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绿色农畜产品 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情况的督查调研报告 我老秘网市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全国保护最好的8万平方公里草原,有占大兴安岭70%面积的12万平方公里森林,有占全区70%的水资源量,草原、森林和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7%。该市农区处在有机质含量10倍于黄土的世界三大黑土区——中国东北黑土区域,化肥施用量6.5公斤/亩,远远低于全国29公斤/亩平均水平和国际15公斤/亩上限标准,工业“三废”污染程度低。全区7个生态环境质量达优的旗县有6个在我老秘网市。经多年绿色食品开发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该市99%以上地区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指标均符合开发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是全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环境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3年以来,市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速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进程,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工作效果日益凸显。 为了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和指导工作依据,进一步推动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前不久,自治区党委督查室会同农牧业厅组成督查调研组,深入我老秘网市8个旗(市、区)、4个苏木乡镇、3个嘎查村、28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督查调研有关推进落实情况,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数量稳步增长。我老秘网市确立了“乳、肉、粮油、薯菜、饲草、林下经济”等六大主导产业,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乳产业。2014年6周底,全市奶牛存栏70万头,牛奶产量54.98万吨,同比增长1.2%;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515个。肉产业。2014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数达到1932.3万头(只),同比增长2.8%;预计今年肉类产量突破30万吨,比2013年增加5万多吨;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440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592个。粮油产业。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0. 12亿斤,同比增加7亿斤,总产量位居全区第二。2014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60亿斤,取得“十一”连增。今年油料产量预计41. 34万吨,同比增长34%。薯菜产业。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4. 14万亩,预计产量约50亿厅,分别比2013年增加13. 91万亩、6亿斤。2013年新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280亩,2014年预计新建成2000亩,总面积可达1.8万亩。这两年是该市历史上蔬菜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饲草料产业。2013年、2014年均种植饲草150万亩以上,机械化打贮草200万吨左右。林下经济。黑木耳产量达到5000吨/年,拟建成自治区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人工种植蓝莓、沙果、榛子分别达到8万亩、30万亩、2万亩。 (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老秘网市有5个农牧业产业化园区。201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52户(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下同),实现铺售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37户粮油加工企业加工量占粮油总产量的52%,50户肉类加工企业加工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2%,26户奶制品加工企业加工量占鲜奶总产量的60%,7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量占马铃薯总产量的21%。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诺敏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黑木耳加工生产线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市2013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到45%,今年仍呈增长态势。全市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2户,其中国家级1户、自治区级55户、市级67户。从资产规模、加工能力方面看,我阜丰生物科技、百业成酒精制造、合适佳食品、中荣食品、雀巢、海拉尔麦福劳集团等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市场继续扩大。我老秘网市农畜产品销售市场辐射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黑龙江、海南等省市。如,去年我肉业集团生产的“我牛肉”系列产品仅在广东的销售额就达3.6亿元;鄂温克族自治旗伊赫塔拉畜牧业有限公司“我羊肉”生产基地成为北京东来顺餐饮集团原料来源地和麦当劳、德克士、珠海新奥等著名餐饮企业的供货商。该市农畜产品出口俄罗斯和中东、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薯菜瓜果产业出口创汇14877万美元,同比增长44%;2014年上半年出口创汇6231万美元,同比增长40%。各旗(市、区)在2013年内蒙古(扎兰屯)第六届绿色食品交易会上签约额41.8亿元,在“中国绿色食品2013年青岛博览会”上成功签约有机杂粮山东省总代理,将在山东省主要城市设置20家我有机杂粮旗舰店。市参展企业和合作社在今年内蒙古第二届“绿博会”上签约额150万元,成交额140万元。满洲里市实施了“南菜北运”工程,今年上半年出口果蔬21万吨,同比增长10. 3%,占对俄口岸出口果蔬的77%,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今年9月份,满洲里市将启动高端水果空运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贸易工作。 (四)绿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我老秘网市建立健全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总指挥长、指挥长负责的工作运行体系。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由科级升格为副处级。全市108个苏木乡镇均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14个旗(市、区)均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制订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南》、《质量安全考核实施方案》;已出台10个绿色种植业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5个绿色养殖业产品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在阿荣旗建设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系统,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新巴尔虎左旗推行草原羊打耳标工作,逐步在全市建立肉羊质量追溯系统。2014年上半年,全市畜禽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饲料质量合格率达100%。加快推进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进程,已建成基地11个,总面积891.37万亩,占该市耕地面积的37.1%,现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491万亩。经自治区认定的生态家庭牧场100个。该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连续三年获得自治区第一名。 (五)绿色农畜产品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两年多来,我审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38项,本级安排科技项目近30项,共计投入3706万元,重点实施了农牧业种子工程和实用技术成果示范转化工程。5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进我羊、我细毛羊、杜泊羊、三河中、三河马优良品种基地建设。