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人 读事 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喜欢读书的群体。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子就是这样的典型,他说,“十邑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了。他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学习,不但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我认为学习要“三读”,即读书、读人、读事。这是我们自身获得成长、事业不断得到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哲人对话。书中的文字叙述就是作者生命的律动,通过阅读,就可以向大师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读书,就要“取法乎上”,读高层次的书,读经典。我们努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一方面,我们坚持要求老师每年必须订阅一种以上的教育刊物,另一方面,学校不断充实图书馆的藏书,为教师有效阅读提供物质条件。老师们通过阅读,猛然发现,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生活,竟然还有许多以前未曾发现的乐趣。现在,实小老师的读书活动已经形成风气,还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愿望。于是,学校就积极地为老师们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读书与生命成长”演讲比赛、征集汇编“我的教育故事”、在教师例会上开设“重文园讲坛”、鼓励教师写博客和向报刊杂志投稿等方式,给老师们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给老师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收获的幸福,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双翼。因此,读书,就是努力唤起老师成长的欲望,通过老师的阅读来带动学生的阅读,通过老师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读人 我们每天免不了要与很多人交流,还会参加各种培训,听各种讲座,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许这可以叫做“读人”。我们提出每位老师都有要有自己崇拜的一位教育家,集中研究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本经典教育名著,常读常新。教师的有效阅读,更需要专家的引领。两年多来,我们邀请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陶继新先生、福建厦门的施茂枝老师、山东名师孙明霞、江苏名师沈丽新和泉州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汲取发展的智慧。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阅人无数”就是广交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我想把这句话稍微改一下,改为“多一个朋友就多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时遇到困惑,我也会跟一些远方的朋友互相交流,在交流当中得到很多启发。同时,这交流的过程也是推广、宣传我们学校的过程。我和陶继新老师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把我当成非常真诚的朋友。今年,《中国教育报》开辟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的专版,我们曾经做了一次较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收入他最近出版的《名校解码》的新书里。可以说,只要我们在教育教改方面能真正做出一点事情,学校走向较高层面并非不可能。所以,我觉得,读人,就是寻求专家引领,就是寻求学校的发展通道。 三、读事 读事,就是要对新近所发生的事情保持一份敏感,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今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三十五中连续听了五节课,逐节作了评点并发表了讲话;10月29日在山东考察时又在费县一中听了一节高二年的语文课,又即兴作了讲解;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同一天,教育部部长换人。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事,其实有着非常奥妙的联系。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中说:“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工作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了回答这个难题,温总理就召集了六位大学校长进行座谈,据说,座谈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不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我在想,如果总理召集的是中小学校长去座谈,答案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两次听课是不是他继续在寻找“钱学森难题”的答案?教育部长换人是否与此相关?新部长上任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新举措?即将制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将有哪些新精神呢?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所学校,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改革又该朝哪个方向走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探索、去践行。3 b9 @+ q% `&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