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关于借鉴台湾经验推动XX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5-2-10 0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4年12月中下旬,笔者随材夜思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考察团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活动。时间虽短,但印象颇深,深感台湾文化无处不在,创意无处不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生产、创意和营销模式。个人认为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上下联动。上有行政部门的引领,中有大量的财团法人基金会运作支撑,下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公私协力和政企互动是台湾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二是内外兼修。内承文化根基,外植时尚创意,把传统与时尚结合是台湾文化创意的最大特色。三是文产融合。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有文化的产业延伸,更有产业的文化挖掘,真正把文化做成生意、把生意做得有文化。四是双园驱动。走入台湾的每个文化园区和场所,各类美学和创意设计展览展演展销及培训讲座沙龙众多是最大的共同点,文化园区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个性特质的城市文化公园。五是质量并举。台湾非常注重培育原创性高、附加值高的重点产业,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同时注意开拓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新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老秘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园区、一县一实体”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数年保持高位增长。然而,与台湾文化产业相比,我们仍不同程度存在有品牌差产业、有产业无园区、有园区缺实体、有实体少文化、有产品欠创意、有潜力没人才、有政策迟落地等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吸收借鉴台湾成功经验,切实予以引导和规范。
  一、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文化品牌、文化园区、文化实体共同培育。品牌是形象,园区是载体,实体是支撑,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引导文化品牌注入文化园区运营和文化实体发展。加大文化表现形式的改造力度,主动邀请专业机构或民间高人策划,精心打造推广材夜思林博会、泰宁旅游、宁化客家祖地、沙县小吃、朱子文化、永安竹天下等富有前景与独特性的文化品牌和吉祥物形象,与文化园区招商运营和文化产品包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包装、立体营销,让文化品牌成为园区招商的形象代言和企业产品的金字招牌。必须依靠文化园区展示文化品牌、孵化文化实体。在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开辟文化品牌研究传承、设计开发、展览展示等场所,完善文化园区政策辅导、信息传播、金融服务、物流配送、活动策划、文化传承等公共服务功能,使文化园区成为骨干文化企业的孵化器和优秀文化品牌的集聚地。必须借助文化实体传播文化品牌、支撑文化园区。支持各县(市、区)本着务实节简、市场运作的原则办好特色文化展会节庆和对外交流活动,授权本土文化实体无偿使用特色文化品牌的注册商标、开发设计卡通形象衍生品,为文化品牌注入时代气息和生活元素。同时,鼓励现有文化企业向相关文化园区集中,使文化企业在聚集发展、品牌传播中加速成长。
  二、文化园区建设必须文化特色、文化公园、文化产业共同打造。台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告诉我们,文化园区无特色不精彩,无公众没活力,无产业难持续,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必须突出文化园区的个性特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对接文化市场需求,善于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文化精髓、寻找创意灵感、汲取发展养分,科学调整优化“一县一园区”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利用特色标识、建筑装饰、主题雕塑、门店设计、园区景观等手段,增加对核心区域、配套设施、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文化植入,挖掘城市记忆,留存历史遗迹,展现民俗风情。必须拓展文化园区的社会属性。按照“以城带园、以园促城”的思路,着力在园区业态布局、项目选择、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合理安排园区公益性活动和商业化服务两者的比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除生产性园区外,都要充分考虑文化消费和休闲娱乐功能,精心策划并经常性举办展览展演展销、培训讲座、文化沙龙、影视展播、动漫体验、音乐欣赏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园区同时成为文化企业、文艺爱好者、市民群众均为之向往的文化公园。必须强化文化园区的产业功能。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发挥园区的承载功能,逐步提高入驻企业中生产性、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比重,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约、项目集中,形成各具特色、业态多元、错位竞争、连片发展的产业布局。鼓励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沙县小吃文化产业园等省、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敞开大门,主动攀高亲、结远亲、联近邻,实施“名人、名企、名校”带动战略,力争引进几家实力雄厚、影响较大的知名文化企业和大型传媒集团,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三、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氛围营造、人才培育、产业融合共同推进。创意来源于生活,创意依赖人才,创意加速融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史和现实已作了很好的诠释,值得我们认真吸收借鉴。必须让文化创意走进大众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创意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相结合,依靠好的创意吸引民众眼球,借助民众的关注带动文化消费,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意大环境。大力开展普及性的艺术美学素养培训和专业性的创意设计能力培养,广泛引导群众参与艺术和创意作品展览展示与评选,更多运用绘画、雕塑、影像、展会、媒体、游戏等有趣有益的形式,加深人们与文化艺术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愉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可能相对集中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所,对市区企业老旧厂房、反映材夜思建市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和体现文明城市创建历程的物迹应有计划地予以留存,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注重搭建公共艺文服务信息平台,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文联、教育、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建立本地文化活动集中预告制,依托报刊网、广播电视和材夜思公共文化微信号,定期统一发布包括公益和市场在内的文化及产业活动信息,扩大各类艺文活动的知晓率和受益面。必须让创意人才拥有展示舞台。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组织开展材夜思品牌形象创意设计等各类赛事及宣传推广活动。建立文化创意设计项目、人才与文化企业对接的平台,注重发挥材夜思学院、材夜思市工艺美术协会在创意设计、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人才优势,支持材夜思文化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和材夜思工艺美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通过获奖作品的产业化开发、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材夜思籍民间文艺人才摸底等渠道,发掘、培养、引进更多的文化创意优秀人才。继续开展“文艺出新人”等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民间艺术品主题展赛活动,加强市县两级“文艺家之家”公益项目建设,为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必须让文化创意催生新型业态。顺应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趋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策划实施一批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生态融合的项目,培育新型业态。重点抓好《材夜思市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落实,打造客家源、长征源、闽江源、闽人源、闽学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积极利用文化创意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向卖设计转变,从传统产品向时尚产品转变,从加工基地向创意设计基地转变,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交融。继续推动材夜思林博会成为文化与林业融合的重要平台,引导竹木加工企业学习借鉴台湾创意产品生活化和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加快向高附加值的竹木工艺品等终端产业产品结构转型,研发创意设计系列产品,让更多文化产品融入材夜思元素。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附注:本文发表于本地日报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饭小团 发表于 2015-3-17 2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一是上下联动。上有行政部门的引领,中有大量的财团法人基金会运作支撑,下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公私协力和政企互动是台湾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二是内外兼修。内承文化根基,外植时尚创意,把传统与时尚结合是台湾文化创意的最大特色。三是文产融合。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有文化的产业延伸,更有产业的文化挖掘,真正把文化做成生意、把生意做得有文化。四是双园驱动。走入台湾的每个文化园区和场所,各类美学和创意设计展览展演展销及培训讲座沙龙众多是最大的共同点,文化园区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个性特质的城市文化公园。五是质量并举。台湾非常注重培育原创性高、附加值高的重点产业,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同时注意开拓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新特色产业。
 
渃晞 发表于 2015-6-15 17: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氛围营造、人才培育、产业融合共同推进
 
gz20050910 发表于 2015-10-19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加快向高附加值的竹木工艺品等终端产业产品结构转型,研发创意设计系列产品,让更多文化产品融入材夜思元素。
 
千江月 发表于 2016-12-31 2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隐藏的有什么好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5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