全市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7%,畜群良种比例达到8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9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居全区第一位。选择149个专业合作社和1311户规模经营大户重点开展测土施肥、小麦综合高产、油菜免耕播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牧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指导服务。牙克石喜桂图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开发出中国北方第一个草腐菌——荷叶离褶伞栽培方法项目,获国家专利,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木腐菌产业向草腐菌产业转变的示范项目。馥春洲野生资源科技开发公司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适宜于东北地区种植的“兴安一号”蓝莓,已经国家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成果达全国领先水平,具有推广价值。成立了我生态产业技术研究院。6个旗(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该市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0%以上。 (六)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整体推进。目前,我老秘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和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达304含,其中绿色食品认证数量84个,居自治区首位;有机食品年产值位居自治区第二;农畜产品地理标志数26个,占全区总量的64%,连续5年位列全区第一。全市拥有国家商标局注册的“我”地理标志集体商标4个,即“我”牛肉、羊肉、马铃薯、黑木耳。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14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75%。反映我老秘网市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发展成就的《绿色产业谱新篇》宣传片获得自治区首届“绿博会”优秀设计奖。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企业共同投资在“我”牛肉、羊肉、马铃薯、黑木耳四大产业核心区域设置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以提升该市绿色食品知名度、美誉度。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加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牌子,以推动农畜产品品牌建设。2013年聘请农业部专家来我老秘网市进行“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专题讲座”活动。积极争取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海拉尔召开国家绿色食品命名座谈会,以使市、旗两级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负责同志增强“绿色”意识、熟悉“绿色”标准。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明确目标方向,突出发展重点。一是确定目标任务。市委、政府确定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大市、打造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核心区”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以“我牛肉”、“我羊肉”、“我黑木耳”、“我马铃薯”四大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为龙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继而在“十三五”末期带动全市农畜产品90%以上达到绿色、有机标准。二是调整发展思路。市委、政府决定,在岭东地区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在岭西地区推动牧区畜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提出大力发展牛肉、羊肉、黑木耳、马铃薯四个支柱产业,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三是出台文件规划。2013年以来,市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蔬菜产业发展、肉业发展、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农区畜牧业发展等20个文件,是同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发文最多的领域。市和部分旗(市、区)出台了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四是强化现场调度。市级领导扶贫联系点工作将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作为重要任务。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于2013年10月和今年8月分别在相关旗市主持召开了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区畜牧业发展现场会。 (二)注重政策推动,发挥政策效益。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政策促产业”工作。一是落实上级惠农惠牧政策。截至8月底,中央和自治区农牧业财政性补贴资金到位90789万元,已下拨68237万元,占比75%。其余款项待项目验收后拨付。二是地方财政政策引导。2013年,市政府决定,以2012年为基础确保每年用于农牧业产业化的财政专项资金增长幅度为10 - 20%。2014年初决定,市财政自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列入年度预算2.5亿元,每个年度分别向牧区草原牛羊基地建设、农林区牛羊基地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草原生态建设等“五大工程”项目各投入5000万元,旗(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投入贤金。市财政扶贫贴患资金全部投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贫困农牧户,2013年贴息180万元,2014年贴息300万元。三是金融增加规模支持。市政府协调金融机构确定每年向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不少于3亿元,以加快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市财政与农区旗(市、区)财政按照投入与配套原则,3年共安排3亿元资金作为农区畜牧业贷款担保资本金,带动金融机构放大8倍左右的贷款额度,支持农区畜牧业做大做强。在阿荣旗、莫旗、扎兰屯市农村开展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经营权贷款抵押担保试点工作。四是税收定期优惠扶持。对纳入自治区发展规划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项目、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2-3年。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业化模式。一是组建引进企业集团。将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与大兴安岭农牧场管理局重组为我农垦集团,将市属六个林业局重组为我林业集团。两年来,全市已引进20多个外省区企业,以集聚优势资源和集中优势力量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二是发展多种经营主体。全市现有种养殖大户18216个,家庭农牧场10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955个,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52户。以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为纽带,组建了我牛肉、羊肉、黑木耳、马铃薯产业联合体。今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仍呈增加态势。三是缔结利益共同体。以“龙头企业十专业合作社十农牧户”、“企业十经纪人十农牧户”、“企业十基地十农牧户”,“协会十专业合作社十龙头企业”等模式,缔结企业与农牧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5955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农牧民户数4. 18万户,带动农牧户10万户,分别占农牧户的16. 8%和40.2%。152户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15万户农牧户。全市有各类农牧业协会25个。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吸纳3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入会、免费使用我四个商标品牌。我肉业集团与肉牛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统一提供牛源、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的方式,形成利益联合体。