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遥想孔子授六艺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4-20 08: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史记·孔子世家》记鲁国大夫孟僖子临终前对儿子孟懿子说:“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先父留下话,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两兄弟便“往学礼焉”。然而孔子何时开始他的授徒生涯?经钱穆先生考证,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岁,弟子琴张已从学孔子。之后,贵族身份的司马牛来了,贫贱出身的原宪、闵子骞来了,颜路颜渊父子、曾皙曾参父子也来了,还有善货殖的子贡甚至“大盗”颜涿聚都来了,一波接一波的。一时间杏坛下汇聚了来自鲁、卫、齐、晋、陈、宋、吴、楚、秦等国的学生,好不热闹。据说盛时有弟子三千,赶得上当下大学扩招前一所地方院校的规模。孔子了不起,一个人就办了一所大学。: W, k) Y8 n, C/ X; ^, \# z6 ^
  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孔子是如何为这年龄大小不等、身份出身各异的三千弟子施教呢?会不会像当今教育资源紧缺时施行的二部制、三部制那样,一间教室里脸朝前听课一个年级,脸朝后做作业一个年级?孔子是圣人,无需那么复杂。大树下,田野中,走着坐着孔子都可以讲学。紧随他的有一批贤弟子,夫子的教诲由他们散播出去,一个传一个,水波涟漪似的,荡荡无极两千五百多年。/ `0 F6 {2 @) c5 ^  z' ~
  孔子为这陆续前来的各色弟子教授仁义礼智,文行忠信,此外还有“六艺”当属规定内容不可或缺了。“艺”者,才能技艺也,与我们今天讲的文艺、艺术不同。《周礼·保氏》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概之共六种才能且各有节目。孔子简括,也曾一“艺”自许,“吾不试,故艺”。郑玄解:“言孔子自云我不见用,故多伎艺也。”4 Y$ I" L* m" w8 u0 r' `: F
  然而朱熹序《大学集注》时却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样的话,孔子授六艺就有点加强基础教育的味道,或许还有补课的性质。因为孔子的时代,“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孔子“独取先王之法”而授“六艺”,那现实和历史的意义一定格外重要。
% ^% e( M; U7 f- K' E: e4 d  以“六艺”为人才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套用今天一句时髦的话——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礼”“乐”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更是孔门弟子的看家本领。“三年不为礼,礼必崩”,即使周游颠沛,孔子仍不忘带领弟子“树下习礼”;“三年不为乐,乐必坏”,纵然子路尚勇也可鼓瑟登堂,皆属孔门特色课程。“射”“御”“书”“数”囊括效力家国服务社会的必备才能。子路“千乘大国,可使治其赋”,公西华“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而政事科弟子中的佼佼者冉求,又独得夫子称“艺”。不仅“子适卫,冉求为之仆”,更兼“大用”,“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皆可称得上是跨领域、多层面的复合型人才。
  M* Z5 F7 x6 ]( u# c  然而“六艺”之名,汉出别解。“六艺”转为“六经”,载治世之道,具为人之德,成孔门仁学理论课程体系。
0 a/ D0 O1 a2 A7 U; ?  于《论语》寻踪,则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即六艺之文”等语,孔子总称先圣典籍,所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孔子亦时有分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也常引《书》而教,“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等等。孔子皆以之为解惑释疑传道授业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也许还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子说:“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孔子“好古”而特立独行,只是尽在以“述”为教“明明德”,“诲人不倦”为“亲民”(新民)。单凭这一点孔子授六经之“艺”就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N$ Y$ O6 [" y7 l0 p2 |+ I' A
  孔子弟子三千,皆“各因其材之高下”而施教,故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实赖“六艺”学、术两驱。“六经”,形而上;“六艺”,形而下。“君子不器”“和而不同”。如此说来,孔子的这所大学还真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一应俱全,人才培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的的确确是一所综合大学。) O0 }& I4 v& d4 i3 m- V. ]4 U& A
  尊“六经”而贤,重“六艺”而能。德与才,贤与能,孔子之教从不偏废,不愧是中国教育第一人。作者:郭小琲 来源:学习时报, v% L+ X8 L# R# N2 n
9 f2 g- \/ J: |$ O
标签:孔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