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文化旅游开发与骆驼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一、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可为骆驼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更为宽泛的市场出路 2012年底、2013年初,阿拉善出现了大量出售、屠宰骆驼现象,给刚刚复苏的骆驼养殖业蒙上了阴影。骆驼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区,是阿拉善乃至我区主要畜种和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区上下、特别是阿拉善盟非常重视骆驼养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扶持;阿拉善盟骆驼存栏数已从2002年6.1万峰的低谷回升到2012年的10万峰,占全国总量近一半。在2012年11月24日“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命名仪式上,盟委领导更是把保护和促进阿拉善双峰驼的生存发展作为阿拉善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骆驼养殖数量止跌回升、加大骆驼产业发展力度的关键时刻,出现骆驼被大量宰杀、特别是母驼、幼驼被宰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目前,骆驼养殖的市场出路主要集中在肉用上;乳、皮、毛、绒虽有加工,但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原料消耗大,综合利用少,附加值不高,肉价上涨屠宰量就必然会增加;只有拓宽养驼市场出路,提高驼产品和相关产业综合利用水平和价值,才能降低对肉价的依赖。如果骆驼产业市场单一,肉用作为获利主要出路,找不到比屠宰骆驼更好的收益渠道,一旦遇有肉食价格暴涨,很难保证不再出现大批量宰杀现象、包括母驼幼驼。我们无理由、也不可能在效益欠佳的情况下要求养驼人持续坚守,因为他们要生存,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自然人经济属性;也有必要研究相关政策的改进和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产业的影响也是必须正视的。而为骆驼产业拓展更加多元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帮助养驼人找到比卖驼卖肉更好的出路,既是走出眼下困境、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在阿拉善右旗大力拓展规模化骆驼养殖和驼产品加工业的今天,解决好这一问题尤为迫切。 二、骆驼文化旅游开发与骆驼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 纵观当今世界与中国旅游产业,目前推出的和骆驼相关的旅游项目主要是沙漠骑驼等,以骆驼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很少,许多方面甚至是空白。骆驼文化旅游需要沙漠作为载体,但并不是沙漠旅游所能涵盖或取代。骆驼作为内蒙古的传统畜种,当地人对骆驼、骆驼生存环境、骆驼养殖文化习以为常;而在非骆驼养殖地区,骆驼养在动物园供游人观赏,且数量稀少。旅游活动是在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消费,求知求新、休闲养生成为主要出游动机。浩瀚无边的沙漠戈壁、悠悠行进的沙漠之舟、傲雪迎风的群驼雄姿、大漠深处的养驼人家、浓郁神奇的骆驼文化,都不是在公园里能看到的;都需要走进沙漠、靠近驼群、深入驼家来领略和体验。所以世界上亚洲、非洲、南美、澳洲骆驼养殖国家,如埃及、印度、约旦、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墨西哥等都开展了沙漠骆驼旅游;在国内,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也都在积极开发沙漠骆驼旅游,但大都围绕骑乘活动,专题性、系统性、深入性明显不足,骆驼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广阔,具有多方面与骆驼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 (一) 观赏功能开发 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国骆驼拥有量在20-22万峰左右,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草原。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动物园观赏,都愿意到动物生存实地见到更大的动物群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在浩瀚的沙漠里,近观趾高气昂的驼群,遥看缓缓移动的驼队,遐想漫漫延伸的丝路,其视觉与精神感受在公园、在城市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的。观赏的卖点还应包括骆驼生存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多集中于名山大川和大都市;随着旅游动机向回归自然的转变和生态旅游的兴起,人们很少涉足的偏远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以骆驼生存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为例,浩瀚的沙漠、高耸的沙峰、神奇的沙漠波纹、众多的沙漠湖泊、不朽的胡杨、梦幻般的峡谷、奇异的怪石在传统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看到。据统计,我国沙漠戈壁占地12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约占1/3;沙漠戈壁地貌景观和生态景观既是祖国大好河山的有机构成,又是我区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所在。沙漠戈壁植物景观明显有别于沿海、平原、山区、草原,沙生植物观赏和沙漠绿洲建设同旅游观光结合,既可让游客看到不同的生态美景,又可让他们了解内蒙古人民对生态治理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意识。阿拉善作为中国骆驼之乡,是我国最大的骆驼养殖区,无疑是骆驼和沙漠戈壁生态观赏的最佳目的地。 (二)科普功能开发 对于骆驼这个畜种,大多数人停留在单峰双峰的体型特征、“沙漠之舟”美称的概念上;而对于骆驼的起源、分布、作用、功能等知之甚少。骆驼是从哪里来的?单峰驼与双峰驼除驼峰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骆驼躯体有鼠耳、牛脊、虎爪、兔嘴、龙脖、蛇眼、马鬃、羊鼻、猴毛、鸡凤、狗踵、猪尾酷似十二生肖之说?为什么骆驼生活在沙漠戈壁、长期能与干旱荒漠和谐共生?驼乳、驼肉、驼绒毛功效如何、与牛羊的乳肉绒毛相比较有无优势?为什么骆驼不畏风沙、善于行走沙漠?骆驼耐饥渴等特征在生物学上有无对人类有益的开发价值?