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旋律以项目为抓手坚持“一统四抓三关键”总体部署坚持“一优一高一稳定”工作方针实施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和富民强县“两轮驱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生态“三重转型”奋力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蓄势加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 2014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2014年,面对年初全市经济低位开局、主要指标全面回落的困难局面我们把稳增长、防下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困难点、潜力点、增长点长短结合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升、趋稳向好。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1%。 (一)稳增长、保运行经济在困难中回升向好。制定实施稳运行保增长若干措施和“五个一百”行动计划强化经济运行督导推行“一企一策”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力度提高市县担保机构资本额度推动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三方合作预计全年新增贷款215亿元,融资总规模达到300亿元。实行差别化用地保障措施积极协调优惠电价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地、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30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二)抓大事、求突破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特色主导产业定位更加明晰4个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培育的超百亿产业集群。预计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超百亿产业集聚区达到8个。1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总数居省辖市第一。服务业“两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完成投资40亿元。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增4A级景区3家旅游收入超过190亿元。获批“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新建高标准粮田100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达到102.4亿斤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入选“第八批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出台实施中心城区“两度两力”提升行动计划。内河水系综合开发工程深入推进温凉河沿线房屋征迁任务基本完成、整治建设工程全面开工。白河滨水绿道全线贯通。妥善处置“瘦身钢筋”事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趋于好转。西峡县入选全省10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19个镇进入全国重点镇行列9个镇入选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0.6%。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研究出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决定。全面推行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新增市场主体6.3万余户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投资备案效率提高40%。牧原股份上市中源化学借壳重组三利热能等3家企业成功挂牌。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月季花展和第二届仲景论坛。引进回创企业814家、高层次回归人才147人。京宛对口协作持续深化争取对口协作资金1.6亿元。中关村南阳科技园入驻项目12个。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全年新签约页岩气装备等262个亿元项目。实施与央企合作项目37个,建成12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增长3.3%;到位省外资金538亿元,增长12.5%;进出口总值19.7亿美元,增长10.2%。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保护“母亲河”行动强力推进,设立国家首个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高标准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重要通道绿化任务完成营造林140.3万亩。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湿地)公园3个。跻身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打赢迎通水攻坚战。开展两个“百日会战”和集中冲刺实施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100多个建成污水处理厂26个、垃圾处理场31个拆除养鱼网箱4万余个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经过全市上下合力攻坚、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中线顺利通水。 (三)打基础、创优势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宁西铁路二线进入全面施工高潮。蒙华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加密南阳至郑州、北京、广州的航班新增大连至南阳到昆明航班。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启动实施建成县乡公路450公里、村道1000公里、桥梁6500延米。能源建设成效明显。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四)惠民生、保稳定社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预计财政民生支出343亿元增长12.1%占财政总支出的76%。新增城镇就业7.0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8万人。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3.3万人次。48.9万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万余套,基本建成2万余套。新解决66.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1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4所学校开工建设。高招一本上线率居全省第二位。“唱响白河”等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好评。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一年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一改双优”、“三亮三评”活动“三个中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2015年九项重点工作 1 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培育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六个特色主导产业。突出“一县一业”,实施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集成化,引导制造企业从单纯生产产品向提供软件、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集成业务转变。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围绕80家高成长性骨干企业,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强力推进企业上市。 狠抓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2个,年度完成投资470亿元。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扎实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 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建立工业经济协调服务周例会制度。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南阳担保集团,设立企业缓释基金。 2 以“两区”建设为重点 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服务业“两区”和各类专业园区为载体,以我老秘网市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滚动实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速培育壮大优势服务业集群,打造高成长性服务业大市,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强力推进市商务中心区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确保今年整体上有大起色、大突破。加快卧龙岗、张仲景两个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镇平等基础条件较好的特色商业区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功能,桐柏等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特色商业区扎实起步。 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业十大项目建设,打造南阳十大精品旅游目的地,创建和提升10个A级景区,打造和推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以建设国内知名品牌仲景健康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业。 3 围绕稳粮转型增效 推动农业发展走出新路子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全年建成高标准粮田90万亩,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亿斤以上。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20个重点集群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科尔沁肉牛、牧原生猪、赊店酒业有机粮食三大产业集群,全市集群收入增长15%以上。 抓好有机农产品生产。以渠首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建设环丹江口库区有机特色林果示范区。强力推进有机农产品进京。 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编制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打造近郊休闲观光圈、远郊绿色产业圈、山区生态涵养圈,构建集高效产业、农产品物流加工、景观绿化、生态涵养、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体系。