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柯 敏 2015年2月15日 同志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从岁末年初的繁忙事务中抽身出来,抢在春节之前召开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就是为了对全省教育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同时希望全省教育事业在新的一年里春和日丽、春色满园。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回顾总结2014年教育工作,分析把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安排2015年的各项教育工作。 日前,友志副省长专门到省教育厅调研和听取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嘱托我转达他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问候。友志副省长的讲话,已作为会议资料印发了,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4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教育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建设教育强省工作,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多次深入教育系统调研指导,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金龙副书记、友志副省长对教育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倾力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全省教育系统贯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条主线,牢牢把握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核心任务,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围绕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整体持续好转。在省委活动办组织的民意调查中,厅委总排名前进了23个位次,满意率上升到89.9%。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首次组织全省34所高校党委书记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出台了专门文件,分7个片区召开座谈会部署落实。守盛书记两次到高校作形势报告,面对面与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师生增强“三个自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了高校量化配备纪检干部的要求,《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进行了报道;省教育纪工委设立了案件室,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一批重大涉教违纪案件进行了坚决查处;对16所高校开展了巡视,提出86条整改意见,移交17条问题线索;全省建成省、市、县、校四级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站、点)4350个,全年受理服务事项4.1万件。在省委组织的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我厅位列第三名,教育阳光服务还被评为特色工作。切实做好了涉校维稳工作,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有效维护了教育大局稳定。湖南在教育部校园及周边综治考评中排名首位,我厅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得“平安单位”称号。厅党组获得“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称号,是省直单位中唯一一家;厅机关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 (二)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加强宏观谋划和总体设计,印发了《2014-2018年湖南教育改革重点任务》,明确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先行先试,制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方案并在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开展试点,启动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制定了特殊类型招生实施办法,减少和规范了高考加分项目,新增33所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加强分类指导,制定了《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分类监测方案(试行)》,首次对各县市区2013年度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在全国率先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简化了高校人员选聘程序,出台了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教育督导机制,整合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项目,实行了约谈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制度,认定芙蓉区等8个县市区为首批教育强县市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网络评估”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督学新模式,首次对8个市州的基础教育质量开展了省级监测。大学章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4年核准了9所高校的章程,完成了20所高校章程的初审,在全国教育政策法治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教育开放进程继续提速,连续7年承办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并在决赛阶段首次采用了户外真人秀的比赛形式;与境外学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9所、孔子课堂5个。我厅获得了“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延东副总理亲自颁奖,全国仅3个省份获此殊荣。 (三)教育发展成绩喜人。2014年,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扎实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势头好、亮点多。 立德树人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中小学生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全省高校3个网络文化工作室和3个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通过教育部评选立项,分别居全国第1位(并列)和第3位;1人当选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教育部对区校共建德育高地的“岳麓模式”进行了典型推介。推进体育、艺术、健康与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奖牌总数第6位、团体总分第5位的佳绩,居中西部省份首位,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省大运会。 基础教育取得重要进展。投入4.8亿元建设公办幼儿园32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4%。启动了“全面改薄”,安排20.3亿元用于改造353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28.4亿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13所,累计建成合格学校9109所,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出台了《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强化了对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撑;新增特殊教育学校7所,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3%;长沙市、桃江县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职业教育步入新的阶段。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第一次对湖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谋划、总体设计、全面部署,启动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全省职业教育步入了新的重要机遇期。基础能力不断增强,立项建设了2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21个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9个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首次联合10个部门、130余家企业共同举办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8个一等奖、48个二等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在全国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3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居全国第5位和中西部地区首位。 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4年,我省4所高校升本成功,是全国升本数量最多的省份,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新增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建设15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新增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1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省高校新增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总数目前已达21个;牵头和参加了4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居全国第3位,其中湖南农业大学牵头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由地方院校牵头的创新中心;新增50个省级创新平台、3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3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7人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入选数居全国第3位;全省高校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19项,在全国同类比较中居第5位;获得湖南三大科技奖的一等奖22项,占总数的73.3%。 同时,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范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省级骨干民办学校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教育倾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歆语工程”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深入落实,教育援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终身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组织了“湖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新增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国家级“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四)教育民生显著改善。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和异地参加高考政策,2014年全省共接受55.5万名随迁子女就学。继续实施“阳光高考”,全面落实教育部“十公开”规定,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全省高考文理科“1分段”统计表和全省省属高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新增“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一本高校录取农村户籍考生人数比上年增加10.5%。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2014年发放奖助学金、免学费资金和生源地贷款34.1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92万人次。