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市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明委办〔2014〕15号)要求,以市农业局为牵头单位的联合调研组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三明是福建省重要的农业产区,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三明区位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主线,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4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9.25亿元、牧业产值47.37亿元、渔业产值17.98亿元、林业产值104.84亿元。
(一)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产量110万吨以上,是我省粮食主产区,有9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唯一的建宁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再生稻和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全省最大,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名列全国前茅,再生稻再生季最高单产7次刷新世界记录。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水果、蔬菜、茶叶面积分别稳定在115万亩、150万亩、36万亩,食用菌鲜品年产量23万吨,生猪年出栏170万头,淡水鱼年产量8.8万吨,保障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有所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5家,注册资本10.38亿元,年销售收入75.3亿元,覆盖粮食、果蔬、茶叶、畜禽、水产等各个领域,烤鳗、培根肉、樱桃鸭、腌制菇等加工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休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创建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91个,资产总额24.67亿元,尤溪桂峰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尤溪联合梯田获首批19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沙县马岩山庄列入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三)农业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全市已有明溪肉脯干、尤溪绿茶、三元草珊瑚、三明翠碧一号烤烟等31个地理标志产品,有“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金柑之乡”等22个特产之乡,全市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一牌”农产品总数达399个。大田茶叶、泰宁水稻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明溪、宁化、清流等7个县(市)被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占全省总数的20%。现有国家级林业品牌7个、省级86个和上市公司5家,是首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竹具城、春舞枝、林品汇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
(四)农业设施化进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面积5万余亩。建成食用菌工厂化企业29家,日产鲜菇50吨。建成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3家,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16家,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93家,年存栏蛋鸡1万只以上养殖场17家,建设标准化池塘3.1万亩。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全市已在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505个,注册资本61.16亿元,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1228个。2012年成立全省首家设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先后评选产生全国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33家、市级示范社90家,县级示范社145家。
(六)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面实施农业“五新”入户工程,开展了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蔬菜和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3.2%和98.7%。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5.85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7%。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12316农业热线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逐步应用。“十二五”以来,围绕我老秘网市农业重点产业的“五新”推广、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4000余万元。
(七)农业安全水平有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市、县、乡三级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饲料兽药产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例行监测指标稳步向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全市已连续9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立由3个国家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3个市县区植保植检站、68个测报点组成的三明市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监控网络,及时准确预警发布病虫情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减轻农作物病虫的危害。
(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及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全面禁止在禁建区内新、扩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禁建区外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1.5%已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年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45万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300万亩以上,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持有量达9.06万口,年可产沼气3400万立方米,相当于4万吨标准煤。
(九)农业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67.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8.9%。林权流转面积累计达443万亩,交易额25亿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6.4亿元,余额30.1亿元,居全省第一,成立尤溪森信等8家林业担保公司。率先在永安成立林业要素市场,累计建立12个县级林业服务中心和79个乡镇分中心,实现全市联网,是全国第1个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网络平台。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新成效,大部分县确立了“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129个乡镇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覆盖,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有效增强我老秘网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世纪之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三资”监管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明台农业合作持续拓展。以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为核心,强化明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有农业台资企业57家,总投资27413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955万美元,主要有种植业、水产养殖业、花卉苗木和农产品加工业。先后引进台湾软枝乌龙、蜜雪梨、牛樟树、金线莲、鳟鱼、国兰等台湾林竹、花卉、果蔬、鱼类新品种209个,推广示范面积18.6万亩。先后引进果树矮化、滴灌、喷枪施肥、生物肥料、植物生长剂等新技术、新肥料、新机具36种,推广示范面积13.3万亩。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规模不大。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农业,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但全市设施农业面积仅为5.1万亩,还不及设施发展较好的地市一个县的发展面积。从县域看,我老秘网市设施面积5000亩以上的只有4个县。5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面积不到流转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是装备水平不高。现代农业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但现阶段我老秘网市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仍然低下。简易设施类型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全市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仅7个,大范围的应用还不多;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全省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业品牌不响。我老秘网市品牌农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还未充分显现,还存在品牌不响、有牌无品等不足。在我老秘网市获得“三品一标一牌”的399个农产品中,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知名度和形成规模的不多,产品结构单一,既缺乏微观基础上的组织规模和产品系列,也缺乏产业规模,比如全市茶叶品牌多达50多个,有品牌茶企业的茶园生产基地4.6~5万亩,产量约4200吨,产值4.5亿元,分别仅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13.5%、14.2%、38.1%,总体来说有品牌茶企业辐射面不大,带动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能代表三明特色并在省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品牌。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情形类似。
四是经营主体不强。目前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实力不强、技术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农业龙头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比较少,像大北农、利农这样资金较雄厚的上市公司到我老秘网市投资发展农业还屈指可数。同时,农业生产以单体经营为主,经营规模不大,如粮食大户中,50亩以下的大户达3203家,占总数的85%,而100亩以上的大户仅93家,仅占总数的2.4%。
五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老秘网市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各级财政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农业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加上农业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