新巴尔虎左旗东来顺鼎吉羊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预付款、市场保护价的方式收购牧民肉羊。四是改革经营体制。全市耕地已流转966. 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今年9月份,在阿荣旗启动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四)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化支撑平台。一是建设仓储物流园区。牙克石市的大兴安国际物流园区、扎兰屯市岭东商贸物流园区已开工建设;我巴彦托海物流园区、海拉尔中俄蒙国际物流园区等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二是建设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建设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及大杨树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实现交易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三是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市有关部门相继在淘宝、网易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网络平台建立了营销网站,设计建成了“我特产旗舰·中国”营销店,组织各旗(市、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实行产销对接。四是参与会展销售活动。2014年参加自治区“绿博会”企业71家,比2013年增加50家。积极筹办“2013年·内蒙古(扎兰屯)第六届绿色食品交易会”,组织全市500余种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保护农畜产品展销。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绿色食品2013青岛博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聚集度低,经营方式落后。全市现有乳业加工企业26户,但规模小、产能小,市场整合力弱,营养成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鲜奶资源和乳业竞争优势未充分体现。牧业四旗有肉羊加工企业27户,加工旺季争购有限羊源,导致“吃不饱”问题曲现。岭东农区50%以上比例的优质农畜产品以原材料的形式低价流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区。绿色农畜产品全而散,未形成集群效应,至今没有年销售额达百亿元的支柱产业。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国家、自治区、我老秘网市三级龙头企业18户,占全部认证企业114户的15.8%。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1户。林下经济及特色产业、饲草料产业、有机肥料产业开发度低、未形成规模。该市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只有45%,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奶牛、肉羊、肉牛等养殖业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农业生产集约化率有待提高。 (二)产品延伸度低,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老秘网市绿色农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其空气、土壤、水源、纬度、气候等因素构成的绿色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相比极不相称。农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如大色奶粉、粗分割肉、五谷杂粮原粮、原料皮草等初级产品多,精包装奶粉、分割精品肉类、半成品或熟食肉制品少,生物制药产品更少。牛羊肉无品牌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60%以上。全市160多户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拥有200多个商标,却至今没有一件“中国驰名商标”。具有“内蒙古著名商标”品牌的产品和企业数量的比例也不高。部分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未申报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绝大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尚处于品牌创建的初级阶段,未创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地域特色的自有品牌,“好产品未卖出好价钱”,我老秘网市优质的农畜产品资源效益未充分体现。 (三)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我老秘网市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水平低,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10%,岭东以农业为主的旗市仅为5%左右。截止2013年底,市本级用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已达68.1879亿元。从工作情况看,财政支持引导力度大;从推进效果看,财政支持引导强度有限。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品牌建设、输出平台建设、重点产业开发的投入明显不足。牧业四旗畜产品加工企业不能实现四季均衡生产或满负荷生产。由于经费拮据,未全面对牛羊进行芯片耳标原产地可追朔体系建设,导致外地牛羊内冒充“我”羊肉、牛肉的事情时有发生。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足20%,冬季乳业发展停滞,林产品企业数量减少,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少。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已对当地鲜奶和肉类产量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四)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牧民生产经营多为单打独斗,如草牧场流转1442. 84万亩,仅占草牧场总面积的1%。大部分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的户数均为个位数,距离以嘎查为单元组织专业合作社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绝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小、制度不健全、带动能力弱。全市5955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作良好的仅占33%。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在农牧业生产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成熟建立,以合同订单、入股分红等方式联结农牧户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只是松散型的单纯买卖关系,尚未形成供需一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龙头企业普遍未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如市元盛食品公司仅依赖市场收购肉羊,加工原料不足,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工作政策建议 (一)关于扶持我老秘网市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议 1.建议自治区支持我老秘网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大市。自治区农牧业厅应积极协调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加大该中心与市政府签署的《共同推动我老秘网市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力度,并争取国家农业部项目资金支持。建议将该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大市”发展思路上升为自治区发展战略,纳入《自治区绿色农畜产晶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从发改立项、财政预算、科技投入、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建议自治区经信委、农牧业厅和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及内蒙古商会联手发挥作用,组织引导蒙牛、恒大等区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入驻我老秘网市。对该市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尽快批准或争取批准成为自治区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争取“十三五”期末,使我老秘网市90%以上的农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全市仅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附加值便可达到24亿元,农牧民从中可获得年人均收入2500元,成为全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基地。 