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实现了困难毕业生就业率与整体就业率大致相当;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遴选了第三批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并提供资金扶持,相关做法被国家教育体改办大力推介。出台了中小学学生食堂管理办法,对400余所学校开展暗访,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市县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全省中小学食堂管理明显改观。大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每人3元提高至4元,2014年全省43个县的150万名学生享受到9.6亿元膳食补助。此外,还出台了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政策。 (五)保障水平整体提升。2014年,省本级教育部门96亿元整体预算基本落实,追加预算项目也基本到位。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了以生均拨款为基础的拨款体系,省本级精简了29个教育专项,按因素法分配的教育经费占比提高到65.4%。投入44.9亿元用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新增3.9亿元将城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提高了320元,初中每生每年提高了382.5元,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统一。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每名寄宿生355元的标准安排了运行补助,为农村中小学添置床位45.2万个,投入1746万元为37个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每人添置一个储物箱。“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到位资金3.2亿元,29所高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资金3.2亿元。 师资队伍支撑力度明显增强。2014年,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录取5095人;“特岗计划”招聘教师6401人,为历年最多;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培训了11万教师;创新特级教师评选机制,新评选了300名特级教师;出台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试点,举办了巡回“师德讲堂”和“最美乡村教师”巡回报告会,全省师德师风面貌整体向好;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9万余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发放了4.7亿元人才津贴,在全国做了典型发言;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2014年落实建设计划近2万套,接近前三年的总和。 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实施“企业参与县域整体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培育了“华容样本”并在省内全面推广,《中国教育报》头版予以推介,教育部转发了厅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整体推进三通工程,4个市州和44个县市区建成教育城域网,“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比例分别达到71%、77.8%和55.3%,提前完成了教育部规定的任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度融合,组建了57个中小学名师网络工作室,原创了一大批教学视频和微课资源,年浏览量达1.2亿人次;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空间革命”,建成3850门空间教学资源,开通了17个专业的“专递课堂”和149门“名师课堂”,年浏览量近5.6亿人次。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向全省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相比,我省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比如,教育体制机制还不是很顺畅,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教育管理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应试教育在中小学还大有市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仍比较突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办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违纪现象仍然屡禁不绝,等等,这些都是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切实担负起新常态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教育工作始终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紧密相连,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担负起新常态下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一)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挑战。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逻辑。一是新常态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态主要是发展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型,发展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是关键,因为原有的高能耗、高投资、高增速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因此,中央把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优势,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以劳动力的技能升级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二是新常态对教育投入带来了新压力。长期以来,我省教育投入的总格局是“小马拉大车”,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生均教育投入支撑了位居全国第7位的事业规模。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缓和财政收入增量缩减,教育投入的后续增长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与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能会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手抓”、“抓两头”,既要善于源头引水,大力筹措更多的经费;又要善于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努力把“紧日子”过好、过踏实。三是新常态给教育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最突出的是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不确定性。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31.8万人。在经济增速放缓、落后产能关停、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指望大学生就业随着大批工程项目上马而“水涨船高”已不可能。相反,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会更加凸显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又一个“就业更难年”。此外,受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思想观念多元交锋碰撞,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二)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经济进入新常态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而教育领域原有的一些短板仍然存在,新旧困难与挑战的叠加,使得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第一,“时不我待”。2015年是我省“十二五”教育规划的收官之年,评估中长期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承转之年,也是出台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同时,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距离2020年只剩下5年的时间了。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大家必须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只争朝夕的做好工作,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第二,“责无旁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于“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大班额”、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虽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仅靠教育部门的努力。但是,回应群众的教育关切,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全省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也是史无前例的。任何破坏教育公平、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有可能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大面积的舆情。全省教育系统要下定决心,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我们最大的责任。第三,“任重道远”。一方面,教育综合改革才刚刚起步。我们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但还没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要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必然要动一些人的“奶酪”,越深入推进则困难越多、阻力越大。特别是今年要制定全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触及本质的一次改革,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积极稳妥推进。另一方面,经过前八年的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同时也进入了全面攻坚期,可以说,能办的、容易办的事都办了,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瞄准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打响攻坚战。 (三)着力提升新常态下驾驭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我们必须要有新能力、新作为。 一要严明纪律,确保政令畅通。讲规矩,守纪律,这既是从严治教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既是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基本底线,也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讲规矩,守纪律,既包括遵守党纪国法,也包括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当前来讲,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制度有破有立,部分制度还存在不合理、不实用的缺陷,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我认为,更突出的问题不在于规矩和纪律本身,而是有规矩、有纪律但不执行。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同志对规矩和纪律没有敬畏之心,“心中无戒”、行无所止;在于监管不到位,对违规违纪者没有严肃惩处,以至于规矩和纪律沦为了“稻草人”、“纸老虎”。去年,厅委严肃查处了一批涉教违纪案件,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规矩和纪律就是“硬杠杠”,就是带电的“高压线”,踩线必触电,违纪就需付出代价,我们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全省教育系统要切实增强规矩意识,切实强化纪律约束,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决不允许打折扣、搞选择性执行。 