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完善土地流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4 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为长远发展培育新优势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宁西铁路二线、郑万铁路、蒙华铁路“三铁”建设。实现三淅高速南阳段建成通车、内邓高速通车运营。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外环路东环路、南阳至官庄快速通道。新改建县乡公路450公里、村道1000公里、桥梁8000延米。增开南阳机场航线航班开工建设南阳飞行训练基地项目。 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两电一气”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南阳智慧城市规划。扩大4G和高速无线宽带网络覆盖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完成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培养和引入并举深入推进人才回归战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 5 以宜居宜业为方向 推动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强化规划引领。树立先进规划理念完善规划体系抓好中心城区郊区总体规划和示范区、内河水系、路网绿道、名人雕塑等建设急需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中心镇镇域规划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打造魅力宜居中心城区。以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建设宜居先行区。以打通断头路、疏通卡脖子点为重点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公共交通线网。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铺设供气管网97公里、供热管网14.6公里。加快“三馆一院”、市中心医院分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白河城区段清淤和两岸景观改造提升。稳步实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按照板块突破思路抓好多个经济板块发展。推行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努力营造绿、亮、美、净、畅的宜居环境。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提高县域宜居水平。强化县域多点支撑作用。创新新型城镇化推进体制机制。制定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户籍改革等配套措施。 6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更高水平保障民生上实现新作为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扩面征缴行动。实现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探索推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50元。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做好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强力实施“两山一岗”扶贫工程,稳定解决10.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持续做好移民后续稳定发展工作。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持续用力解决“上学难”、“大班额”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办学,统筹规划,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全民健身示范市建设。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启动实施50个中心城区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提升法律援助保障水平。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牢牢把握防暴恐、保稳定工作主动权,努力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7 坚持标本兼治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空间管制,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耕地、水资源控制线。 加强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加快“十二五”防治规划项目实施,发挥好渠首水质监测应急中心作用,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建设,坚决完成保护水质安全这一政治任务。 推进生态建设工程。按照“三区三带”生态建设布局,推进重点区域绿化造林。着力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及干渠生态治理、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实施蓝天工程,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碧水工程,开展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和白河沿线环境整治,加快内河治理步伐,对重点河流实施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抓好节能减排。深入开展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和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力争在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 8 建平台招大商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突出大招商、招大商,深入开展开放招商年活动,用好综保区平台,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再掀开放招商新热潮。 强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高端开放平台,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对照封关验收的标准,健全机构设置,加快基础设施和监管、检验检疫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加强产业谋划,以消费类电子和智能终端为重点,引进一批质量高、规模大的外向型产业项目。持续打造好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集聚区等开放招商平台。 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围绕主导产业,突出大型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整体转移型产业集群、战略布局型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招商重点,新引进亿元项目200个以上。实施与央企合作项目38个。组织参加好中博会、厦洽会、高交会等活动,办好玉雕节、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中国月季花展等节会。扎实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招商,提高开放招商实效。 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把深化京宛对口协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强力推进,按照“六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力争在产业转移、企业嫁接、帮扶结对等方面有大的进展。加快推进中关村科技园、水科技园建设。加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合作。探索推进与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组织的合作。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组织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品牌发展战略,扩大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推动市级出口基地上档升级。积极创建出口工业产品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 9 改革创新 激活转型发展新引擎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跟进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的重点改革事项,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障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政府自身革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全面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承接和落实好省下放和取消的审批事项,继续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积极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消除投资障碍,建立重大项目发布制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化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时,加快文化体制、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住房公积金等领域的改革。 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带动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建好、用好中关村科技园、京宛科技综合服务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组织实施109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建设质量强市,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打造品牌南阳。 营造大众创业环境。着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创造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支持好各类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力争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镇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审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驻外办事机构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