2.建议自治区扶持我老秘网市农牧业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我老秘网市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成功注册“我”牛肉、羊肉、黑木耳、马铃薯四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今后,该市还将依托“我”这一天然、绿色地理品牌注册“奶粉、蓝莓、蘑菇”等一系列农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建议自治区发改、经信、财政、农牧业、商务等部门,从资金投入、资金配套方面给予“我”系列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以倾斜扶持,充分发挥农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巨大经济效益。如优先专项支持该市两年完成肉牛、肉羊芯片耳标可追溯体系建设任务,保护好“巴尔虎羊”原产地品系,以尽快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大力扶持该市已规划或实施的一批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农业深加工产业设施项目、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项目,努力培育“我”这一不可估量的地域品牌价值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使“我”农畜产品真正成为内蒙古品牌农牧业的典型代表。 3.建议自治区加大对我老秘网市林区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的力度。我老秘网市林区及边缘地带的旗(市)均属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需执行限制开发政策。国家对大兴安岭林区即将实施全面禁止商业采伐,内蒙古森工集团和该市6个林业局面临缺乏接续替代产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挑战。林下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是自治区规划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七大主导产业之一。该市林业资源富集,特色产业条件好,但林下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是一块“短板”。建议自治区政府一方面争取国家对林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一方面出台鼓励和支持林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政策,将林区第一产业项目也列入惠农惠牧政策实施范围,扶持建设以根河市为核心区域的黑木耳、蓝莓、蘑菇等林下绿色产品及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政策扶持,使我“大森林”的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成为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的一张亮丽名片。 4.建议自治区扶持满洲里市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输入)“桥头堡”。建议自治区将满洲里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对饿蒙瓜果蔬菜出口仓储基地和面向东北亚的瓜果蔬菜物流销售平台”的发展战略目标纳入对外开放“桥头堡”和“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具体规划中,配套具体政策措施,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项日政策的扶持。满洲里市2013年被国家批准为农产品进口定点口岸,国家质检总局已批准进口油菜籽加工项目。建议自治区政府协调国家质检总局,一是与俄方谈判争取进口油菜籽由赴俄劳务回运补偿变为贸易进口,并增加配额,以满足满洲里口岸今后3至5年增加的55万吨加工能力;二是批准满洲里口岸为粮食进口定点口岸,以发展俄罗斯小麦加工产业。自治区有关部门应将我老秘网市和满洲里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输入)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纳入拟编制出台的《自由贸易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议规划》和《深化与蒙古国全面合作规划纲要》,以扩大我老秘网区对俄蒙绿色食品贸易。 (二)关于推进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的建议 1、出台产业指导文件,推进产业做大做强。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聚高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如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方面的意见,加快推进品牌农牧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在自治区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中开展“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示范创建活动方面的意见;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建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体系和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文件,以配套的文件支撑《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规划》(内政发[2013] 83号)的实施。 2、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应研究制定加大绿色农畜产品生严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力度支持、引导性政策,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重点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使优势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设立重点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设立重点品牌专项扶持资金,创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设立农畜产品输出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或展示平台。自治区财政按照目家投入额度以1:1的配套比例安排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补助资金,切实落实国务院2012年10号文件政策规定。建议自治区调整粮食风险基金额度。统筹整合有关部门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农牧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牧业产业化、科技支农、教改等财政性资金,权限不变、打捆使用、集中攻坚、增强投资效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完善农牧业补贴项目政策,如提高人工种草和棚圈建设补贴标准,将牧业机械、贮草棚、人畜饮水井纳入补贴项目。 3、创造金融利好环境,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建议自治区金融办协调自治区各金融机构在涉农涉牧贷款品种创新、贷款利率优惠及贷款规模增加等方面给予支持。金融机构应将支持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作为农牧业信贷的重点,研究制定支持的具体政策措施;开发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及活畜、粮食等抵押贷款新品种;自治区应尽快组建内蒙古农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本级财政投入资本金、吸纳企业资金,发挥资本金放大功能,撬动银行资本,以真正解决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少、融资贵的问题。将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实施单位,设计优惠政策性保险产品,增强农牧业抗灾抗风险的能力。 4、完善经营机制,保护农牧民利益。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完善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构建创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方面的意见,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议自治区政府研究制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对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出政策性规定,分类培育扶持。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推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实施方案,以使农牧民稳定增收,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