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9%。通过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各级党校、怀化职院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新型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开展“设岗争星”活动,根据农村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做到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责任岗,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党员的新形象。深入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和关爱流动党员活动,去年全市共帮扶困难党员56332人,查找流动党员15639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明显增强。
5、服务群众得到深化。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动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务能力提升。在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部学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实用技术直接服务群众。目前,全市85%以上的乡镇干部都掌握了1门以上的“种、养、加”实用技能或技术。2011年,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全省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经验。服务载体丰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市本级深入开展农村建整扶贫,重点对98个深度贫困村采取“三联一包”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沅陵县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和5个乡级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市场的需要,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等服务。中方县通过制作便民服务卡、服务承诺卡等形式,把乡镇干部的姓名、技术专长、承诺事项、联系方式写在卡上,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方便群众联系。溆浦县推行“周例会、月座谈、季议事”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月工作小结,建立民情台账,全面了解民情,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解决矛盾。芷江县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群众只需将所要办理的事项委托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按照规定流程对群众委托的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麻阳县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繁琐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1553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455件,解决矛盾纠纷73452起,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4.7万人,新解决28.7万农民饮水难问题,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比2007年增加2650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6、工作机制得到完善。着眼于巩固发展党建成果,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把党建工作以200分值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党建工作同经济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布置和考核。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推力,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规范建设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年度报告、分类排位、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进。在全省率先制定《怀化市村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分别从组织设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议事决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进行了规范,促使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实施“四千人员”工程,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帮助联系党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资料、布置阵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建立4136个网格党小组,将全市1万多党组织和23万多名党员纳入网络平台内进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坚持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十化”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聚焦品牌效应,学有榜样、建有标准、赶有目标。目前,全市共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539个,打造了320、209国道沿线贯穿9个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的党建示范长廊及主城区涉及5个街道13个社区的党建示范带。涌现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1个,其中,沅陵、芷江两个县被列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县。
二、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十八大的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任务相比,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要求。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村干部主流是好的,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全市3828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145人、仅占3.8%,35-40岁362人、占9.5%,40-45岁811人、占21.1%,45-55岁1513人、占39.5%,55岁以上997人、占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仅占0.8%,大专443人、占11.6%,高中或中专1813人、占47.4%,初中及以下1543人,占40.3%;带奔履职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村支部书记带头无方,致富无门,进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陈规,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知识、有能力、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偏少。现任村书记为致富带头人的只有697人、占18.2%,具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的165人、占4.3%,属复原退伍军人的247人、占6.4%,大学生村官5人、占0.1%。个别村书记甚至申请吃低保。后备干部培养不足。缺乏后备干部培养意识,有的村还很难找出合适的村书记人选。相当部分村书记任职时间偏长,目前连续任村书记10-15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农村一些德才公认、处事公道、管理公开,见多识广、具有市场经济能力、摸爬滚打实践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回村任职的优秀骨干分子未及时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基层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对村干部教育培训不够,考核管理不严,少数干部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基层运转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近些年各地虽然把强化运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钱办事”仍是大多数乡镇、村的共性问题。一是运转保障层级不高。乡镇运转经费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头每人8000—10000元标准下拨乡镇运转经费,每年每个乡镇财政安排的经费大概20-40万元,但每个乡镇开支一般在100万元左右,经费缺口60多万,导致很多乡镇负责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项目、找资金上。村级日常运转经费低。村级运转经费虽然普遍提高到5万元/年,但扣除在职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补助、办公费、报刊水电费、培训差旅费等,真正能开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每年县财政下拨的运转经费为5万元,其中固定用于发放4名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22800元,8名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7680元,8个村民小组长生活补贴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报刊征订费,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运转经费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据统计,全市3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村只有2个,50-100万的村8个,20-50万的村25个,5-20万的村239个,3-5万的村283个,完全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壳村”达2254个,占58.45%。集体经济匮乏,导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基层群众不够。基层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仍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方便办事,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各地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有20%左右的乡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0%的村设有村民事务代办点,多数群众仍未能享受到社会民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乡村干部形式上的下基层多,实际下基层的任务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干什么,缺少发挥作用切入点,主动提供服务少。群众不清楚乡镇干部下基层来干什么、能做什么,对乡镇干部下基层却没能帮助自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而心存不满。
