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县纪委书记胡德强谈“三转”:扎实推进方法创新见成效 中共NX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胡德强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自中央纪委提出“三转”要求以来,我老秘网县始终把“三转”作为纪检监察工作主基调,以深入推动“三转”为契机,促进全面履职,强化执纪监督,纪检监察工作及队伍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作法和成效 中央纪委提出“三转”之后,我老秘网县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迅速行动、及早铺排、主动实践。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作力争主动。突出开好了“四个会”:一是县委常委会“定调”。早在今年2月份,县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县纪委工作汇报,就如何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三转”进行研究部署,审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的通知》,就基层纪检组织职责、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工、纪检监察干部管理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二是专题研讨会“洗脑”。3月份,组织全体县纪委委员、纪检监察干部120余人,举办为期2天的“三转”研讨会,邀请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教授、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袁柏顺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印发“三转”资料汇编,组织学员围绕“为何转、转哪去、怎么转”开展分组讨论、集中发言、撰写心得体会,从思想层面深化“三转”认识。三是分片座谈会“加油”。县纪委在组织开展多轮督查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由委局主要领导带队,分片组织乡镇纪委书记进行座谈,面对面交流“三转”后的体会和困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鼓劲加油、解疑释惑。四是现场推进会“紧火”。7月底,县纪委又组织召开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三转”现场推进会,通过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对“三转”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紧火。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三转”氛围。 2、推进扎实到位。切实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纪检监察干部专职到位。规定各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可分管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机关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内部审计、相关党务工作,不得再分管其它业务工作,凡今后涉及分工调整的必须书面征求县纪委意见并备案;明确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为专职纪检干部,是单位中层正职,不得兼任其他常设性职务。对纪委书记分工、副书记专职达不到要求的,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目前全县各单位已全部调整到位。二是纪检监察职责回归到位。明确乡镇纪委、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以作风建设、执纪监督、惩治不廉洁、教育预防为主的8项主要职责。在反腐倡廉任务分解中,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作法,坚决把相关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今年主要工作任务细化为83项,其中有27项明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主抓,纪检监察机关只负责监督落实。三是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到位。按照中央纪委要求,对县纪委监察局机关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调整,取消或退出49个,保留或继续参与12个。 3、方法注重创新。结合NX实际,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在强化纵向管理上创新。在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上,我们考虑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容易因工作性质得罪人而导致考核测评失真的实际情况,将纪委书记、副书记的年度考核与提名、考察一并纳入进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强化了他们推进本职工作的紧迫感。二是在整合办案资源上创新。在建立案件线索定期移送制度、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出台《NX县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理违法违纪案件片区协作办法(试行)》,按照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点单位划分若干片区,成立片区联合办案组,人员由片区内纪委书记、副书记、纪委委员(纪检专干)等组成,负责办理本片区复杂、疑难案件。三是在推进自身建设上创新。搭建考核评价平台,出台《NX县纪检监察干部适岗性评价办法(试行》,分公开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履职计分、绩效加减分等五个步骤,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科学评价,对评定为不适岗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畅通“出口”,实现人岗匹配、能岗相适的目标。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在NX廉政网建立“网上评议”系统,网民可直接对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干部进行网上投票评议。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开办“周五学堂”、“网上学堂”,建立跟班学习制度,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搭建委员履职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纪委委员作用的意见》,建立纪委委员学习培训、情况通报、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工作联点等五项制度。 4、效果逐步显现。通过务实推进“三转”,全县纪检监察系统聚焦中心任务,回归主职主业,工作效果逐步显现。实现了“三个更加”:一是“两个责任”更加明晰。我老秘网县参照市纪委作法,将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具体内容,以“两个责任”告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全县各单位,以利于各单位党委、纪委抓好执行落实。