二要敢于担当,聚力攻坚克难。担当,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和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新常态下尤其要强调担当,非担当无以攻坚克难,无担当不能开拓进取。现在有人认为,制度规矩比过去更多更严了,干部不好当,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这种借口“为官不易”而“为官不为”的干部,就是不敢担当的典型代表。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体会,领导干部讲担当,就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身先士卒、做出榜样:一要敢于负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不能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也不要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二要敢于攻坚,要以舍我其谁的气度、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啃下教育改革的“硬骨头”,破解教育发展的大难题,不能求稳怕乱、当太平官、过太平日子,更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三要敢于碰硬,坚持原则、保持本色、守住底线,坚决与歪风邪气作斗争,不随波逐流,不搞庸俗的好人主义。我相信,只要大家带头担当,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整个教育系统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三要注重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只有在谋划上高人一筹,才能在发展上快人一步。第一要谋全盘。今年,国家和省里都将对中长期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对教育强市州和教育强县市区建设进行全面总结和周密谋划,再积极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大家在汇报时,一定要先讲清楚“我们要做什么”,再说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提出“请求党委政府支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真正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本任务和重大举措搞明白、想透彻了,才能最大限度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第二要谋长远,科学编制好本地本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全省教育事业之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十二五”教育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了起来。当前,我们要总结运用好这个经验,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力争把本单位“十三五”发展规划与当地的“十三五”总体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科学谋划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第三要谋大事。对于中央和省里提出的战略思考、重大构想和重要平台,要迅速行动、主动作为,从对接和服务的角度多做文章,设计出一批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设项目,为教育事业赢得新的增长动力。比如,中央和省里已明确“以事定钱”、“钱随事走”的财政预算新思路,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从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教育改革发展当中急需要做而且亟待财政支持保障的事项,争取列入本年度的财政预算。 四要善用法治,着力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过去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中央强调一切改革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这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要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思维,以法治的视野来审视和谋划教育工作。据我了解,个别学校对外签订的合同内容明显违法,但学校负责人没有起码的法律认知,也没有事先请法律人士进行审查,直到出了问题才猛然惊醒,这就是缺乏法治思维的典型表现。今后,我们要强化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办学的意识,守住法律底线,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绝不能“草鞋无样,边打边像”。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法治途径来推动教育工作,破解教育难题。比如,“校闹”问题就可以通过法治方式来有效解决:既要推动校园安全立法,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对学生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也要正确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还要大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正当权益,善于同无理取闹者作斗争。 五要崇尚实干,狠抓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最重要的是要落地、落小、落细。只有把每一个小事都做扎实了,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了,才会有全盘工作的成功。教育系统绝大多数岗位都是极其平凡的,所做的都是细小之事、琐碎之事,但事事都关乎人才培养大计,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家一定要有落地、落小、落细的定力和追求,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把工作一件一件的想周全、做到位。如果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就等同于没抓,甚至比没抓的影响更坏。比如,校园安全、食堂卫生、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都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但又都是相当具体的工作,如果我们大而化之,满足于“差不多就行”,那就迟早会出问题,而且一出问题往往是大问题。此类现象,在教育领域并不鲜见。因此,我们既要举重若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轻重缓急,从宏观上思考和谋划;又要举轻若重,从微观上扣紧、扣小、扣细,切实落到实处。 三、扎实推进2015年的重点工作 关于今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厅委2015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安排。这里,我着重强调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抓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全省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基本遵循。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入脑入心、真懂真用。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实践之中。特别是总书记对于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论述,我们要一以贯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研究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课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个总的要求,就是突出针对性,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自觉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加快构建各学段有效衔接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出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和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推进实践育人,积极拓展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加强高校实践育人项目建设,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文化育人,深入挖掘校歌校训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校园好声音大赛、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以文化人。进一步推进典型引路,在教育系统中培育和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牢牢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建设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高校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一定要守住这道防线。今年省里将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制定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适时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强化领导责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阵地管理,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健全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正在向网络新媒体转移,各地各校要加强网络建设,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强化网络思政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意识形态阵地。 (二)抓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必须全面统筹推进,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省里将出台综合改革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各地各校也要抓紧编制综合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开门办教育、开放办教育、多元化办教育,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来兴办教育。省里将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出台落实国家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新政策的实施细则,各地要抓好贯彻落实,同时争取本级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机制,健全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对民办学校的资产财务监管,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师生合法权益。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去年,国家出台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文件,浙江、上海启动了试点。按照国务院要求,省里将在6月30日前拿出考试招生改革方案。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积极稳妥、坚定审慎地推进实施。我们已成立工作机构,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全省教育系统要上下齐心协力,认真组织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改革方案,把每一个问题都想通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并且同步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深入开展宣传解读,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只会背书考试的机器。