作为人类饲养的最大动物,养殖是否有别于其他家养动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骆驼这个伙伴?骆驼养殖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等?骆驼文化旅游的科普开发,一是可以兴建世界骆驼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标本、图片、现代科技等系统介绍世界上现有种类的骆驼知识,作为科普的主要载体和旅游的主要窗口。二是通过稳定扩大现有骆驼养殖保护区和示范基地,培育发展阿拉善双峰驼良种驼群,巩固增加当地骆驼数量;优化阿拉善、苏尼特和新疆三大双峰驼良种系列,建成国内种驼培育输出基地;引进养殖世界各地驼种,吸收消化先进繁育养殖技术,逐步将阿拉善建成世界骆驼产学研科教基地、世界骆驼研究繁育中心、世界骆驼科普中心,实现“中国骆驼之乡”向“世界骆驼之乡”的跨越。 (三)体验功能开发 体验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情趣已成为当今出游主要动机之一。长期的骆驼养殖生产生活中,形成和流传下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浓郁的民风习俗既与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风物、骆驼饲养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又与客源输出地形成较大反差,构成明显的旅游吸引力。通过“骆驼养殖示范园区”、“驼家乐”等形式,让游客走进养驼人家,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祭祀、礼仪习俗以及骆驼牧养、接羔劝奶、剪毛抓绒、良种选育、驼球赛驼等全面了解体验独特的养驼民俗风情。如果说骑在马背上领略蒙古族文化是一种别样的享受,那么骑在骆驼上感受岩画传奇、黑城沉寂、东归壮举、神舟飞天,更是对阿拉善文化的深度体验。 (四)文体功能开发 骆驼已有超过5000年的驯养历史,曼德拉山岩画栩栩如生的画面反映出阿拉善是最早的骆驼驯化地之一。骆驼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精神追求、情感寄托。以骆驼为题材、和骆驼有关的歌曲、舞蹈、诗歌、民间故事、摄影绘画、影视作品等构成了阿拉善文化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加上历经新石器时代至清朝留存下来的曼德拉山岩画,让楼兰“小巫见大巫”的居延文化,老子出函谷至居延的传说,霍去病、李广的饮马居延,张骞经居延成就的草原丝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马可波罗笔下的居延风物;虽绿洲消失、城郭尘封、文物流失、风光不再,但中华历史的深邃底蕴铸就了骆驼文化旅游的灵魂。保护、整理、挖掘、开发这些资源,既是对骆驼文化的拯救传承,也是丰富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的内涵需求。开发骆驼文化专题演出,甚至是有一定规模的沙漠实景演出,将古朴独特的骆驼文化用当今思维演绎,用现代艺术条件表现;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骆驼在丝路茶道上为东西方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理解保护骆驼、发展驼业的人类需求,展示热爱生活、建设家园的执着乐观,弘扬吃苦耐劳、负重前行的骆驼精神。赛骆驼、驯骆驼、驼球比赛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其稀缺性显而易见。骆驼看似庞然大物,运动起来灵巧自如,特别是人与骆驼的协调配合,对于没有见过骆驼赛事的人真是难以想象。目前,围绕骆驼题材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范围有限,内容单一,开发世界级的骆驼文化演艺、体育赛事应该有很大空间。近两年,我区各地陆续推出的骆驼节庆活动,不仅为骆驼文化挖掘传承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也说明弘扬骆驼文化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需求。 (五)役用驯养功能开发 沙漠乘驼既是我区已经开发的旅游项目,也是国内外沙漠景区最普通、需求量最大的项目。人人都知道骆驼是沙漠之舟,当你置身沙海、进一步退半步的时刻,才更能理解这一美称只有骆驼相配。现在开展的沙漠乘驼,以及坐骆驼车、越野探险等深受游客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我国骆驼现在的人均拥有量大约是7000人/峰,设想一个人一生中骑一次骆驼,需要多少骆驼。当然,产业发展不能这样理想化的计算,但产品对路、宣传到位也不是没有希望。目前全国开展沙漠草原旅游的景区不下几百家,或多或少都有和骆驼相关的旅游项目,有的光是供游客骑乘的骆驼就达到四、五百峰。将骆驼驯化成可供游客骑乘、进行体育表演的成熟技能驼,市场已有一定需求。同时,使用骆驼的单位在骆驼繁殖、驯化、喂养、疫病防治、越冬换季等方面都遇到不少困难,死亡比例大,有的甚至每年需新换一批骆驼;提供骆驼驯养服务既是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骆驼产业新的市场空间,更是驼乡产业优势所在。 (六)商品开发功能 购物是旅游消费的六大要素之一,我国旅游商品单调雷同已是陈疾通病。驼文化商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在丰富旅游商品方面大有可为。现在的骆驼产品多以原料形式出售,即使加工也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高精尖产品基本空白。即使一般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品种不多、工艺不精、内涵简单,远远不能适应游客需求。骆驼原料性能良好,相当一部份指标远远超过其他动物原料,升值空间巨大。如果我区能开发出驼绒、驼毛、驼皮的皮毛绒系列,驼奶、驼肉、驼血、驼掌、驼峰的生物保健食品系列,驼书画、驼歌舞、驼影视的文化系列,驼骨雕、沙雕、民间用品等工艺系列,驼服饰系列,驼鞍具和驼车辆配饰系列,以及沙生植物和玛瑙奇石等系列性地方商品,加上这些产品生产车间的对游客开放,实现观赏、购物、宣传良性互动,就地销售、外地批发市场组合,推动骆驼产品走出内蒙古,驼乡就可能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骆驼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中心。 (七)旅游功能开发的叠加效应 产业层次发展越多其综合功能越明显,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对原有产业的综合利用、带动效应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一是可丰富骆驼产业、生态产业内容,使原有产业项目更加充实,更具吸引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二是可提升皮毛绒、种养殖等传统产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在同样成本下提高附加值,为原有项目拓展新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空间,实现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可带动和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四是可抢救和保护骆驼生态文化,骆驼生态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存和保持需要市场的支撑;在养驼效益暂时不理想的前提下,通过观光旅游补充养驼家庭的收入,对抢救和保护骆驼生态文化意义重大。