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半年督查,我们将“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要求各单位党委、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强化了“两个责任”的压力传导,促进了“两个责任”的落实。二是时间精力更有保障。今年初,我们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组织了一个调查,发现在去年有94%的纪委书记分管2项以上工作,40%的纪委书记分管4项工作,最多的达到10项工作;68%的纪委书记认为自己从事纪检监察本职工作的精力不到一半。而“三转”之后,这种分工过多、精力分散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纪委书记、副书记做到了专人专职专责,主要精力都放在纪检监察本职工作上,为全面履职、强化监督提供了基本保障。三是监督执纪更有力度。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紧紧扭住落实“八项规定”不放松,在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段,对全县作风建设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每月督查情况、典型案例在县内媒体原汁原味地公开通报,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干部作风问题209个,因作风建设问责66人,其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惩治不廉洁方面,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2件,移送司法机关6人。廉政教育方面,今年以来,我老秘网县大力实施分类分岗分层廉政教育,举办专题式培训63场,受教育人数达到3300多人次;举办融入式培训47场,受教育人数达到6000多人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们组织对全县422个村(社区)近五年来的财务进行“地毯式”清查,共清查发现11类问题,收缴违纪资金46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52名村干部被立案查处,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人。 二、问题和困惑 自中央纪委提出“三转”要求以来,各地在推进“三转”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思想认识偏差——身转心不转。“三转”后,部分纪检监察干部有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会“没事干”。有的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留恋于以往“包打天下”的局面,认为现在只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会过于清闲。二是认为会“边缘化”。有的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认为直接参与经济一线的工作,更能体现工作能力和水平,更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认可。反之,认为如果只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不去深度参与经济一线工作,既难以实施监督,也难以出政绩,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个人晋升空间也会受阻。三是认为会“得罪人”。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有些工作可能会得罪人。“三转”之后,随着纪委监督力度和深度的加大,因执纪监督而得罪人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甚至还可能遭到打击报复,在年度考核测评中丢选票。这些因素,都使得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职过程中难免有后顾之忧,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开展监督执纪问责。 2、能力水平不足——形转实不转。一是专业人才匮乏。最大的问题是,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不专业,缺乏像法官、检察官一样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县乡纪委办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不高,财会、审计、法律等专业人才匮乏。二是办案手段滞后。办案方法手段滞后、设备设施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靠“一支笔、一张嘴”来突破案件的水平,缺乏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手段,难以适应反不廉洁新形势的需要,基层办案工作面临窘境。三是能力素质偏低。对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三转”之后虽然时间和精力都有了,但由于个人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开展监督,难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工作怎么铺开,心中没谱,无方向感,眉毛胡子一把抓,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四是基层力量单薄。基层纪检组织力量仍显单薄,如乡镇纪委仅书记、副书记两人,其他委员徒有虚名,村纪检委员作用发挥有限,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监督合力难以形成。 3、外部环境制约——内转外不转。虽然大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三转”是比较支持的,但也有一些单位由于主要领导认识上的偏差,以致纪委(纪检组)往往陷入三个工作误区。一是变成“机动队”。有的单位受惯性思维影响,对一些推不动的工作,仍习惯于借助纪委(纪检组)权威,让纪委(纪检组)参与到一线去推动。特别是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分管其它业务工作以后,有的单位主要领导认为纪委事情不多,可以当作随叫随到的“机动力量”参与和处置突发事件、临时性工作。二是变成“绩效办”。有的单位纪委(纪检组)在抓督查问责,协助党委推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充当了绩效办的角色。虽然绩效考核与纪检监察工作有些手段是相同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区别,绩效办的工作重心在于年底考核时结果的运用,而纪委(纪检组)的工作重点是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查处问题。三是变成“老干办”。有的单位还存在着对纪检监察工作调配上的误区,往往把年纪大,其他岗位安排有困难的干部安排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导致纪检监察干部“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老干部”怀着做“临时工”的心态,本身对纪检业务就不熟悉,也不肯下功夫去学,习惯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思考和建议 “三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自上而下稳步推动,又需要基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县乡两级在“三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推进“三转”过程中,要做到“五个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