4、基层环境仍旧艰苦,工作条件尚待改善。基础设施跟不上。除城区乡镇(街道)外,目前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边远乡镇,有的办公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老化,甚至成为危房;有的配套设施少,缺食堂、澡堂、图书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还有156个乡镇无小澡堂、245个乡镇没有小图书室、220个乡镇缺运动场。生活不方便,干部自然难安心基层。村(社区)活动场所尚待改造升级。目前,还有704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或挂靠在村小学,一些村小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已成危房。新建的2011个村活动场所多数只有90㎡,面积偏小难以满足需要,待升级。基层工作压力大。每年乡镇(街道)一票否决工作就有计生、安全等三项,还要签订各类单项工作责任状10-20个,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名目繁杂,迎来送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抓工作。乡镇可调控手段弱。许多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推到基层,但权利却没下放,变成审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责任追究在基层。人员调配管理难。乡镇名义上有40-80名工作人员,但林业、国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乡镇根本管不到,实际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还从乡镇借调人员,有的工作出现无人抓无人去落实。
5、重视激励基层不够,基层队伍缺乏活力。基层干部出路不畅。受领导职数、人员“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层干部上升空间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难。特别是乡镇站所干部、村(社区)干部,因身份原因,工作实绩再突出,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过来,我市虽探索实行了面向乡镇站所干部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但选拔招考规模过小,每年人数不足10名,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待遇报酬偏低。目前村干部虽不全脱产,但实际工作量很大,参加家庭劳动的时间很少。一年中,村干部大约有300天在村里工作的占82.6%,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误工补贴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余元,远比不上外出打工和临时工。工作考评不到位。对村(社区)干部工作实绩没有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干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个样。关爱尊重基层不够。对基层干部的形象维护有待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基层干部成天只在吃喝不干事。有的未作深入调查,报道失实,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6、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等问题仍突出。村级组织构架尚需理顺。现在每个村都有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但这几个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运行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明确,各个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落实不严格,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民主、结果不公开,存在少数干部说了算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财务报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现象。如溆浦县观音阁镇铁路湾村原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书记期间,先后从村出纳处借出4.5万元挪作他用。一些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如组织生活会出现以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来代替的庸俗化倾向,发展党员不按标准不走程序未经过群众推优,搞“近亲繁殖”、“一个人说了算“。一些工作责任追究不到位,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责任人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诫勉谈话了事,纪律变成“稻草人”。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全市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全市打好打嬴“四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新怀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持,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带头人队伍先进化、组织运行规范化、服务群众常态化、保障激励制度化、集体经济实力大提升的总目标,建议市委下段从全市实际出发,集中精力抓基层,投入财力强基础,实施基层党建“四大”工程,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大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领头雁”工程
1.抓村党组织书记选优训强。建议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两推一选”、组织委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重点从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能人党员中选拔;从现任优秀村干部、复原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党员中选配;鼓励支持创业有成的党员民营企业家回原籍任职。以35岁至50岁为主体,适当保留一部分富有经验、工作得力的50岁以上的干部,年龄超过60周岁继续任职的须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健全不胜任现职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对年度党员群众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达三分之一以上、分类定级为“较差”或连续两年分类定级为“一般”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市本级每年举办一次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对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2.选派一批农村“第一书记”。建议结合建设扶贫等工作,全市从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3000名左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所在村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改善发展条件,实现科学发展。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一定两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实行属地管理。日常管理和平时考核由驻点乡镇负责,年度考核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组织实施。严格奖惩制度。对工作出色,群众满意,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给予嘉奖或记功,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建议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制度,每年从村党组织书记固定误工报酬中拿出30%作为绩效工资,对党组织分类定级评定为“一般”、“较差”的村,党组织书记绩效工资相应扣除50%、100%。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专项奖励制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村,每年拿出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5%直接奖励给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档案。
4.突出抓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建议每年全市选聘2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市委每两年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一期50名左右的大专学历村干班。按照村“两委”干部1:1.5的比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和民意考察、实绩考评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从中青年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私营企业主、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拔。对后备干部实行结对帮带、跟踪考察、动态管理。村干部出现缺额时,原则上从优秀后备干部中推荐选拔。
(二)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施“村级实力”工程
5.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议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项目和表彰奖励。2013年至201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县(市、区)按照1:2的比例配套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实行项目管理。完善用地保障,各地在安排土地出让收入预算时,向集体经济物业项目倾斜,从2013年起把年度可用建设用地的10%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用地。加强分类指导,每年从涉农和经济部门抽调100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对全市10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5万元以下)进行巡回指导。实施领导办点。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别联系一个经济强村和一个经济薄弱村;每个县委常委具体联系一个村,抓一个项目。实施“十百千”工程,到2017年,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发展到40个以上,20万元以上的村发展到100个以上,5万元以上的村发展到1000个以上。每年在全市总结和推介50个集体经济建设先进典型村和1个先进典型县,按照村5万和县50万的标准进行奖励。
