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是拥有一技之长、能自富、能带富的“土专家”。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利于现代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大步前进。本文拟通过调查XX区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现状,分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队伍现状 (一)人才总量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XX区通过区、镇街、村、农业企业等各级联动的形式,按照深入发掘、严格把关的工作原则,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与认定,同时做好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的录入和维护工作,及时更新人才信息。截至目前全区共选拔、认定、入库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2021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人口42.44万人的5.18%。 (二)人才结构 一是年龄结构。41-50岁的最多,有7076人,占总量的32.13%;其次是51-60岁的有6393人,占总量的29.03%;31-40岁的有2558人,占总量的11.62%;61岁及以上的有2359人,占总量的10.71%;30岁及以下的最少,仅有1232人,占总量的5.60%;二是从业结构。在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库各从业类型的结构状况中,种植能手比例最大,共有6143人,占总量的27.90%;其次是养殖能手2739人、企业经营人才2696人,分别占总量的12.44%、12.24%;肥料配方师、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最少,共计2人;三是性别结构。男性农村实用人才有16389人,占总量的74.42%,是女性农村实用人才5632人的近3倍。 (三)人才档次 一是人才层次。市级农村实用人才1021人,占总量的4.64%;区级农村实用人才4691人,占总量的21.30%;镇街级农村实用人才16309人,占总量的74.06%;二是文化水平。小学文化程度或未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219人,占总量的19.16%;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共有11318人,占总量的51.4%;其次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的有4355人、1571人,分别占总量的19.78%、6.6%;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58人,仅占总量的2.53%。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年龄结构有待优化。由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收益仍然较低,而社会消费水平则不断提升,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实用人才老龄化现象非常明显,30周岁以下的人才比例仅占到了5.60%;二是人才分布有待优化。一方面是地域分布不平衡,农村实用人才多数集聚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镇街或村(社区)。另一方面是人才结构不平衡,有一技之长的种养技能型人才多,而从事农产品精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人才层次有待提升。从现实情况看,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而“被迫”留在农村,因而这部分人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所在农村的发展水平。 (二)人才培训有待加强 一是内容有待提升。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的培训多与普通农民的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培训内容大众化,对于长期在一线从事生产,已熟练掌握各类技能的实用人才来说,效果甚微。而针对实用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提高的“眼界”和“远见”的培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达到应有的力度;二是形式有待拓展。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为集中式培训,但由于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事业,比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不仅无法安排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中培训,还有可能是他们对培训产生一定的抵触思想,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三是资源有待整合。从目前情况看,农业部门、民政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各类协会和学会都在举办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训缺乏总体规划,培训内容和人员容易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三)人才作用有待发掘 一是思想滞后。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小农意识严重,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他们大多习惯于埋头苦干,自己致富,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局限,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还未真正发挥。二是缺少平台。由于基层农村实用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从业结构不平衡以及相关信息的部队称,导致农村人才浪费现象的出现,不少农村实用人才不能找到合适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缺少传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有不少是通过带际师承,但当前形势下,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向前辈学习农业生产或加工等方面的“绝活”,导致部分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无处发挥。 (四)人才激励有待完善 一是氛围不够浓。当前,各类优秀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不多,对实用人才先进事迹的报道和宣传也不够到位,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仍然不高,激励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二是手段不够多。目前激励农村实用人才的手段主要有先进评比和媒体报道,缺乏创新,对于农村实用人次来说吸引不够;三是激励不够强。实用人才在生产或创业中经常会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但当前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导致部分实用人才很难在规模化、企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上取得突破。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人才选拔机制 一是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基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选拔过程中牢牢把握“为新农村建设选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选材、为城乡统筹发展选材”的原则,坚决杜绝为选而选,为了完成任务而选的思想;二是明确重点。下一步要将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重点转变到精选、优选的方向上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拔和培养,同时将选拔和培养对象逐步专向年轻人,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三是完善办法。要在《XX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选拔范围、基本条件、选拔认定程序等选拔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区实际的选拔办法。 (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建议由相关部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调机构,研究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师资、设施、培训对象等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培训合力,增强培训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优化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从业对象、不同的时令、季节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口培训,注重实用,使培训不与现实主要生产脱节,增强针对性和可用性。同时要增加“高层次”、“宏观性”的培训内容,开阔眼界,增强远见;三是拓展培训方式。可尝试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建立网络课件库,并及时更新,是农村实用人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破解其工学矛盾;开展订单式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培训;开展现场培训,组建农村实用人才讲师团,加强相互学习;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领头雁”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培训,学习各地先进技术和经验等。 (三)进一步拓展人才作为空间 一是强化交流平台。可通过强化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各专业或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和协作的平台,有效促进人才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可采取“实用人才+普通农户”、“公司或合作社+普通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有效的利益驱动和考核机制,积极鼓励优秀实用人才搞好传、帮、带,将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和“绝活”传授给周边农户,在“自富”的同时,做好“带富”、“帮富”,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强化信息服务。要为农村实用人才及时提供用工、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确保农村实用人才把握发展时机,抓住成长机遇,找寻传承弟子,为农村实用人才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搞好服务。 (四)进一步深化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精神激励。积极开展各类优秀实用人才评选活动,组织各类实用人才参加技能竞赛,开展相关技能“比武”活动,有效利用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一批优秀实用人才致富“绝活”、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实用人才荣誉感;一是强化物质激励。对于在各类评选中获得优胜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探索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放养老金、组织参加相关疗休养活动和对外考察活动;三是强化政治激励。以农村实用人才“三培养”工程为主要抓手,择优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业绩好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努力培养成为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优秀底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协会负责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带动力、辐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