各地各校绝不能举素质教育的旗,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课改样板校建设,加强实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推进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推广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继续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加强专业、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衔接,探索建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探索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开齐开足课程,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体育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认真落实国家校园足球计划,带动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在教育开放合作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全省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规范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实施“海外名师”等项目,支持和规范省内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继续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三)抓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李克强总理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主要是做到机会公平,让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的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大力扶持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基础薄弱,这是突出的教育省情,也是我们急需要补足的一个短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和“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显著改善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面貌。探索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组织省内优质学校采取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对口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发展,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和志愿者开展支教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让更多身处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对特殊群体实行特殊政策,予以特别帮扶和关爱,这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设一批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县为单位开展随班就读试点,开展学前、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试点,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重点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营养保障。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突出精准资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以较低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手段。要认真总结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大推广应用。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县域整体推进机制,推广“华容样本”和PPP模式,加快推进三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基础性资源普惠工程和“三个课堂”建设,让农村和贫困地区更多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湖南教育数据中心优势,加快“湘教云”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共建共享。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信息化教学在全省得到高质量、大规模、普遍性的应用。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创业,事关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必须摆在教育民生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推进就业创业示范校创建,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创业规划设计和创业项目孵化推介工作,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协调实施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应征入伍、到村任职等基层就业项目,出台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兜底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困难群体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四)抓质量,扎实推进教育协调发展。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新形势下,教育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就必须在提高质量上下更大的功夫。 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2015年起,将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着重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比重,在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水平,争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今年要重点抓好建成200所以上农村公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等工作。 继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填谷扬峰”,抬高底部,整体提升,推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今年要深入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完成1000所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中小学配套建设,着力化解城市“大班额”问题;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办好一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推动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镇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努力缩小县域内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根据辖区内人口分布、生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布局调整,有序撤并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高中阶段学校,防止资源配置失衡和招生恶性竞争。按照普职大体相当要求,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积极招收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接受中职教育。完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动态管理和网络评估机制,推进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真落实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完善本地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安排。推动卓越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群。加快推进农村中职教育攻坚,推动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加强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联合部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制度。今年上半年,我们将联合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对各地贯彻落实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查。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改进管理方式,强化绩效考核,切实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2011计划”,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高校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队伍。继续推进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引导试点院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和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 积极发展终身教育。推动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统筹县域内职业培训,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终身教育;积极探索公益性农民培养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建设一批社区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适应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加大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开放力度,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 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抓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抓教师队伍建设。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创新教师准入和评价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启动农村初中教师、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中职专业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完善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体系;提高“国培”、“省培”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名师建设工程,打造高校高层次人才梯队。坚持把落实教师待遇摆在突出位置,严格依法依规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教师公租房建设,争取启动农村公办学校教师公费体检工作。 (五)抓投入,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对经费投入的刚性需求尤为迫切。我们要千方百计筹措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事业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实现中国梦,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作为先导和支撑。我理解,教育优先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任何时候强调都不过时,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大家一定要强化这个意识,并且大力宣传倡导,多方协调争取,进一步在全社会凝聚教育优先发展共识。当前来讲,要抓住各地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把本地本校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纳入当地“十三五”规划之中,落实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真正实现教育“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保障教育投入依法增长。