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材料外”功夫 ) l1 ]3 Y1 m+ B$ Z" K
北宋大诗人陆放翁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要想写出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需要把“材料外”的功夫下足。 下足学习思考的功夫。没有人天生会写材料,提高材料写作水平是从学习思考起步的。只有平时勤于学习思考,运笔时才能文思泉涌、观点新颖、词汇丰富,写出来的材料才会文笔生动流畅、言之有物不空洞。写材料如同干工作,基本的思路是贯彻上级的、借鉴他人的、融入自己的。所以,要写好文字材料,就要学好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多读点党的创新理论和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写出来的文字材料才会有高度、深度和广度;就要学习借鉴优质材料,揣摩体会材料高手是如何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论述论证和运用素材的,从而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就要勤于思考,让观点在思考中产生、认识在思考中深刻、语言在思考中生动、风格在思考中形成,这样材料中才会有自己的思想火花。如果通篇都是“正确的大实话”,只嚼别人嚼过的“馍”,就很难有味道。 下足调查研究的功夫。文字材料的本质就是揭示真理和规律。要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就要进行调查研究。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杰出典范。1927年,为了弄清中国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他在在湖南乡下调查32天,走了1400多华里,实地考察了5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不朽的文献。1930年,为了批驳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他又在寻乌进行了20多天的调查,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总结会,整理了近10万多字的《寻乌调查笔记》,并高度凝练成《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杰作。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真实情况,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亲自调查、亲身体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再对占有的素材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挖掘。唯此,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形成的文字材料才能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毛泽东同志讲,写文章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实践证明,只有把“十月怀胎”的功夫下足,才有“一朝分娩”的流畅。 2 N) v' }+ q2 H l8 v/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