五是可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创新劳动岗位吸纳年轻一代在本地就业,既可破解养驼后继乏人的困境,又可帮助就地尽快脱贫致富,从而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六是可拓展沙产业发展空间,使沙漠观光探险、沙生动植物欣赏、沙漠人文风情体验成为沙产业开发的新内容;促进沙漠生态知识、环保知识、骆驼文化知识的普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沙漠、了解沙尘暴,增强沙漠生态和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沙漠戈壁的自然生态;了解骆驼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骆驼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更多的人走进苍天秘境,了解生活在大漠戈壁的阿拉善人民,宣传和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促进阿拉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八)骆驼文化旅游与骆驼产业融合发展简单易行 骆驼文化旅游与骆驼产业发展简单易行。首先是不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在原有的饲草料种植、骆驼养殖、牧驼民俗、驼产品加工、驼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策划增加观赏体验功能即可开发为旅游产品;二是养驼业本身就为骆驼文化旅游提供了现实条件,养驼民俗是牧民的真实生活,挖掘再现就是旅游产品,骆驼培训后就是旅游骑乘工具;三是骆驼文化旅游可以增加收入,冲减养驼成本,提高养驼效益,从而增强牧民发展骆驼产业的信心。 三三、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消费能力可以强有力地支撑骆驼产业发展 旅游既是我国新兴的消费市场,也是新兴的经济产业。客源市场和消费水平潜力巨大,是骆驼文化旅游与骆驼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 (一)旅游客源增长势头强劲 我国旅游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且增长势头强劲。2002年,我国人均GDP 8000元,国内居民出游率0.68次/人(出游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外出旅游人数与其总人口数的比率);2011年人均GDP 35000元,出游率达到1.97次/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我国人均GDP 为30000元,同年国内旅游人数21.6亿人次,出游率为1.5次/人;到2020年翻一番,保守估计出游率也将达到3次/人以上,国内旅游总人数将突破50亿人次以上。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接待人数32.6亿人次,同比增加10.9%。2002年,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97万人次;2011年这一指标达到5329万人次;2012年增加到6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十一五期间,阿拉善旅游接待人数增长33.64%,2012年达到了2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6%。阿拉善右旗2013年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同比增加24%。全国全区以及阿拉善的旅游客源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都高于当年GDP的增幅。随着十八大翻番目标的实现,增长势头将会持续增强。 (二) 旅游消费水平快速提升 根据2012《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我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多年来已经稳定在1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花费总额和比重还会逐年增加。2002年到2011年,我国人均旅游消费10年间由441元/人次增加到833元/人次。2013年,全国旅游收入29475万亿元,同比增加14%。我区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也由2002年的303.9元/人天上升到2011年的560元/人天,2012年又比上年增加了50元。全区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82.2亿元上升到2012年达到1128亿元,2013年达到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6%。阿拉善十一五期间旅游收入年均增加23.14%,2012年实现旅游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8.99%。阿拉善右旗2013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4亿元,同比增加37%。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旅游收入增幅都大于人数增幅,充分证明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即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旅游消费仍成大幅增长趋势。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后,人均旅游消费自然也会成倍增长。 (三) 出游趋势向有利方向转变 随着旅游消费的发展和旅游产品供给的丰富,游客出游的目的地不再集中于名山大川的观光旅游,出游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一是由热点地区向温冷线地区转移,有些热点地区游客都多次去过,许多著名景区人满为患;温冷线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和产品建设上都发生了变化,开始具备承接这种转移的设施条件。