6.抓村级财务管理。每年开展1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清查,并按照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开展村级财务专项审计,县级经管部门每年按辖区内行政村数30%的比例开展审计,3年内完成所有行政村审计工作;市经管部门每年按照10%的比例对各地审计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农经部门负责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每年组织1次村级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实施“基层活力”工程
7、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领导、活跃基层、发挥作用的原则,适应产业发展、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结合城乡治理、村居并改,打破传统按地域、建制村(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探索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村居联建、村企联建、村协联建、产业统建、“村+村”、“村+机关”等多种党组织组建模式。以属地、行业管理为主,加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工业作坊集中区、流动党员集中带、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商务楼宇、居民小区、市场街路、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着力构建全覆盖、有实效、可持续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员在50人以上的村(社区)党支部可升格为党总支;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社区),经县(市、区)委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受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
8、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按照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农村发展党员突出以35岁以下青年为主,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为主,重点向党员队伍老化的村、贫困后进村、支部班子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村委会非党成员倾斜,向妇女倾斜。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党员和村组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和村组干部,力争每村每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保持3至5名入党积极分子常数。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设岗争星、街道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机关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结对帮扶、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有效做法,让党员有义务有责任,发挥作用有平台。健全城乡一体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严格经常性的党内组织生活,试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积极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发挥网格党小组作用,提高组织生活实效。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9、推行农村“4422”工作法。在农村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四位一体”组织构架。同步建立村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会议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事的“四会治事”运行机制。实行“两记录”(党务议事记录和政务决策记录),建立村级党务和村级事务议事决策管理记实档案制度,对村级事务决策进行全程记实。实行“两报告”(执行报告和监督报告),村民委员会执行决策情况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监督情况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10、在乡村推行建“党群服务中心”。在乡镇和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将计生、国土资源、林业、民政等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公开规范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民事务代办点,免费负责全程代办居民身份证、农村低保、五保户手续、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手续等群众委托事项。在乡镇和城市社区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在县乡村三级建立民情碰头会,实行乡镇干部联村联网格联户、村干部联片联网格包户制度,收集民情民意,逐级建立民情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从2013年起,按每年完成20%的进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逐步完成297个乡镇(街道)和359个乡镇(城市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和“党代表工作室”建设。
11.推进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在不改变农村村组行政设置的前提下,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2至3个自然小组、100至150户、500人左右、党员15名左右的标准,划分管理网格,并在网格上设置网格党小组,选优配强网格党小组长,赋予网格党小组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社会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调纠维稳等五项职能,村干部实行分片管理和分网负责。按1000元/年的标准落实网格党小组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好“怀化市基层组织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对村级党务议事记录和政务决策记录以及乡村干部为民服务情况进行重点公示。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实现“网格化”管理从农村逐步推广到城市社区、机关单位。
(四)进一步增强基层干事创业热情,实施“保障激励”工程
12.提高基层运转经费。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从2013起,村级组织和社区运转经费按分别每年增长7%和8%的标准,到2017年,力争全市村级组织平均运转经费达到每年7万元,社区运转经费达到每年10万元;力争全市村主要干部年误工报酬平均达到8000元左右,逐步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
13. 进一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从2013年起,每年实施30个乡镇“五小”项目建设,每个项目15万元,市县两级按照1:2的比例配套,到2017年,县(市、区)完成95%以上乡镇的“五小”项目建设;每年启动100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的改造提质,每个项目8万元,市县两级按照1:3比例配套,到2017年,县(市、区)完成90%以上的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的改造提质,确保基层党组织有场所议事、有条件办事。
14.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荣誉激励方面,每年选树一批基层工作先进典型,加大正面宣传。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十佳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优先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加强党内关怀帮扶,壮大党内帮扶资金,帮扶支持有困难的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归属感。政治激励方面,加大基层干部使用力度,定期选拔1至2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部门担任副职或科室负责人,每次拿出职位总数的20%定向从乡镇站所人员或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拿出职位总数的10%定向从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中招录乡镇公务员,拿出职位总数的20%定向从在职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全保障制度。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机制,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把现任村干部医疗保险纳入新型合作医疗,在职村干部保险金由村集体统一支付;每两年由乡镇统一组织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负担。
15.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县(市、区)综合绩效考核。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每年各级要制定抓基层党建工作年度实施方案。县(市、区)负责对村(社区)实行分类排位,考核为先进的划为一类、中等的为二类、落后的为三类,每类按得分情况进行排位。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市里每年选取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分别向市委全委会和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进行会议述职。建立工作通报制度。每年对考核评价结果和分类排位管理情况通报一次。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不定期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进工作。严格责任追究。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排在三类的村超过3个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相关会议上作出说明,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受到通报批评的,对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组织问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