克强总理在1月27日与教科文卫方面的代表座谈时,郑重承诺教育投入占GDP4%的投入比例不会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但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提到,中央已明确教育不在“一般”之列。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府落实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规定,落实新增财政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各级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降低,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降低。省里将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生均教育经费、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推动落实国家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力争省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逐年稳步增长。各地要充分运用教育投入法定增长的主要抓手,大力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积极构建财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和教育强省建设的攻坚阶段,急需花钱的地方很多,必须科学安排、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每一笔教育经费。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研究制定高校预算标准体系,继续清理整合教育专项,进一步提高因素法资金分配比重。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优先保障教育改革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优先保障教育民生工程,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人民群众多办几件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全面推行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贯彻落实学校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经费监管和内部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加强教育经费绩效考评,实行考评结果与经常性拨款挂钩。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能。 (六)抓法治,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加强教育系统法治建设,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教。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我厅已通过省政府网站对外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下一步将严格对照两个清单,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本部门职责权限,厘清权力边界,尽早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以良法推动教育善治。加快推进省内教育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释”,积极做好《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湖南省学校安全条例》、《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条例>办法》的立法工作。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综合执法原则,整合教育行政执法力量,重点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不到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培训市场乱象等开展执法检查。 依法治校。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要深入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年底之前完成省属公办高校的章程核准工作,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中小学章程建设试点,以此引领学校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继续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带动各级各类学校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 强化教育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集督政、督学、监测于一体的优势,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强化教育监管。继续开展第三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探索向第三方中介机构购买评价服务。深入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全面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组织督导团重点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随访督导。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状况,为改进教学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督导机构建设,市、县两级要在年内全部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 加强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普法宣传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积极开展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法治教育学习培训。精心组织好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优化法学课程体系,加快培养法治人才。 四、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战略思想的一根红线。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严格落实从严治党第一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要自觉担负起主体责任,牢记“抓好党建是天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层层传导压力,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抓给一级看。党委书记要切实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时刻把党建工作装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着力抓好党建重点工作,突出基层,夯实基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今年,省里将修订完善普通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制定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实施办法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认真抓好落实。 (二)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这几年,我们通过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思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弛而不息、久久为功。一要继续整治“四风”。坚持活动收尾不收场,着眼于抓长效、促巩固、防反弹,继续抓好后续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对于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持续发力,直至彻底整改到位。二要全面提升教育阳光服务水平。现在,教育阳光服务实体平台已基本建成,网络平台也将全面投入运行,下一步的重心是从“建”转向“用”,充分利用阳光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让人民群众的教育服务诉求不出校、不出县、不出市、不出省,就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三要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将“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和守盛书记在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决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一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制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理清职能职责,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二要强化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联合省纪委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全面解决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落实案件线索向上级纪检机关报告的具体要求,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要强化监督执纪。加大巡视力度,创新巡视方法,扩大专项巡视范围,用好用实巡视成果,形成常态化的巡视震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展内部巡察工作,延伸和拓展巡视监督领域。加强对基建、科研、采购、招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执纪监督。 (四)切实维护教育大局稳定。维稳工作是各级党委和党委书记“责任田”里种的“主粮”。一定要牢记稳定是第一责任,扎实做好维稳工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一要确保政治稳定,抓好敏感时段、重要节点的安全维稳工作,严密防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二要深化平安创建,推进“平安高校”和“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区”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校园人防技防物防水平。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维稳形势研判、重大隐患督办机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四要健全应急管理,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组织经常性的应急逃生演练,严防溺水、交通、卫生、消防等安全事故发生,努力降低学生非正常死亡率。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教育新闻宣传工作。2014年,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重大正面宣传上稿量排名省直单位第一,负面舆情总体下降,并妥善应对了多起重大舆情事件。教育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容易成为舆论的热点和焦点。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教育新闻宣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条件保障,整合利用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内的各类宣传资源,构建全覆盖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市州教育部门都要成立新闻宣传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安排专人负责新闻宣传工作。要加大正面宣传,唱响湖南教育的“好声音”,提升湖南教育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释疑解惑,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教育观点和诉求;要加强舆情监测研判与应对,及时消除不利于湖南教育发展的杂音、噪音。 同志们,2015年是湖南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关键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建设教育强省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过三天就是春节了,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省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吉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