二是由普通观光向回归自然、体验风情转移,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是出游求知的需求所在,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偏远地区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原本就有别于已经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加上未开发或少开发的欠发达因素,原生态的东西保留的更加完整。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阿拉善的骆驼文化应该是具有惟一性和垄断性的优质资源,加之丰富多样的地貌、浓郁独特的风情又使阿拉善具有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对游客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具备承承接这种转移的资源条件。 四、阿拉善四、右旗发展骆驼文化旅游的优势 阿拉善右旗发展骆驼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骆驼资源丰富,阿拉善右旗现有骆驼5万峰左右,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阿拉善盟的一半,是驼乡中的驼乡。骆驼养殖数量和与此密切相关骆驼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二是沙漠资源丰富,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园区之一,特别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坐落在阿拉善右旗,彰显出阿拉善右旗在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中的重要位置。加之巴丹吉林沙漠的浩瀚、造型、响沙、沙湖、古庙、神泉,构成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三是骆驼与沙漠的有机组合,骆驼作为沙漠之舟,是沙漠的天然配伍,沙漠植物是骆驼生存的依赖,骆驼沙漠是阿拉善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这种优势更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四是旅游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和知名度,这些年来,阿拉善右旗加大旅游发展力度,精心打造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积极推出曼德拉山岩画、海森楚鲁怪石、额日布盖峡谷等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对外已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为今后的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五是相对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就沙漠景观造型的观赏性而言,同类型资源里面,阿拉善右旗属于距我国主要客源输出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比较近的,骆驼资源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交通优势也是针对同类型资源和主要客源市场而言的,特别是通勤机场的开通,游客乘飞机可直达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同类型资源中是绝无仅有的。 五、骆驼文化旅游的具体发展思路 (一)突出特色,打造唯我独有的品牌 要立足当地沙漠、骆驼资源,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精髓,避开响沙湾、沙坡头等国内知名沙漠景区的强势项目,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项目,打造唯我独有的品牌,塑造阿拉善右旗的品牌形象。 (二) 内成系列,延伸发展 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在自身产品打造上要内成系列,延长产业链。一是从饲草料种植的景观建设、骆驼养殖民俗体验、驼产品加工参观销售、驼文化艺术欣赏形成系列产品;二是从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诸要素上体现驼产业特色和优势,形成特色服务系列,使骆驼产业的链条得以充分延伸,骆驼文化内涵更加强化。 (三) 外进线路,共同发展 游客出游要沿着旅游路线走,客源距离越远,旅游线路越长。这就提示我们骆驼文化旅游要主动融入到周边旅游线路中去。首先要融入盟内三旗的环线中,第二是融入自治区西部旅游线路中,第三是融入宁夏、甘肃等邻近地区的旅游线路中,争取共赢发展。 (四) 做精做大,带动发展 阿拉善旅游不缺特色,但缺龙头景区;特别是缺乏具有带动功能的龙头景区。要做就立志做最好的,要建就建5A级景区、龙头景区。开发商要有这样的谋划,政府要有这样的规划,从而带动阿拉善右旗、乃至阿拉善盟旅游业的发展。 六、发展骆驼文化旅游,当前应抓好的两件事 (一)尽快响亮提出、精心打造两个核心区 两个核心区即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中国骆驼之乡核心区。把阿拉善右旗建成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和中国骆驼之乡核心区,不仅对发展骆驼文化旅游是巨大的促进,更将有效提升阿拉善右旗的知名度,推动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强阿拉善右旗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可以打得响的、能够把文章做大的品牌,这需要全旗上下、特别是领导层形成共识,响亮提出,共同推进。之所以提出两个核心区建设,是因为阿拉善右具备这样的条件,沙漠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的骆驼保有量目前位居全盟第一。之所以要尽快提出,是大家都在寻找发展突破口,发展的条件又都在变化中,阿拉善右旗今天具备的条件明天不一定再具备,当别人率先提出来或自身优势不再,再争取难度必然加大。之所以要精心打造,是因为这两个品牌是世界级、国家级的,需要超前的思维,大手笔去干,才能名副其实,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尽快促成龙头企业落地发展 骆驼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具体企业操作,现在蒙牧公司的规模化养殖和驼产品加工、驼文化旅游开发已提到议事日程。公司应加快进度,做好相应准备;管理层面也应创造条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促成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建设,早日投入运营,为阿拉善右旗的骆驼产业、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