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人与人相处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合适的度最难把握,人们一直以来奉行“中庸”之道,这其实是常拿一把尺子在心中衡量一切行事准则。办事不过头,说话不过满,甚至领导开会让发言,都要先拿出中庸来量量,其实有时候早就深深潜入头脑了,不自然的就量起来:不要发言太早,太早容易冒失;不要发言太后,太后让领导觉得没见识没气度,而要取中间发言,会议结论基本已明确,这时发言最好。往往一直以来人们就这样时刻在心中提醒自己,刻画自己,反倒让自己刻板起来,情感不敢随意释放。但这却切中了古人所求的做人最好境界:荣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淡定了,也就迟暮了。试想年轻人何尝想这些,纵然想了,下一秒也就抛爪哇国了。他们才不会想如何才能适度。但无奈的是光阴流逝带走了青春,最终难逃俗世命运。反倒显现出人生历练多,变得懂权变了。 ; P/ K! Y2 u# m
人生中,很多事情都需要精心经营,来不得半点散漫与不恭,比如事业、婚姻、家庭等等。有的人不懂得舍得,有的人懂并且是很懂。有的母亲抛家舍业随孩子到异地他乡的大城市陪读,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坏境;有的女人为了丈夫能更好的发展,不让家庭琐事繁累而舍弃自己优异的工作做了全职太太,她们认为这样很幸福。但有很多人却并不这样认为,她们宁愿争吵着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也不愿意让丈夫看有助于发展的讲座节目;宁愿意争得一些无谓的虚荣花大钱买金买银而喜洋洋,反倒多花些钱在孩子的头脑和前程上就骂骂咧咧。有的人得到一点即欢天喜地,有的人得到很多仍满脸沮丧;有时失去很多却沾沾自喜,不知所以,有时失去一点反倒耿耿于怀很久。人和人差距真的很大。切不能抱“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态度。但我们可以想见,懂得舍与付出的人,他们会获得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 U4 U! M! V- U1 K% } ~: M' Q) L 远与近、舍与得、懂与不懂,有时体现出来的是人的性情,有时体现出来的是人的格局。
0 q% B8 L) \6 X- \5 O( F6 T- u0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